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民俗文化教案(单元设计)

中外民俗文化教案(单元设计)

中外民俗文化课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本次课标题:物质生产民俗(8课时,其中5课时理论,3课时实训)
授课班级
09111、09112、09113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
教室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1.理解物质生产民俗的定义、特征;农业生产民俗的产生;自然生态民俗、农业生产民俗、狩猎、牧业和渔业民俗、工匠民俗、商业与交通民俗的特点与表现。
(四)商业与交通民俗
商业的民俗特点;交通运输的民俗特点。
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
PPT
聆听、记忆、讨论
90
分钟
实训
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分组展示各大洲有代表性的物质生产民俗。
情景模拟、ppt,演讲
2课时
作业
课下收集资料,为“世界民俗文化村”项目进行物质民俗展示准备。(3课时)
中外民俗文化课程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2.理解:人生仪礼的概念、类型;婚姻的概念、发展、形态;成年礼的规范与特征。
能掌握并运用婚姻理论来分析中外婚姻习俗。
能力
训练
任务
任务:通过土家族哭嫁和摩梭人走婚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人生礼仪习俗,并理解与尊重不同的风俗习惯。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步 骤
教 学
内 容
教学
方法
教学
手段
学生
活动
时间
分配
分钟
任务2
问题2讨论:常见的礼仪禁忌有哪些?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小组,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讨论,老师补充
PPT、口述、图片
讨论、思考、回答
45
分钟
知识点归纳总结
1.教师点评;
2.学生归纳总结本章知识点;
3.实训作业布置
知识点:
(一)礼仪礼节的基础知识
1、礼的起源与发展。
2、礼仪的性质和作用。
(二)中外各国社交礼仪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
教室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1、居住房屋的设施和格局、造型和工艺、分布与坐落;中外居住民俗。
2、理解居住民俗的概念、形成和居住的类型;中国民居建居住与环境的关系理论来分析汉族、少数民族以及外国居住民俗。
能力
训练
任务
任务:
通过分享教师拍摄北京四合院、福建土楼的图片和旅行经历,请学生总结中国居住民俗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运用居住与环境的关系来分析中外居住民俗。
PPT、口述
讨论、思考、回答
60
分钟
任务3
问题3讨论:你认为服饰能体现哪些社会文化理念?
学生讨论并回答
口述
讨论、思考、回答
20
分钟
任务4
讨论:影响服饰民俗构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讨论并回答
口述
讨论、思考、回答
30
分钟
知识点归纳总结
1.教师点评;
2.学生归纳总结本章知识点;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知识点:
2、居住的特点。
(三)中外居住民俗
1、汉族居住民俗。
2、少数民族居住民俗。
3、外国居住民俗。
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
PPT
聆听、记忆、讨论
105
分钟
实训活动安排
学生展示代表性中外居住民俗方案(分小组展示,每小组展示15分钟,学生、教师评价,每组评价时间5分钟)
学生展示
PPT、情景模拟
观看、评价、讨论
1、自然生态民俗
动物生态民俗的表现
植物生态民俗的表现
2、农业生产民俗
农业生产民俗的特征、类型;影响农业生产民俗的因素;中外农业生产民俗的表现。
(三)狩猎、牧业和渔业、工匠民俗
1、狩猎、牧业和渔业民俗
狩猎、游牧和渔业生产的特点;狩猎、牧业和渔业民俗的特点;中外狩猎、牧业和渔业民俗表现。
2、工匠民俗
工匠民俗的特点;工匠的技艺传承;工匠的行业民俗。
说明解释
口授
准备
10分钟
引入
(任务项目)
案例1:中国传统农事谚语
提出问题:
中国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农牧渔业生产民俗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口述、图片
PPT
思考、准备
20
分钟
任务1
问题1讨论:讲述你所知道的汉族传统农耕习俗、谚语。
学生分小组讨论并讲述
口述
讨论、思考、回答
45
分钟
任务2
问题2讨论:中国的少数民族有哪些代表性的农牧渔业民俗?
1、基本礼节形式及日常交往中的礼仪礼节。
2、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社交礼仪。
3、外国和地区的社交礼仪。
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
PPT
聆听、记忆、讨论
100
分钟
实训活动安排
学生以酒店接待情景剧的形式,展示社交礼仪民俗(分小组展示,每小组展示15分钟,学生、教师评价)
学生展示
酒店接待情景剧
观看、评价、讨论
4课时
2、了解中外主要物质生产民俗现状
3.课下收集资料,进行中外物质民俗风采展示。
实例:
1.中国农耕谚语
2.澳大利亚剪羊毛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步 骤
教 学
内 容
教学
方法
教学
手段
学生
活动
时间
分配
告知(教学内容、目标)
本次课主要内容:我国汉族、主要少数民族以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产民俗的特点与表现。
2.学生归纳总结本章知识点;
3.实训作业布置
知识点:
(一)人生仪礼概论
人生仪礼的概念、类型;中国汉族的“红白喜事”。
(二)诞生仪礼和成年仪礼
1、求子、孕期、诞生习俗。
2、成年礼的规范与特征。
(三)婚姻仪礼民俗
1、婚姻仪礼民俗的概述。
婚姻的概念、发展、形态。
2、中外婚姻仪礼习俗。
(四)寿辰、丧葬仪礼
1、汉族习俗“做寿”。
教师给出中国及外国特色服饰民俗的图片,请学生进行辨认,并指出基本特征。由此引出本节课内容,并加深学生对服饰民俗所体现社会文化观念的认识。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步 骤
教 学
内 容
教学
方法
教学
手段
学生
活动
时间
分配
告知(教学内容、目标)
本次课主要内容:
服饰的构成;中外服饰民俗;理解服饰民俗的发展历程;影响服饰民俗构成的主要因素;深刻理解服饰民俗体现的社会文化观念。
(一)服饰民俗的构成及发展
1、服饰的构成。
2、影响服饰民俗构成的主要因素。
共有12种主要因素。
3、服饰发展变化的阶段。
(二)服饰民俗的文化内涵
1、服饰的民俗习惯。
2、服饰民俗体现的社会文化观念。
(三)中外服饰民俗
汉族服饰民俗;少数民族服饰民俗;外国服饰民俗。
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
PPT
聆听、记忆、讨论
2.了解我国汉族、主要少数民族以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物质生产民俗。
1.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论证观点,归纳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讲解能力;
3.通过小组学习与讨论,训练学生逻辑思维与迅速反应能力。
4.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能力
训练
任务
及案例
任务:
1、了解物质生产民俗含义、分类、特性
学生分小组,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讨论,老师补充
PPT、口述
讨论、思考、回答
45
分钟
引入
(任务项目)
案例2:视频资料:澳大利亚剪羊毛
口述
视频、口述
思考、准备
15
分钟
任务1
问题1讨论:世界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有哪些?分析原因。
学生讨论并讲述
口述
讨论、思考、回答
15
分钟
任务2
问题2讨论:
交通工具、交通方式的演变
100
分钟
实训项目
世界各国有代表性的服饰民俗展示。
学生分小组,结合课本及事先收集资料进行课堂演示,老师补充
2课时
作业
课下收集资料,为“世界民俗文化村”项目进行服饰民俗展示做准备。(3课时)
中外民俗文化课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本次课标题:居住民俗(8课时,其中5课时理论,3课时实训)
授课班级
09111、09112、09113
本次课标题:服饰民俗(8课时,其中5课时理论,3课时实训)
授课班级
09111、09112、09113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
教室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
1.了解服饰的构成;中外服饰民俗。
2.理解服饰民俗的发展历程;影响服饰民俗构成的主要因素。
能够理解把握服饰民俗体现的社会文化观念。
能力
训练
任务
任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步 骤
教 学
内 容
教学
方法
教学
手段
学生
活动
时间
分配
告知(教学内容、目标)
本次课主要内容:1、居住房屋的设施和格局、造型和工艺、分布与坐落;中外居住民俗。
2、理解居住民俗的概念、形成和居住的类型;中国民居建筑的基本特点。
3、居住与环境的关系。
说明解释
口授
准备
15分钟
引入
(任务项目)
学生分小组,结合课本及所收集资料、所学知识讨论,老师补充
PPT、口述
讨论、思考、回答
30
分钟
知识点归纳总结
1.教师点评;
2.学生归纳总结本章知识点;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