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第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7讲第一次工业革命
夯实基础【P69】
第一次工业革命
【基础梳理】
前提: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

条件
资本:殖民贸易和掠夺、圈地运动积累了大量资本。

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自由劳动力。

技术: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

市场: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殖民帝国。

资源:本土煤铁资源丰富;殖民掠夺及海外贸易带来原料。

开始:1765年,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开始的标志)。

动力革命:1785年,英国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不久,法国和美国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完成。

影响
生产力: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经济结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农业。

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形成。

社会关系: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

社会意识:要求自由经营、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自由主义兴起。

世界市场: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

环境:环境污染,人类生存有了新的威胁。

【重难突破】
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时代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

(2)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的过程。

(3)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

(4)工业革命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5)工业革命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

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真题演练】
【例1】(2016全国Ⅱ)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解析】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上半期,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

这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故选A项。

B项“化学工业”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排除。

C项与工业革命时期农业也获得快速发展矛盾,排除。

D项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整体进步矛盾,故排除。

【例2】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①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②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③“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
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1838年”。

1838年英国工业革命接近尾声,工业革命使机器制造业诞生,根据“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等信息可知,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也反映出工业革命使人口职业结构发生变动,故①②③正确。

从表格中看不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劳动力的流动,且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主要是影响生产和流通领域,分配领域尚不明显,排除④。

故选A项。

【重难突破】
工业革命是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原因
(1)必然性: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很快向欧洲大陆和美国扩展,新兴工业世界的范围扩大,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国际分工加强;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的商品需要广阔的国际市场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可能性:工业革命极大地增强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殖民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武力后盾;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为加强各地联系提供了技术条件。

【真题演练】
【例3】工业革命不仅为美国崛起提供了物质和技术上的支持,还提供了一个国际化的外部环境,这使美国崛起从一开始就具有世界性。

这里强调的美国崛起“国际化的外部环境”是指(C)
A.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开始建立联系
B.美国独立后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和不断发展
D.美国全球霸主地位的确立
【解析】由材料可知,“国际化的外部环境”是由工业革命提供的。

A、B、D三项均忽略了“工业革命”这一限制条件。

故答案选C。

【考点延伸】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措施
为适应工业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政治方面进行民主化改革。

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迫使全世界为英国商品打开门户。

利用大工厂制在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的同时,还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积极参与海外殖民扩张,也极大地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

【真题演练】
【例4】19世纪上半期,一位英国政论家这样描述道:“现在看得很清楚,我们可爱的国家——大不列颠已经被分配承担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的崇高使命。

这种按照自然法则,用原料换制成品的办法使各个国家相互服务,显示人类的兄弟之情。

”这说明(B) A.英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英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解析】通过英国政论家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英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英国吸收世界各地的原料,把这些原料制成工业品,然后再运往世界各地销售。

自由贸易政策属于贸易政策,这在题干中没有强调,故A项错误。

英国在工业革命后“为她的姐妹国家制造商品”,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故B项正确。

顺差与逆差需要以进出口货物的价值来衡量,这在题干中未提及,故C项错误。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D项错误。

【他山之石】
一、岳麓版教材的不同内容
岳麓版教材涉及了如下知识点:
1.通过圈地运动,农牧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离开乡村,为城市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2.技术:牛顿力学的创立和普及为机械发明准备了知识;英国保护私人产权,保护发明专利,鼓励创造发明。

3.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19世纪中期,欧美掀起兴修铁路热潮。

汽轮问世,加强洲际之间的联系。

4.19世纪中期,机器制造业诞生,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二、人民版教材的不同内容
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历史条件:
①物质条件: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②重要保障: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形成标志:
①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

②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③中国的“门户开放”。

(3)成熟标志:
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
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