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两次工业革命[考纲要求](1)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开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开展的条件、过程与影响。
考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1.背景(1)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实立和开展。
(2)条件①资本:殖民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②市场:殖民地为英国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③劳动力: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开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④技术:手工工场日益兴旺,生产技术进一步开展。
2.过程(1)开场的标志: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创造了“珍妮机〞。
(2)标志性创造:1785年,瓦特研制成改进蒸汽机,推动了机器的创造和使用。
(3)重要的创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创造汽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创造蒸汽机车。
(4)完成的标志: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根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5)扩展: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3.影响(1)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提高。
(2)生产组织: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3)经济构造:农业比重减少,工业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4)城乡构造:工业城市形成,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5)阶级关系: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6)社会变革: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展社会变革,进一步稳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7)经济思想: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自由主义兴起。
(8)对外关系:资产阶级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步伐。
(9)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根本形成。
4.世界市场根本形成(1)条件①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表现①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根本形成。
②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3)影响①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是世界市场的主导,攫取巨大利益。
②亚、非、拉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③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场改变世界的面貌。
核心问题1工业革命[史料探究]工业革命的条件、成就史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局部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那么,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全球通史?(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首先进展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
提示:英国的海外扩张提供了资金、市场,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市场,手工工场技术的积累提供了技术条件。
史料二19世纪上半期,欧洲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史蒂姆(Steam,即蒸汽机)是英国人。
〞(2)如何理解史料二中“蒸汽机是英国人〞这一说法?提示:蒸汽机是英国人创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象征,在英国得到广泛使用,并传播到世界其他国家。
[史论拓展]工业革命的影响(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引起资产阶级革命和变革,稳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
(2)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构造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3)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奴役殖民地人民,加剧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贫困落后,使东方附属西方。
(5)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
核心问题2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实立[要点归纳]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条件(1)制度先进:17世纪较早进展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民主制度。
(2)殖民霸权: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争夺,18世纪中期掌握世界殖民霸权,拥有了广阔的殖民地。
(3)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展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开展;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4)经济政策:英国政府全面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促进了工业和对外贸易的开展。
[史料印证]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实立史料一从①1688年以后,虽然英国还不是一个民主国家,但它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思想很容易向更广范围的人群传播。
民众如果感觉适宜就可以开展他们的经济生活。
——[英]哈里·狄更斯史料二②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
在各种合力下,③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
——?大国崛起?讲解词[解读]两那么史料主要论述了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实立,具体解读如下:(1)史料信息①说明,英国较早确立起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思想自由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开展。
(2)史料信息②说明,英国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及科学思想意识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
(3)史料信息③说明,工业革命和世界殖民霸权为英国能成为“世界工厂〞创造了条件,自由贸易的政策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探究——感悟真题·捕捉动向[命题视角](1)主干知识:英国首先出现工业革命的条件;工业革命的过程、影响。
(2)史观角度: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工业革命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认识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从近代化的角度认识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开展、城市化和殖民地的影响;从社会史观的角度认识人们生活的变化。
(3)社会热点:从工业革命中的新创造、新创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角度命题。
[典型例解](2021·南京摸底)“英国棉制品在英国外乡直接与印度棉制品进展了竞争,完全击败了其印度对手。
英国人还把其产品输出到地中海。
1820年到186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余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
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剧增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材料中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主要得益于()A.棉纺织领域机器创造的使用B.英国已取得了世界殖民霸权C.交通运输革新拓宽产品销路D.英国纺织工厂工人数量增加[命题立意]此题考察第一次工业革命,考察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题流程]一定时空——1820年到1860年间二抓关键——“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三析选项1.(2021·如皋调研)1829年,卡莱尔在?爱丁堡评论?中指出:“在各个方面,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
〞材料反映出()A.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B.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C.纺织业的工业革命已完成D.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B[1829年,英国纺织业正进入辉煌而非衰落,故A项错误;材料中“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落入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说明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故B项正确;1840年左右,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与材料中时间“1829年〞不符,故C项错误;工匠地位的下降是因为机器的使用,并不是由于其技能的落后。
]2.(2021·如东、丰县联考)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A[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上半期,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
这是工业革命迅速开展的时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安康,应选A项。
B项“化学工业〞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排除。
C项与工业革命时期农业也获得快速开展矛盾,排除。
D项与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整体进步矛盾,故排除。
]3.(2021·金陵中学测试)1819年8月,一份讣告这样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它〞是指()A.发电机B.蒸汽机C.珍妮机D.内燃机B[根据“1819年〞这一时间限制可以排除A、D两项;根据“机械动力〞可以排除手摇纺纱机——珍妮机。
]4.(2021·苏州浒浦中学测试)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A[19世纪初,英国已开场工业革命,妇女和女孩们从繁重的手工纺车的辛苦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使手织机也多半被闲置,材料只说明纺车被弃置,不能得出妇女被解放的结论,故A项正确,B项不正确。
材料未表达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D两项。
] 5.(2021·江苏高考)右图是18世纪七八十年代输入英国的原棉重量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纺织工人数量增加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降临C.棉纺织领域的创造创造D.工人手工纺纱速度提高C[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18世纪七八十年代。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引领工业革命,由此排除B项。
工业革命的特点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D项可直接排除。
棉纺织业的开展会带来工人数量的增加,但这与原棉重量的增加根本是同步的,根本上都是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带来的结果,排除A项,选择C项。
]考点2|第二次工业革命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1.背景(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逐渐确立。
(2)市场条件: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市场广阔。
(3)理论根底:19世纪中后期,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4)经济根底: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开展。
2.成就成就创造电的广泛应用①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创造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1)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工业部门:诞生了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推动了传统工业部门的改造。
(3)工业构造:推动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4)生产关系: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形成了垄断组织。
(5)世界面貌: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