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二章3
薄岁敛: 薄岁敛: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 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 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
慎用兵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 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 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 必有凶年。 必有凶年。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 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 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 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 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 志于天下矣。 志于天下矣。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 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 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 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乙、放任主义政治观
道常无名,朴虽小,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 臣也,后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臣也,后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1、老子政治思想的宗旨 甲、君人南面之术
烹 小 鲜 —— ——
“最弱意义上的国家” 最弱意义上的国家” (minimal state) )
2、清静为天下正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3、守柔用反之术
甲、知盈处虚
天之道, 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 遂身退,天之道。 遂身退,天之道。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
四 、 道 法 自 然 —— —— —— —— 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吾不知其名,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吾不知其名, 字之曰道。 字之曰道。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动而愈出。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 静曰复命。复命曰常。 静曰复命。复命曰常。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然。
的
历史感
起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
源
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 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 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 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 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 于尧舜之克攘,易之嗛嗛 一谦而四益, 嗛嗛, 于尧舜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 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 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 兼弃仁义, 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班 汉书·艺文志 艺文志》 固《汉书 艺文志》) 阴阳, 道、儒、墨、法、名、阴阳,此务为治者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也。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 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 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5、涤除玄览 甲、观有无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 欲以观其徼。 欲以观其徼。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绝学无忧
乙、观反复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 吾以观复。 执古之道,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为道日损
五 、 治 大 的 政 治 哲 学 国 若
乙、欲弱故强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 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 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 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 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4、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三 、 《 老 子 》 的 文 明 批 判
对一切人为的制度、文化、价值观 念的拒斥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 民复孝慈;绝巧弃利, 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 有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 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 利器,国家滋昏;人多技巧,奇物 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 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 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 有忠臣。 乱,有忠臣。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 失德,是以无德。 失德,是以无德。……故失道而后 故失道而后 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 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 义而后礼。夫礼者, 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 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去私: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 身存。 身存。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 功成而不居。 恃,功成而不居。
去知: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知多,故以知治国, 民之难治,以其知多,故以知治国,国之 不以知治国,国之福。 贼。不以知治国,国之福。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 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 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 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赵简子问于史墨曰: 季氏出其君, 赵简子问于史墨曰:“季氏出其君,而民 服焉,诸侯与之。君死于外,而莫之或罪, 服焉,诸侯与之。君死于外,而莫之或罪, 何也? 对曰: 物生有两,有三,有五, 何也?”对曰:“物生有两,有三,有五, 有倍贰。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 有倍贰。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体有左 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 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 贰也。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 贰也。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 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鲁君世从其失, 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鲁君世从其失,季 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 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 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 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 高岸为谷, 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 三后之姓,于今为庶。主所知也。 陵。’三后之姓,于今为庶。主所知也。” 左传》 (《左传》)
2、周文疲敝的现实促动
三代以来贵族文化的衰落
人类文明、 老 子 与 《 道 德 经 》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 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 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 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 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 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 喜曰: 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 老子乃著书上下篇, 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 而去,莫知其所终。 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 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 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 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 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 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 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 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或曰儋即老 或曰儋即老 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 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 君子也。 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 君子也。 (司马迁《史记 老庄申韩列 传》)
丙、柔弱胜刚强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 处下,柔弱处上。 处下,柔弱处上。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 已。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政治策略
甲、治之于未乱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 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 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在一切具体法则的终结处, 在一切具体法则的终结处,并 无更高的存在者或法则。如果有, 无更高的存在者或法则。如果有, 则道便失去了其“ 的特性, 则道便失去了其“反”的特性,不 再是道。 再是道。这样一种静态的存在是与 道之“ 的运行方式相悖的。 道之“反”的运行方式相悖的。这 道就只能是这反, 样,道就只能是这反,是完全没有 任何现成性可循的纯态势, 任何现成性可循的纯态势,将一切 现成性反过来的发生的构成态。 现成性反过来的发生的构成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