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西高二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

广西高二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

广西高二下学期历史月考试卷(3月份)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17高三上·淮阴月考)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 .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 .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 .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 .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2. (2分) (2017高一上·遵义月考) “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紫禁城内皇帝的‘御座’被安置在一个高约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

”其中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 . 君权神授B . 天人合一C . 大一统D . 皇权至上3. (2分) (2019高一上·丽水月考) 著名学者黄仁宇在其《中国大历史》中提到:“从(宋朝)政府的组织上来看,为保持门面上之前后一致,(它)几乎恢复了唐朝所有衙门职司,同时也创立了许多新的机构,这些新机构功能上更具有弹性,在业务上超越旧有组织……”。

宋朝创立的新政府机构有()①三公九卿制②枢密院③三司④三省六部A . ①②B . ③④C . ②③D . ②④4. (2分) (2019高一上·定远月考)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演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①都是一种制度的创新②都是以地域为纽带③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④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③5. (2分) (2019高三上·河南月考) 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显然是自然的产物,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

……无族、无法、无家之人,这种人是卑贱的,具有这种本性的人是好战之人,这种人就仿佛棋盘中的孤子。

这反映()A . 人的自由受城邦生活的制约B . 亚里士多德崇尚和平与自由C . 城邦要求公民具有团结意识D . 希腊城邦重视政治历史传统6. (2分) (2019高一上·番禺期中) 罗马帝国虽然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

这最主要是指()A . 它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B . 它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C . 它最先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D . 它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7. (2分) 1716年左右,一位皇帝曾言:“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

”当时“西洋”的英国已经()①打败法国成为海上殖民霸主②形成了责任内阁制的基础③完成工业革命确立工厂制度④在物理学上取得突出成就A . ①②B . ②③C . ②④D . ③④8. (2分) (2018高一下·武邑开学考) 美国学者斯科特·戈登在《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中写到:“……社会的全盘重建是必要的,而这一伟大任务只有具有不受拘束的坚定且无情的政府才能完成。

……美国的政治发展……并没有摒弃英格兰的政治遗产;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并完善这种遗产。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 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相当于英国的责任内阁B . 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都必须对国会(议会)负责C . 美、英两国都通过颁布宪法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D . 美国和英国一样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9. (2分) (2019高一上·马山期中)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院制议会行使,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

这说明此宪法()A . 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B . 实行了三权分立原则C .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D . 保留了军国主义传统10. (2分) (2018高三上·呼兰期中)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而国内标志有“福新”“茂新”等品牌产品也充斥着市场,这些无疑造成了“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的现象。

以上现象说明()A . 列强加紧了对华商品输出B . 国内民族企业获得长足发展C . 中国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D . 自然经济模式受到内外夹击11. (2分) (2017高一上·榆林期中) 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B . 《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C .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是太平天国进行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D . 《资政新篇》表达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12. (2分) (2018高一上·大连期末) “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

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

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

”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 . 太平天国运动B . 义和团运动C . 辛亥革命D . 五四运动13. (2分)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20世纪中国的国际形象的转变过程概括为三句话,即“醒起来,站起来,富起来”。

其中标志着中国“醒起来”的历史事件是()A . 鸦片战争B . 洋务运动C . 辛亥革命D . 新中国的成立14. (2分)(2017·湛江模拟) 教育家蒋梦麟说,五四事件使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

由此可见()A . 五四运动宣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B . 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C . 广大群众在五四运动中团结救国D . 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15. (2分) (2019高二上·河北模拟)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在民权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因为它()A . 提出反帝和国内民族平等B . 倡导自由、平等、博爱C . 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D . 提出了节制资本的主张16. (2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内容有所变化,其调整的主要依据是()A .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 . 革命主要力量的强弱C . 社会性质的转变D . 领导力量的更新17. (2分) (2017高二上·景县开学考)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因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几经转移。

下列按转移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 . 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北平B . 上海、延安、瑞金、西柏坡、北平C . 上海、瑞金、西柏坡、延安、北平D . 上海、西柏坡、瑞金、延安、北平18. (2分)下面两枚邮票分别是纪念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位人物和一件大事,对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A . 两枚邮票反映的内容之间没有任何关系B . 邮票上的人物直接指导着邮票上的事件C . 邮票上的事件不能体现邮票上的人物的观点D . 邮票上的事件丰富了邮票上的人物的学说19. (2分) (2019高一上·牡丹江期末) “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

”由此判断十月革命的最大成果是()A . 建立君主立宪制B . 推动了冷战的发生C .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D .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20. (2分) (2020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1949年9月,在国旗、国歌等协商座谈会上,徐悲鸿提议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得到了梁思成、周恩来等人的赞同。

但郭沫若、田汉等针对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词句,认为不符现况,应当修改。

张奚若、黄炎培等提出反对意见。

最后毛泽东和周恩来赞同“安不忘危”的思想,决定不做修改。

由此可见()A . 人民民主、共同协商的精神得到充分的体现B . 《义勇军进行曲》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C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D .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还未完成21. (2分)(2016·山西模拟) 1954年新中国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

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

有关材料说法正确的是()A . 投票方式的变化说明中国民主政治的确立B . 人大代表名额由城乡平等转变为偏向大城市C . 建国以来,民主政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D . 选举法的修改有助于人民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22. (2分)“目前,英国驻香港总领事柏圣文(Seephen Bradley)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到,让他感受最深的是香港的不变——回归十年,繁荣不改。

”香港回归十年,繁荣不改主要得益于A . 香港政治经济基础好B . 有利的外部环境C . 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D . 香港人的勤劳23. (2分) (2018高一上·黄陵期末)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A . 是新中国首次阐述的独立外交政策B . 是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而作出的贡献C .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有助于各国团结D . 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24. (2分) (2020高一下·北京月考) 在万隆会议讨论最后公报时,针对有些国家反对使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认为这是共产党的语言,周恩来指出可以采用联合国宪章中所用的“和平相处”(1ive together in peace),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加,这体现出()A . 亚非国家的分歧不可调和B .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外交上孤立中国C . 部分亚非国家的观念落后D . 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结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 (共3题;共52分)25. (25分) (2018高一上·遵义期末)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分权与制衡是被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原则,即国家的立法、行政与行政三项权力分别由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并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约束的格局。

美国的1787年宪法就是分权与制衡的典型代表,它明显受到了欧美启蒙思想的影响,吸取了洛克、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精华,在美国的领导者们充分认识到了美国建国初期邦联制度的种种弊端,比如:邦联制政权过于松散,无法应对国内社会矛盾与人民反抗;在国际竞争中,由于缺乏强有力政权的支持,美国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并且由于美国国内市场不统一,美国的经济发展严重受阻等弊端之后,他们进行了大胆而创新的设计,构造出了相互制衡的兼有联邦制与总统制色彩的共和制。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出西方国家分权与制衡的含义,并总结出美国实行兼有联邦制与总统制色彩的共和制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