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篇名作赏析汇总

名篇名作赏析汇总

【非常国学功夫作文】名篇名作赏析目录1.清凉古道(张恨水) (2)2.冰雪北海(张恨水) (4)3.春(朱自清) (6)4.话故都(吴伯萧) (11)5.桂林山水 (23)6.海燕(高尔基) (29)7.七月的天山 (36)8.触摸春天 (45)9.荷花(叶圣陶) (51)10.匆匆(朱自清) (59)11.绿(朱自清) (65)12.早(吴伯萧) (78)13.繁星(巴金) (89)14.济南的冬天(老舍) (99)15.背影(朱自清) (111)16.草原(老舍) (128)17.看月(叶圣陶) (139)18.林海(老舍) (151)1.清凉古道(张恨水)这是孩子刚上初一的时候,好象是过年放假,我有了兴致,于是就抽时间和她讲释的张恨水的两篇散文,一是清凉古道,一是冰雪北海。

两者的写法,背景,立意等大体相同。

现在重读,写出来,分享。

清凉古道张恨水有人这样估计:东亚的大都市,如上海、汉口、天津、北平、香港、广州、南京、东京、大孤、名古屋、神户,恐怕都要在这次太平洋战争里毁灭。

这不是杞忧,趋势难免如此,这就让我们想到这多灾多难的南京,每遇二三百年就要遭回浩劫,真可慨叹。

(算是本文的立意,与其说写清凉、写古道,莫如说是写历史。

曾经的繁荣变成了清凉,曾经的都市变成了古道。

其二,以小见大,从细微处入手写起,但观见很大-----写一叶之落,而谈天下之秋。

写一清凉一古道,而论历史观天下。

其三,本文是写在抗战快结束的大的历史背景下----故知,好作文,一定要有一定的历史背景。

有人言:小说就是一部历史的写照。

看名著,无一不是在写历史,无一不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去写。

如《红梦楼》、《京华烟云》、《白鹿原》)我居住在南京的时候,常喜欢一个人跑到废墟变成菜园竹林的所在,探寻遗迹。

(写南京,但不是写南京的全貌,而是写一个角落,一处废墟。

以小见大,窥管见豹。

)最让人不胜徘徊的,要算是汉中门到仪风门去的那条清凉古道。

(技巧:红烧肉好吃,但先可写白菜邦子、萝卜头、淹咸菜。

同理,写花当先写叶,写月当先写风,都是作一个过渡和一个铺垫)这条路经过清凉山下,长约十五华里,始终是静悄悄地躺在人迹稀疏、市尘不到的地方。

(体会这个“躺”字,好的句字就是要驴头不对马嘴,语不惊人誓不休。

比如:车快的比车还快。

永远这两个字就如一个汽球,一捅就没了。

再如-----今天下雪了,雪象面粉一样散落下来。

)路两旁有的是乱草遮盖的黄土小山,有的是零落的一丛小树林,还有一片菜园,夹了几丛竹林之间,有几户人家住着矮小得可怜的房舍。

这些人家用乱砖堆砌着墙,不抹一点石灰和黄土,充分表现了一种残破的样子。

薄薄的瓦盖着屋顶,手可模到屋据。

屋角上有一口没有圈的井,一棵没有树叶的老树,挂了些枯藤,陪衬出极端的萧条景象,这就想不到是繁华的首都所在了(作者如何写清凉-----色法:矮小房舍,乱砖堆砌的墙,薄薄的瓦,没有圈的井,枯藤的老树。

同时也要注意,这样的描写是为“清凉”这两字服务的----作文的逻辑)。

三牌楼附近,是较为繁华的一段,街道的后面。

簇拥了二三十株大柳树,一条小小的溪水,将新的都市和废墟分开来。

在清凉古道上,可以听到中山北路的车马奔驰声,想不到一望之遥,是那样热闹。

同时,在中山北路坐着别克小坐车的人,他也不会想到,菜圃树林那边,是一片荒凉世界。

(对比----写清凉是为了写热闹,写闹市是为了写清凉。

不能写清凉只写清凉,写热闹就只写热闹。

要知道写文章必须要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有声若无声。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山中有水,水中有山。

反其道而写。

故此,同理,本文,旨在写历史,偏从清凉入手;本想都市,却从清凉着笔;写了清静,反以闹市来映衬)是一个冬天,太阳黄黄的,没有风。

我为花瓶子里的腊梅、天竹修整完了,曾向这清凉古道走去。

鹅卵石铺着的人行古道,两边都是菜圃和浅水池塘,夹着路的是小树,和短篱笆,十足的乡村风光。

路上有三五个挑鲜菜的农民经过,有一阵菜香迎人。

后面稍远,一个白胡老人;骑着一头灰色的小毛驴,得得而来,驴颈子上一串兜铃响着。

他们过去了,又一切归于岑寂。

(上一自然段,有都市与废墟之比-----在清凉古道上,可以听到中山北路的车马奔驰声,想不到一望之遥,是那样热闹。

同时,在中山北路坐着别克小坐车的人,他也不会想到,菜圃树林那边,是一片荒凉世界。

这个自然段里,独写清凉之古道。

但清凉不是死寂。

菜香迎人,驴颈上的铃响,一个香法,一个闻法,写出清凉中还有生机,有活力。

清中不清才是真清,凉中不凉才是真凉)向南行,到了一丛落了叶的小树林旁,在路边有二三户农家的矮矮的房屋,半掩了门。

有个老太婆,坐在屋檐下晒太阳。

我想,这是南京的奇迹呵!走过这户,是土山横断了去路,裂口上有个没顶的城门洞的遗址。

山岩上有块石碑,大书三个楷书字:“虎踞关”石碑下有两棵高与人齐的小树,是这里唯一的点缀。

我站在这里,真有点怔怔然了。

(虎踞关,作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虎踞关,原本是虎踞之势,应是气势磅礴的。

但作者反其道而行,写虎踞关,却写出了“人居关”---写一老太婆,坐在屋檐下晒太阳。

虎踞之关虎不在,磅礴大气变老太。

未写之写---战争的罪恶)在明人的笔记上,常看到“虎踞关”这个名字,似乎是当年南都一个南北通衢的锁钥。

可以料想当年到这里行人车马的拥挤,也可以遥思到两旁商店的繁华,于今却是被人遗忘的一个角落了。

南京另一角落的景象,实在是不能估计的血和泪,而六朝金粉就往往把这血泪冲淡了。

(历史之用---好的作文一定要谈古论今,谈天说地。

想当年虎踞关何等繁华,何等气派。

而如今,一片清凉。

由此,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由一古道,到一都城,由一都城,到一国家。

)回到开首那儿句话,东亚大都市,有许多处要被毁灭,这次在抗战时期,南京遭受日寇的侵占与洗劫,也不知昔日繁华的南京,又有哪几条大街,变成清凉古道了。

(作文三大件:虎头,猪肚,豹尾。

即开头就要明了引人有气势,中间在丰满充实。

结尾要自然圆融。

但切莫忘记,一定要首、身、尾三者呼应,相为统一。

)2.冰雪北海(张恨水)(写冰雪,大家一定想到是往冷的角度写,但作者却写出了一个热的冰雪,热的北海。

所以写山不妨写海,写海不妨写山。

写冬不妨写夏,写清静不妨写喧嚣,写惊雷不妨写无声,写红花不妨多绿叶。

)冰雪北海张恨水北平的雪,是冬季一种壮观景象。

没有到过北方的南方人,不会想像到它的伟大。

大概有两个月到三个月,整个北平城市,都笼罩在一片白光下。

登高一望,觉得这是个银装玉琢的城市。

自然,北方的雪,在北方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堆积不化的,没有什么可看的。

只有北平这个地方,有高大的宫殿,有整齐的街巷,有伟大的城圈,有三海几片湖水(对联句,把最具典型意义的东西简单构画出来),有公园、太庙、天坛几片柏林,有红色的宫墙,有五彩的牌坊(对联句,如上),在积雪满眼,白日行天之时,对这些建筑,更觉得壮丽光辉。

在写东西之前,一定要有铺垫:这样就自然顺畅。

铺垫,可以由正及反,由坏到好,从大到小,从色到香,从意到色,等等等等。

本文没有直接写北海冰雪,面是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开始:北方之雪----北平之雪----景点之雪----最后落笔在北海之雪上。

)要赏鉴令人动人的景致,莫如北海。

湖面让厚冰冻结着,变成了一面数百亩的大圆镜。

北岸的楼阁树林,全是玉洗的。

尤其是五龙亭五座带桥的亭子,和小西天那一幢八角宫殿,更映现得玲珑剔透。

若由北岸看南岸,更有趣。

琼岛高拥,真是一座琼岛。

山上的老柏树,被雪反映成了黑色。

黑树林子里那些亭阁上面是白的,下面是阴黯的,活像是水墨画(红花需要绿叶相扶,写白就要写黑,写黑就要描白。

因为对比分明,所以感观强烈)。

北海塔涂上了银漆,有一丛丛的黑点绕着飞,是乌鸦在闹雪。

岛下那半圆形的长栏,夹着那一个红漆栏杆、雕梁画栋的漪澜堂。

又是素绢上画了一个古装美人,颜色是格外鲜明。

(一定要注意作者写北京之景的秩序:1、如镜的湖面,当然是最大最抢眼的,先写.2,正对面的楼阁树林以及五龙亭。

3、南岸的琼岛,岛上的北塔、树林、乌鸦。

色法,声法,意法都用到了。

)(中国的古代的书法家、文学家、画家,大都受禅的影响。

动静,黑白,大小,远近,疏密,粗细,详略等等搭配得体,错落有致,妙有意趣)五龙亭中间的一座亭子,四面装上玻璃窗户,雪光冰光反射进来,那种柔和悦目的光线,也是别处寻找不到的景观。

亭子正中,茶社生好了熊熊红火的铁炉,这里并没有一点寒气。

(作者并没有一味的去写冬雪、冰寒,而是一百八十度转转,写与冬冷雪冰相反的火炉、热,还有悦目的光线,写暖意。

)游客脱下了臃肿的大衣,摘下罩额的暖帽,身子先轻松了。

靠玻璃窗下,要一碟羊膏,来二两白干,再吃几个这里的名产肉末夹烧饼。

周身都暖和了,高兴渡海一游,也不必长途跋涉东岸那片老槐雪林,可以坐冰床。

冰床是个无轮的平头车子,滑木代了车轮,撑冰床的人,拿了一根短竹竿,站在床后稍一撑,冰床嗤溜一声,向前飞奔了去。

人坐在冰床上,风呼呼的由耳鬓吹过去。

这玩艺比汽车还快,却又没有一点汽车的响声。

这里也有更高兴的游人,却是踏着冰湖走了过去。

我们若在稍远的地方,看看那滑冰的人,像在一张很大的白纸上,飞动了许多黑点,那活是电影上一个远镜头。

(语要惊人,首先是要变换视角,看常人所看不到,才能写常人所写不到。

不执墨于冰雪两字,所以此时写喝老白干,吃肉夹馍,划冰床也是意中之冰雪,意中之北海,是动感之冰雪,动感之北海)走过这整个北海,在琼岛前面,又有一弯湖冰。

北国的青年,男女成群结队的,在冰面上溜冰。

男子是单薄的西装,女子穿了细条儿的旗袍,各人肩上,搭了一条围脖,风飘飘的吹了多长,他们在冰上歪斜驰骋,做出各种姿势,忘了是在冰点以下的温度过活了。

在北海公园门口,你可以看到穿戴整齐的摩登男女,各人肩上像搭梢马裢子似的,挂了一双有冰刀的皮鞋,这是上海香港摩登世界所没有的。

(冰雪北海非冰雪北海,而是冰雪北国男女。

冰雪之冷非冰雪之冷,而是冰雪之热。

)与上一篇《清凉古道》一样同时写于1945年,抗日战争行将结束。

好的文章,一定有历史背景。

换句说话,从历史的大背景下去品味作者的作品,可以得到更多的思考与收获。

作者在战乱即将平息中,透过冰雪北海,写出了冬天虽至,但生活开始安定平和的景象。

3.春(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讲解朱自清的《春》。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