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皇帝的新装(7年级上)

皇帝的新装(7年级上)

《皇帝的新装》讲课稿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智能:
1. 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感悟这篇童话的人文性、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

2. 培养批判精神、敢于揭露生活中的丑恶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品析人物形象从而把握作品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对童话主旨和借助夸张、想像反映生活的写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讨论法、分析法、总结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件新的衣服(其实老师手上什么都没有)、
你们看一下、这件衣服是不是漂亮的?
(按学生的反映来导入新课并开始讲课)
二、讲授新课:
1)皇帝是怎样的皇帝?
2)皇帝的新装是怎样的与众不同?有什么神奇?
预设学生回答:
“凡是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样的衣服真的存在吗?
这是一个骗局、那么皇帝为什么会被骗成功呢?
结合第一段、第三段的分析皇帝人物形象。

注意在角色表演之后应该加上皇帝的虚伪。

A骗子投其所好、掌握了皇帝喜欢穿漂亮衣服的嗜好、满足了皇帝骄奢淫逸、爱慕虚荣的心理。

B 抓住了皇帝的昏庸愚蠢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

好、我们明白、本文是一篇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童话还告诉我们、应该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我们再看、为什么皇帝、大臣、百姓不敢说?他们各自在害怕什么?
皇帝、大臣为了权势;百姓为了虚名。

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
天真烂漫、没有太多私欲、无私就无畏、因勇敢而真实。

孩子无私欲只因为无知、并非真的无欲则刚。

启示:1. 为人处世:以诚待人、正直真诚光明磊落——从孩子角度 2.
为了很多私欲、大人丢失了宝贵的什么?——从大人角度
怎样保有一颗童心?
如果你在游行大典的现场、你会如何选择呢?
你能冒着被恼羞成怒的皇帝杀头的危险、你能忍受被他人嘲笑傻瓜的难堪、你会为真理、真相、真诚而坚持吗?
当一个王国中只有孩子敢说真话时、那个王国的大人又该如何的可悲啊!向孩子学习、正是我们大人应该做的!现在我们是否愿意给这个孩子以掌声呢?
让我们大声的朗读孩子与爸爸的角色对话。

那么老师抛砖引玉、想说说自己的感想:
安徒生说他的童话不仅写给孩子也写给大人。

孩子只是看到童话的外壳、而大人才能领会童话的内核。

所以老师“童话是纯洁童心的产物、清澈得像一面镜子不仅照出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还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那么《皇帝的新装》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怎样的现实呢?
多媒体显示:
当时的丹麦因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昏庸腐朽而是百姓民不聊生、因此安徒生创作了《皇帝的新装》、无情的嘲讽了贵族、宫廷的昏庸腐朽、愚蠢虚伪的本质、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所以、安徒生就是那个说真话的孩子、为了国家与人民勇敢地写出真实、与丹麦人民一起历经苦难。

三、课堂小结:
《皇帝的新装》启示我们:做人要保持心地的纯洁、纯真、做一个真诚
的人、讲真话、反对社会现实中的假丑恶现象、让真善美充满人间。

三、布置作业:
皇帝回宫后、事情将会怎样呢?大家展开想像、续写《皇帝的新装》。

(不少于500字)
板书:
端——骗子“做”新装
发展——君臣看新装
皇帝的新装高潮——游行穿新装
结局——揭穿假新装
课后反思:
必要知识:
1. 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8篇。

著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童话。

2.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教育儿童的一种文学形式。

3. 介绍背景:19世纪初、在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双方交战、丹麦倒向法国。

后来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因而失去了广大的领土、耗尽钱财、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

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大臣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