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事业的曲折与发展

文化事业的曲折与发展


《茶馆》的命运

绽放
啊请
重生 凋零
1949 年份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新时期
文化事业的曲折Biblioteka 展一、“双百”方针提出 (一)背景 国际因素: 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了 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1956年2 月苏共第二十 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 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 策者们冲破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 主义道路的探索步伐。
改革开放(1978年后) 文化事业: 方针: ①、双百方针 ②、“二为”方针 a、提出:1979、10,邓小平,中国文 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 b、内容: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服务
意义: A、指明了新时代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B、推动了中国文化事业走向新的繁荣
三、文化事业的繁荣 2、文化事业繁荣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 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各方面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 ①政治:新生人民政权巩固,社会主义各项政治制度 建立。 ②经济: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56,三大改造 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2)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逐步展开,需要文化事业 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3)对苏联模式迷信的破除。 (4)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需要,世界科技的发 展日新月异,中国也面临挑战。
专题五 第一课
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2004年5月《茶馆》27日在京演出第500场
2004年7月 《茶馆》跨越海峡
岛观众
经典剧作震撼宝
2005年11月《茶馆》在纽约举行首场演出 2007年1月《茶馆》二十年后再登香港舞台 ……
《茶馆》的命运

绽放
啊请
重生 凋零
1979年2月,老舍先生80诞辰之际,北京人艺以原班人马重排 上演《茶馆》。 1949 年份 1980 年9月至11月,《茶馆》应邀赴西德、法国和瑞士进行访 “ 文革”初,《茶馆》被打成“黑样板”“大毒草”。此后 1956年12,老舍创作完成三幕话剧《茶馆》 问演出,这是我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 一直处于停演状态。 …… 1958 年3月29日,在北京首都剧场公演,反响强烈
国内因素:
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 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探索。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必须要调动 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指出: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 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 何时代都更加需要知识分子参加。
莫言的代表作
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①“双百”方针提倡在文艺科研领域可以有思考与辩论、 创作和批评的独立与自由,但要在宪法范围之内。 要坚持正确的文艺创作思想 ②在文艺问题上“百花齐放”在科学问题上“百家争 鸣” 。允许文艺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③要坚持贯彻“双百”方针,处理好科学与文艺工作和 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 新的关系,在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 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
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二)表现:
1、传统文化方面: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被付之一炬,大量国 家文物遭受洗劫。破四旧 (旧思想、文化、风俗、习惯) 2、知识分子方面:大批文化界知名人士受到严酷的政治批判。 全国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3、学术问题方面: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 术争论说成阶级斗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 影响。 4、文艺作品方面:许多中外优秀文艺作品被勒令停止上演; 戏曲电影中的“样板戏”一枝独秀。 5、文艺创作方面:文艺创作万马齐暗,文化园地百花凋零。
(一)原因: 1、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 2、具体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
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1)1965年11月,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评新编历 史剧〈海瑞罢官〉》一文,引发“文化大革命”。 (2)“红卫兵”在全国各地破除“四旧”。 (3)江青等鼓噪要破除“文艺黑线专政”。
电影 剧目
艺术精 品
探究一:
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相关内容谈 谈这一时期创作的主要特点?
(1)内容上提倡“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热情讴歌社 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
(2)在文艺创作方针上,中共中央提出”双百”方针
(3)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高潮
二、“十年动乱”与文化凋零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中国名列金牌榜第三位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足球、中国人的痛?
为什么建国后的不同时期我国的文化事业 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景象?
生机勃勃 百花凋零
欣欣向荣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年份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新时期
课堂练习
【典型题例】:(2010· 安徽高考统考演练)1956 年毛泽东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的“百家争鸣”主要区别是( ) A.在目的上不同 B.在内涵上不同 C.在表现上不同 D.在作用上不同 解析: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是由于 激烈的社会大变革和阶级关系变动,促成了各种政 治主张的产生和不同哲学派别的形成,他们纷纷著 书立说,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形成的一种局面 (自发),而毛泽东提出的“百家争鸣”是为了发 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鼓励学术争 鸣,促进文化发展的一种自觉行为。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 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 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 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 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 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 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 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3
5.5 6.01 6.6
错批一人
误增三亿
1956 1959
1979
9.7
剧作家吴祖光(中)和他的妻子 —— 著名演员新凤霞一起被下放劳动改造
“文革”中田汉同志被批斗
批完和尚 批修女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八个样板戏
京剧:《红灯记》《沙家浜》 《奇袭白虎团》 《智取威虎山》《海港》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 交响乐:《沙家浜》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3、“双百”方针的影响:
(1)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活跃了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思想。 (3)文学创作出现繁荣盛况。 (4)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
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二)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勇于艺术创新
建国初期 文革时期 新时期
贯彻
“双

破坏
百花齐放 生机勃勃 百花凋零 万马齐喑 万紫千红 欣欣向荣

重新确定
针”
“二为”
体育成就举世瞩目
1979年 中国重返奥委会
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赢得“五连冠”
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获奥运会第一 金 1992年和1996年,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两届奥运会上, 中国均夺得了16枚金牌,居金牌榜第四位
vs
范文澜和郭沫若和都是 著名的历史学家,但对于 “中国封建社会从什么开始” 这一学术问题,他们有各自 的主张,并就各自的观点展 开了激烈的争论 ……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出现了美学热。这股浪潮 也冲进了北京师范大学校园,著名文艺理论家黄药眠, 先后邀请我国三大美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朱光潜、蔡仪、 李泽厚到校讲学。他们各抒己见、彼此辩论,
在其他多个学术领域学者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彼此争鸣,气氛十分热烈……
列举这一时期的文艺成就
类别 文学创 作 作品名称 《红岩》 《红日》 《红旗谱》 《创业史》 《保卫延安》 《谁是最可爱的人》 《林海雪原》 《雷锋之歌》 《上甘岭》《南征北战》《英雄儿女》 《青春之歌》《早春二月》《李双双》 《五朵金花》 《龙须沟》《茶馆》 《蔡文姬》 《关汉卿》 《文成公主》 《东方红》 音乐舞蹈史诗 《洪湖赤卫队》 歌剧 《红色娘子军》 芭蕾舞剧
京剧《海港》
京剧《奇袭白虎团》
京剧《沙家浜》
京剧《红灯记》
京剧《智取威虎山》
“八亿人民八个戏”
交响乐《沙家浜》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芭蕾舞剧《白毛女》
三、文化事业的繁荣 (文学艺术的第二个高峰期) 1、文化事业繁荣的原因: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的新时期。 (2)“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 线,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 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 (3)1979年,中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提 出新时期文艺工作总方向:“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 主义服务。” (4)文化艺术奖项的设立:如“鲁迅文学奖”“茅盾文 学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与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2、“双百”方针
(1)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上提出 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是 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 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 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 形式和风格,可以自 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 由发展; 争鸣。 “百家争鸣”是 ——1956 年4月毛泽东在 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 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议上的讲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