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代谢
第3页/共99页
第一节 蛋白质的降解及其他
一、相关概念
• 氮平衡: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及每日氮的摄入与排出 需维持动态平衡,即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
• 氮摄入量代表蛋白质摄入量,成人每日蛋白需求量80g。 • 总氮平衡:每日摄入氮量与排出氮量大致相等,表示体内
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量大致相等。分正氮平衡(摄入氮大 于排出氮)与负氮平衡(摄入氮小于排出氮)
R’-C-COOH
R”-CH-COOH
O
NH2
第19页/共99页
• 除Lys,Pro外,其他氨基酸均可参加转氨基 作用。
• 各转氨酶均以磷酸吡哆醛(胺)为辅酶。 • 分布最广泛的两种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GOT)和谷丙转氨酶(GPT) • GPT含量为重要的肝炎检测指标 • 是机体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的重要途径
第15页/共99页
(一)氧化脱氨基作用:
• 氧化脱氨基的反应过程包括脱氢和水解两步, • 催化氧化脱氨基的酶:L-氨基酸氧化酶、D-氨基
酸氧化酶、L-谷氨酸脱氢酶(分布最广泛)
第16页/共99页
L-谷氨酸脱氢酶(L-glutamate dehydrogenase) 特点: • 以NAD+或NADP+为辅酶,产物NADH或NADPH 可进入呼吸链。 • 属于变构酶,其活性受ATP,GTP的抑制,受 ADP,GDP的激活。 • 酶活性高,分布广
第5页/共99页
相关概念
• 蛋白质的半衰期:细胞中蛋白质降解至原浓度一半所 需的时间。人血浆蛋白质半衰期约10天,肝脏t1/2约1 ~8天,结缔组织蛋白t1/2约180天。
• 氨基酸代谢库:食物蛋白质与组织蛋白质经降解为氨 基酸,然后进入血液循环及全身各组织,总称为氨基 酸代谢库。
• 生物体无多余氨基酸
目录
第一节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过程 第二节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第三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第四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2页/共99页
复习
• 氨基酸(amino acids)是蛋白质(protein)的基本 组成单位
•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 蛋白质的功能
催化功能;结构功能;调节功能;防御功能; 运动功能;运输功能;信息功能;储藏功能
第9页/共99页
4、氨基酸的吸收
吸收组织:小肠 吸收过程:主动转动过程 氨基酸吸收载体
中性氨基酸载体 碱性氨基酸载体 酸性氨基酸载体 亚氨基酸与甘氨酸载体
部分小肽亦可耗能主动转运
第10页/共99页
5、蛋白酶促降解的应用 —酶制剂
• 酶制剂指从生物中提取的具有酶特性的一类物质,主要作 用是催化食品加工过程中各种化学反应,改进食品加工方法 • 我国已批准生产的有木瓜蛋白酶、α-淀粉酶制剂、精制果 胶酶、β—葡萄糖酶等。
第17页/共99页
催化反应酶及反应过程
第18页/共99页
(二)转氨基作用:
• 定义:由转氨酶(transaminase)催化,将α-氨基 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酮基的位置上,生成相 应的α-氨基酸,而原来的α氨基酸则转变为相应 的α-酮酸。
R’-CH-COOH NH2
R”-C-COOH O
转氨酶
第22页/共99页
联合脱氨过程
α-氨基酸
α- 酮戊二酸
转氨酶
NH3 +
NADH + H+
L-谷氨酸脱氢酶
α-酮酸
谷氨酸
第23页/共99页
H2O + NAD+
嘌呤核苷酸的联合脱氨基作用
• 嘌呤核苷酸循环(purine nucleotide cycle, PNC) 存在于骨骼肌、心肌、肝脏与脑等一种特殊的联 合脱氨基作用方式。
第6页/共99页
2、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决定因素
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必需氨基酸的种类 必需氨基酸的比例
动物蛋白营养价值较植物高!
第7页/共99页
3、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口腔到胃)蛋白质
胃蛋白酶
多肽
胰脏的水解酶 如:胰蛋白酶 胰凝蛋白酶
小肽
肠黏膜二肽酶、 氨肽酶等
吸收
氨基酸 血液、体液等
第8页/共99页
转变为糖和 脂肪
第14页/共99页
转变为 其他含氮物
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 细胞内分解部位:肝脏 • 定义: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去氨基生成相应α-酮酸的过程 • 分解代谢过程:
脱氨基——脱氨产物进入TCA或是糖、脂肪合成过程— —NH3转变成尿素或其他 • 脱氨基方式:氧化脱氨基,联合脱氨基和非氧化脱氨基
生产酶 制剂的 生物种类
动物:消化道酶 促消化(来源有限) 植物:果实中丰富的蛋白酶 ,如菠萝蛋白酶、木瓜蛋
白酶、无花果蛋白酶等 微生物:丝状真菌、酵母、细菌3大类,主要为好氧微生物
第11页/共99页
微生物酶制剂生产工艺
第12页/共99页
第二节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体蛋白
食物蛋白
氨基酸
其他途径
碱基
生物固氮 硝酸还原
第20页/共99页
两类转氨酶参与的反应
谷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酶
第21页/共99页
(三)联合脱氨基作用
• 定义:转氨基作用与脱氨基作用联合进行,从 而使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α-酮酸的过程。
• 作用组织:肝、肾等 • 体内主要脱氨基的方式。 • 催化反应酶:转氨酶和谷氨酸脱氢酶 • 辅因子:磷酸 吡哆醛和NAD+(NADP+ )
NH4+
肾上腺素、 尿酸 α-酮酸 CO2 胺 甲状腺等
NH3 糖及其代谢
鸟氨酸 中间产物 循环
脂肪及其代 谢中间产物
NH4+ 尿素
TCA
第13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99页
H2O + CO2 + ATP
一、氨基酸的来源与去路
食物蛋白质 消化吸收
组织蛋白质 分解
非必需氨基酸 合成
合成蛋白质 和多肽
氨基酸
脱氨基作用 脱羧基作用
内源蛋白质的降解
有许多种,真核细胞了解较清楚的主要有两条: 1、溶酶体蛋白质降解途径
溶酶体——具有单层膜被的细胞器,约有50种水解酶。 营养充足时进行无选择性降解胞吞入的蛋白质 饥饿状态时进行选择性途径 2、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途径 泛素:7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小分子碱性蛋白质(泛肽) 途径:蛋白质被泛素化后由蛋白酶体降解。可逆,依赖ATP
第4页/共99页
相关概念
• 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蛋白质供给的氨基酸称必 需氨基酸(essential)。
必需氨基酸(8种):赖氨酸(Lys)、色氨酸(Trp)、 苯丙氨酸(Phe)、蛋氨酸(Met)、苏氨酸(Thr) 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缬氨酸(Val)。
半必需氨基酸(2种):酪氨酸(苯丙氨酸为原料合成) 半胱氨酸(蛋氨酸为原料来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