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 个人收入分配与不平等的衡量

1 个人收入分配与不平等的衡量


线上任一点表示响应的人口比重所占有的收入份 额。(宋义贵,盖贤坤,1996)。
2013-6-21
21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

(2)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
–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的统计学家基尼在洛伦兹
曲线的基础上提出的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 的数量指标。它指夹在平均线OA和洛伦兹曲 线L之间的面积S1 与三角形OAB的面积SOAB 之比,用G表示。
一般人均产值 图7-1 库氏倒U型曲线
2013-6-21
6
1.3 个人收入分配与收入的不平等
广义上来说,收入是指个人收入,或者 按照我们通常统计测量的指标是家庭收 入。 考察人均收入时,需要考虑两个因素:

一是收入的来源。有劳动的收入,如工资的收入,
也有非劳动的收入,如利息和利润分红等。 二是家庭人口的数量。这既与劳动力的数量,即工 作人口有关,也与非劳动人口,甚至是家庭未成年 人口有关。
户数比重 收入比重
0.20 0.1006
0.20 0.1709
0.20
0.20
0.20
0.2007 0.2387 0.2890
2013-6-21
26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

(c)将以上资料分为7组计算:得出: G=0.1820699
0.10 0.037 0.10 0.634 0.20 0.171 0.20 0.2009 0.20 0.2386 0.10 0.1347 0.10 0.1541
2013-6-21
10
收入等分法

收入等分法
– 计算方法:先将收入数据由高到低排列,再分为五个等
分或十个等分;然后,将处于每个十分位或五分位上的 收入数据进行对比,或者对个人或家庭收入的最大和最 小的十分位数或五分位数进行比较。
– 举例:选取国家统计局历年来“城市居民家庭收支抽样
调查资料”中的家庭收入数据。采用其中的两种收入衡 量指标: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和平均每人年可支配收入 进行比较分析。

人口(户数)百分比
洛伦兹曲线
2013-6-21
18
洛伦兹曲线绘制方法
(1)洛伦兹曲线绘制方法 第一,按照收入水平由低到高对人口排 序,再对总人口或总住户分组,并计算 出各组的人口比重和收入份额。

2013-6-21
19
洛伦兹曲线绘制方法
设P,Q分别代表总人口和总收入,若分为n组,则有: P=P1+P2+…+Pn Pi为第i组的人口数 Q=Q1+Q2+…+Qn Qi为第i组的收入收入额 Pi=Pi/P pi为第i组的人口比重 其中,P1+P2+…+Pn=1 Qi=Qi/Q Qi为第i组的收入份额 其中,Q1+Q2+…+Qn=1 这种划分可以是等分的,也可以是不等分的。等分是指各组 人口或住户的比重相等,常用的有5等分、10等分、百等分; 不等分是指各组的人口或住户的比重不完全相等。
2013-6-21
7

在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讨论中,最大的难 点是我国统计中报酬的涵盖范围。
改革开放以前当时的报酬分配的不平等的衡量,基本
说是比较容易的,不存在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 镇劳动报酬收入水平不但提高很快,而且报酬结构发 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制度外的收入急剧增长。这 甚至成为中国人富裕的秘密。这部分的统计测量成为 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也影响到目前我国收入分配 差距状况的判断。


其中,Yi为总人口中的第i个人所获得的收入;n为总 人口数; Y-为总人口的平均收入。 Y Y “方差”只能反映收入差距的绝对水平,而不能反 映收入差距的相对水平。可以用“变异系数”来反 映相对收入差距。“变异系数”通常以标准差与均 值之比表示。
2013-6-21
16
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
– 计算方法: 把社会各居民的收入按从小到大的次序排列, 用横坐标表示累积的人数(或户数)百分比,用 纵坐标表示累积的收入百分比,当累积量不断变 化时,就可以画出从坐标原点(0,0)到点(1, 1)的一条单调上升,下凹的曲线,即是洛伦兹 曲线。 如图中(见下页)的L曲线即为洛伦兹曲线,曲 线上任一点表示相应的人口比重所占有的收入份 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3-6-21
3
1.2
个人收入与经济增长
1、什么是个人收入? 1938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海利•西蒙斯(Simons,1938): “个人收入可以定义为这样两项之和,一项是行使的消费 权力的市场价值,另一项是资产存量价值的变化”。 用通俗的话来讲,个人收入包括个人的消费部分和储蓄部 分。如果储蓄是为了将来消费,个人收入又可以被看作为 一定时期内获得的用于个人或家庭现在与将来消费的资源 的市场价值。 这一收入定义基本上被国际学术界和各国统计部门所普遍 接受,具体到实际收入的计算上,与此定义最靠近的是家 庭或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分配与不平等的衡量
中共谷城县党校 肖锋
2013-6-21
个人收入分配和不平等的衡量
1.1 1.2 1.3 1.4 收入分配研究的三个层次 个人收入与经济增长 个人收入分配与收入的不平等 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衡量
2013-6-21
2
1.1 收入分配研究的三个层次
收入分配的研究包括以下三个层次: 1、考察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 例问题。 2、考察劳动报酬如何在单个劳动者之间 进行分配的问题。 3、考察经过确切界定的一些部门之间的 “报酬差别”问题。
2013-6-21
17
洛伦兹曲线
A(1,1)
收 入 百 分 比 S1 L O S2 B

当收入绝对平均时,洛伦 兹曲线是连接(0,0)和 (1,1)两点的直线OA, 也称绝对平均线。 当收入绝对不平均时,洛 伦兹曲线为折线OBA,也 称绝对不平均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越 大,收入分配就越不平均。
众数:在数据中出现频数最高的值;


均值:总收入除以总人数后得到的算术平均数;
中位数:将数据从大到小排列,处于数据系列中 央的收入值。
14
2013-6-21

表3:1987年按照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分组的户数分布
0002 0004 0006 0008 00001 00021
0
变异系数

变异系数
– 计算方法:
2013-6-21
24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
举例:40家居民的假设收入数据,比较 在不同的分组方式下运用近似公式计算 基尼系数得出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a)使用近似公式按40个数据不分组进 行计算:得出:G=0.1870698。

2013-6-21
25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
(b)按每组8户一组,共分5组:得出G=0.177823
2013-6-21
8
1.4

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衡量
差别倍数(极值比) 收入等分法 收入的频数分布 变异系数 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2013-6-21
9
差别倍数(极值比)
差别倍数(极值比)
– 定义:差别倍数指个人或家庭的最高收
入与最低收入之间的比例 – 含义:反映居民收入极值之间的相对差 距。
1985 1990 1996 2001
2.92 3.22 3.91 5.39
2013-6-21
13
收入的频数分布

收入的频数分布
– 计算方法:将数据按收入高低分组,各组界限和
落在每个区间的人数或户数构成频数分布。
– 表示方法:用直方图描述,还可以计算众数、中

位数和均值等指标对分布情况作进一步的分析。
2013-6-21
11

表1:根据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元)计算的收入等级
收入数据所处的位置 年份 第10个10分位上 (a) 1383.72 2675.64 9250.44 15219.98 第1个10分位上 (b) 482.76 859.92 2453.62 2834.70 比例(a)/(b)
户数比重 收入比重
2013-6-21
27
结论:

由上述例证可见,分组越多,基尼系数的 值就会越大。这是因为分组越多,组内差 别就能更多地得到反映,从几何图形上看, 也就是L曲线的连续性就越好,所以在可能 的情况下,应当尽可能地增加分组,否则 就会低估收入差距。
2013-6-21
28
2013-6-21
20
洛伦兹曲线绘制方法
第二,洛伦兹曲线的绘制
– 以纵轴为收入累计百分比,以横轴为人口累计百
分比,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系内做出下 面n个点:

(p1,q1);(p1+p2,q1+q2);…;(p1+…+pn,q1+…+qn); 即(1,1)
– 然后使用描点法得出曲线L,即洛伦兹曲线。曲
– 基尼系数的值越小,洛伦兹曲线越趋近绝对平均线,
表明社会总收入的分配越平均; – 基尼系数的值越大,洛伦兹曲线越趋近绝对不平均 线,表明社会总收入的分配越不平均。
2013-6-21
23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的近似计算方法
G WVi 2Wi (1 Si ) 1 i

其中:
– Wi为第i组收入组的户数占总户数的比重; – Vi为第I组收入组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 – Si为第1组到第i组累计收入的比重。
SOAB=1/2×OB×AB=1/2 G=S1/SOAB=(1/2-S2)/1/2=1-2S2

2013-6-21
22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


由积分法可以得到下式: G 1 2

1
0
f ( x)d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