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一、语文知识(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真挚.投掷.秩.序脍炙.人口B、淤.泥迂.回娱.乐滥竽.充数C、数.说劫数.数.目数.见不鲜D、募.捐摹.仿和睦.日暮.途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好高务远趋炎赴势眼花缭乱B、世外桃园人情世故勇冠三军C、捷报频传异曲同工原形毕露D、披星带月以逸代劳川流不息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医药学家李时珍,为后人留下了传世名作“本草纲目”。
B、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他为什么能在校运会上获奖牌?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今天对我们仍然有启示。
D、如果你再不听大家的劝告,一意孤行。
你就会犯大错误。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最恰当的一组虚词是()研究显示,富有感情的美好想象,是知识的催化剂,有益于身心健康,充分开发了大脑的想象区,活跃了大脑,对大脑的健康与保护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A、不仅而且并且B、不仅而且因而C、因为还所以D、因为所以因此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每过险滩,从船舷俯瞰..,江心总像有万条蛟龙翻滚。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B、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斑驳:深浅不一C、发生这次事故,责任完全在你,决不能归咎..于他人。
归咎:归罪D、因为没能把孩子抚养好,他很内疚..,他觉得对不起孩子的妈妈。
内疚:从内心深处进行反省。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队第一次参加大赛就获得第二名,可以说是一举夺魁..。
B、近年来有五位著名教练相继到我校光临..指导,因而校篮球队进步很快。
C、且莫小看这个女孩子,从今天的演出来看,她将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歌坛劲旅..。
D、终于战胜了对手,拿下了这场最重要的比赛,这个夜晚,他们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中。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专心致志,痛下功夫,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这就是“或作或辍”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
A、因为如果就B、无论只要也C、哪怕除非才D、不管只要就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登陆美国NBA职业篮球联赛的姚明,现在已经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
B、一间小小的工房里,杂乱无章....地躺满了十六七个外地来打工的人。
C、读书的关键在于透彻理解,如果捕风捉影....,即使背得滚瓜烂熟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D、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别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9、下列各句中,意思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你为什么把自己的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一直都没有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呢?B、和平与发展的世界进步潮流,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
C、二十一世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年轻的中国必将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不断向前转动。
D、在得到奖学金之后,李明山非常激动的说,他最想感谢的两个人就是王历历和他的哥哥。
10、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周已过万重山。
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③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A、夸张拟人比喻对偶B、夸张对偶比喻拟人C、比喻对偶夸张拟人D、比喻拟人夸张对偶11、以下诗句依次写的是()①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②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③何须更探春消息,自有幽香梦里来。
④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A、松桑牡丹荷B、松柳牡丹菊C、竹柳梅菊D、竹桑梅荷12、下列成语与出处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辙乱旗靡——《左传》B、游刃有余目无全牛——《庄子》C、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史记》D、厉兵秣马不能一眚掩大德——《资治通鉴》13、下列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战国——荀况——《劝学》清——龚自珍——《病梅馆记》B、明——吴承恩——《儒林外史》元——王实甫——《西厢记》C、曹禺——《日出》——陈白露孙梨——《荷花淀》——水生嫂D、俄国——契诃夫——《变色龙》法国——小仲马——《茶花女》14、填空①我国古代节日很多,如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正月十五为,九月初九为。
②我国古代对年龄有许多称谓,如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50岁称。
③“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西岳、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5、补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①李煜〈虞美人〉词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
②,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③莫愁前路无知己,。
(高适《别董大》)④洛阳亲友如相问,(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⑤,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30分)1 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道理活的简单才能活的自由。
2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过一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
3 事实上,一个人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品并不多,超乎此的属于奢侈品。
它们提供享受,更强求服务,成了一种奴役。
4 现代人是活得愈来愈复杂了,结果得到许多享受,却并不幸福,拥有许多方便,却并不自由。
5 ①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②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
③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
④富了还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
⑤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6 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
7 仔细想一想,我们便会发现,人的肉体需要是有被它的生理构造所决定的极限的,因而由这种需要的满足而获得的纯粹肉体性质的快感差不多是千古不变的,无非是食色温饱健康之类。
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但他自己只有一只普通的胃。
筑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但他自己只有五尺之躯。
多么热烈的美食家,他的朵颐之快也必须有间歇,否则会消化不良。
每一种生理欲望都是会餍足的,并且严格地遵循着法则。
山珍海味,挥金如土,更多的是摆阔气。
藏娇纳妾,美女如云,更多的是图虚荣。
万贯家财带来的快乐并非是直接的物质享受,而是守财奴清点财产时的那份欣喜,败家子挥霍财产时的那份痛快。
凡此种种,都已经超出生理满足的范围了,但称它们为精神享受未免肉麻,它们至多只是一种心理满足罢了。
8 一切奢侈品都给精神活动带来不便。
9 人活世上,有时难免要有求于人和违心做事。
但是,我相信,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贪欲,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就可以把这些减少到最低限度。
远离这些麻烦的交际和成功,实在算不得什么损失,反而受益无穷。
我们因此获得了好心情和好光阴,可以把它们奉献给自己真正喜欢的人,真正赶兴趣的事,而首先是奉献给自己。
对于一个满足于过简单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宽阔的。
16、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奢侈.(chǐ)B、膨胀.( zhǎng )C、纯粹.(cuì)D、餍.足(yàn )17、对文中以下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简朴:简单,朴素。
B、贤哲:高明的哲学家。
C、不为物役:不被外物所役使。
D、朵颐之快:吃鲜美食物的快感。
18、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虚词是()它们提供享受,更强求服务,成了一种奴役。
(第三段)A、因为所以反而B、固然便于是C、固然但反而D、因为所以于是19、细观文意,为下面这句话中的横线处选一个恰当的成语。
()每一种生理欲望都是会餍足的,并且严格地遵循着法则。
(第七段)A、过犹不及B、宁缺毋滥C、多多益善D、循序渐进20、“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惟一目的”是从第5段中抽出来的一句话,应该还原到那句话的后面?()A、第①句话B、第③句话C、第④句话D、第⑤句话21、第7段画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A、殷纣王B、秦始皇C、周武王D、周文王22、文章用古代帝王“酒池肉林”、“筑阿房宫”的事例其目的是()A、说明古代帝王都是奢侈浪费、挥霍无度的。
B、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必然走向灭亡的原因。
C、说明人的肉体需要是有极限的,帝王也与常人无异。
D、说明人类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是由来已久的。
23、为什么“一个满足于简单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宽阔的”?(见最后一段)以下解说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这种人可以把求人做事和违心做事减到最低限度,因而能拥有自己的时间和一份好心情。
B、这种人有更加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们不求物质的享受,把自己的生命献给社会和他人。
C、这种人能远离种种麻烦的交际,省下宝贵的时间并获得好心情,去做有益有趣的事。
D、求人是难堪的,违心是痛苦的,尽量少做这些事,就有好心情,就可以把时间留给自己和亲朋,献给自己爱做的事。
24、以下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就会成为物质欲望的奴隶,而失去精神上的自由。
B、自古以来,一切贤哲就是为了保持精神的自由,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而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
C、守财奴清点财产,败家子挥霍金钱得到的欣喜、痛快,其实不是生理的满足,只能算是一种精神享受罢了。
D、其实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欲壑难填只会使人以赚钱为人生唯一目的,这样的人可能会失去良心。
25、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一项是()A、什么是幸福B、要提倡勤劳俭朴C、追求与良心D、简单才能自由三、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文,回答26——30题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6、对句中加点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与:同,跟。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尝:曾经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其:老师左右的人,指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