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涵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涵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目录1适用范围........................................................ - 1 - 2盖板涵施工工艺.................................................. - 1 - 3盖板涵施工方法.................................................. - 3 - 3.1涵洞钢筋砼盖板预制................................................. - 3 - 3.2基础开挖........................................................... - 3 - 3.3基础换填三七灰土................................................... - 4 - 3.4箱涵、台帽、缘石砼浇筑............................................. - 5 - 3.5砼盖板安装......................................................... - 9 - 3.6涵洞浆砌石施工..................................................... - 9 - 3.7通道路面施工...................................................... - 12 - 3.8台背回填.......................................................... - 23 - 4盖板涵施工注意事项.............................................. - 23 - 5工期计划及资源配置.............................................. - 24 - 6质量保证措施................................................... - 25 - 7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 - 26 - 8安全保证措施................................................... - 26 - 9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 31 - 10环保措施...................................................... - 31 -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本标段所有盖板涵施工。

本标段有盖板涵7道,盖板通道3道,共长436m。

钢筋砼盖板涵的涵洞洞口建筑与洞身设缝隔开,洞身每隔4~6m设贯穿整个断面的沉降缝一道,以不透水材料或沥青麻絮填满全缝。

洞身基本结构为C30现浇钢筋砼箱体,涵洞盖板采用预制形成,涵洞进出口结构为M7.5浆砌石。

盖板涵具体位置见下表1-1。

盖板涵及盖板通道分布表盖板涵具体施工工艺框图见下图2-1。

图2-1 盖板涵施工工艺流程图所有涵洞随路基施工进行安排,并优先考虑高填方区涵洞的施工。

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路基开挖出渣道路畅通,涵洞施工时,基础开挖一次成型,清渣、涵身砼采用全幅施工与半幅施工相结合的方法,当现场条件允许时,采用全幅施工。

当现场条件不允许时,采用半幅施工,即以道路中心线为界,先施工半幅,然后施工另外半幅。

㈠施工放样:按照设计图放出结构物的位置。

㈡挖基:施工放样后,采用人工配合机械进行挖基作业,并做好基坑的排水工作。

㈢涵身浇筑:涵身浇筑前应检查轴线偏位,轴线和基础高程合格后方能进行施工。

砼严格按配比在拌和站统一拌和,砼罐车运输或现场用强制式砼拌和机拌和、浇筑。

㈣盖板的预制、安装:钢筋砼盖板的预制选用专门预制场地进行预制。

浇筑完成后要确保养生。

由平板运输车运输到位,安装采用25t吊车安装。

盖板安装前,由技术人员在台顶放出盖板位置,弹出墨线,盖板两端亦弹出中心线。

㈤盖板安装完成后,用吊模法浇注湿接缝。

㈥回填:涵洞完成后,两侧分层对称回填夯实,回填过程中,对于砂砾回填部分,采用手扶振动压路机施工。

压实度满足规范要求。

㈦中间交工:涵洞工程完工后,及时清理现场,填写中间交工证书。

3盖板涵施工方法3.1涵洞钢筋砼盖板预制钢筋砼盖板的预制选用桥梁预制场地进行施工,预制平台平整度±0.5cm,表面用铁模收光,钢筋加工也在预制场完成。

预制盖板的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施工,钢模严格按照设计尺寸自行设计加工制造,经监理检验批准后投入使用。

砼采用拌和站拌料,搅拌车运输,人工手推车配合直接入仓,用平板振捣器振捣。

盖板预制时,在盖板两头支点对称预留4个6~8cm拴钉孔。

盖板预制后7d内用麻袋片覆盖加强养护,每天养护次数不少于6~8次并视天气状况决定养护次数,以砼表面不出现风干为准。

盖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搬运堆存,堆存时分类编号。

堆存后养护次数可相对减少,养护总天数28d。

待盖板达到设计强度时,平板运输车运至现场安装。

砼盖板出厂及安装前要求对盖板进行全面检查,不合格作为废品处理。

3.2基础开挖当涵洞范围内的施工便道完成之后,根据附近控制点,放出构造物中心桩号及基础开挖线。

土质、砂砾石基础直接用路基开挖使用的反铲开挖,人工配合修整边坡。

涵洞基础开挖基本成型后,用人工清理基础面,直至符合设计要求,然后进行基础换填、基础和涵身的施工。

3.3基础换填三七灰土⑪施工准备下承层准备:下承层通过整平碾压,其压实度、横坡、纵坡等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并通过报验合格。

测量放线:由测量人员测放出下承层中线、边线,并用石灰线作标记。

试验:施工前对石灰进行了滴定试验,生石灰的钙镁含量达到规范要求,同时对石灰土按重型击实标准试验,确定灰土的最佳含水量与灰土的最大干密度。

⑫石灰消解石灰选在路基两侧宽敞且临近水源的场地集中堆放,按每吨石灰消解需要用水量500~800kg进行加水焖料,待7~10d生石灰充分消解后方可进行使用。

⑬铺料铺土、翻晒,先用推土机大致推土进行初步的整平,用旋耕耙对土进行翻晒,在土的含水量达到18%左右时,用平地机整平,清余补缺,达到厚度一致,表面平整的效果,然后再用压路机稳压一遍,使其初步成型。

备灰前,根据灰剂量、不同含水量情况下的石灰松方干容重及石灰土最大干容重,对每延米的石灰用量进行计算,根据计算出的每延米石灰的松方用量,分两条成梯形状均匀地码条备灰,并用卡尺逐段验收数量,然后用平地机刮平,人工配合整平,达到布灰均匀,厚度一致的效果。

⑭拌和采用人工均匀铺灰和灰土拌和机拌和,铧犁作为附助设备配合拌和。

第一遍拌和:用WB230型灰土拌和机拌和。

在拌和过程中指派专人跟机进行挖验,每间隔5~10m挖验一处,检查是否有素土夹层。

对于拌和不彻底的段落,及时提醒拌和机司机返回重新拌和。

第二遍拌和:由于土的塑指较高,土块不易拌碎,一般采用先整平再碾压最后拌和的方法,由于压实的密度愈大,对土块的破碎效果愈好,采用此法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而且减少了拌和的遍数。

拌和完成后,抽取灰剂量,做出灰土石灰剂量试验,试验达到要求后方可下道工序施工。

⑮整型混合料拌和均匀后,先用平地机初步整平和整型。

平地机由两侧向路中心进行刮平,然后用压路机立即在刚整平的路段上快速碾压一遍,以暴露潜在的不平整,再用平地机如前那样整平一遍,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⑯碾压整型后,为不错过最佳的碾压时机,由试验人员阶段性的对灰土的含水量进行检测,在最佳含水量+3%时,进行碾压。

碾压采用两台18t振动式压路机联合完成。

拟采用的碾压组合:先采用压路机静压一遍,紧跟改换错轮30cm振压3~4遍,直到下层压实度满足要求,最后改用压路机低速1/2错轮静压1~2遍,消除轮迹。

为达到最佳的碾压效果,碾压过程中,始终都保持灰土层表面湿润,对局部表面水分蒸发快的地方,及时的进行补洒;对有出现“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的地方,进行了及时的翻开并重新拌和、碾压达到质量要求。

3.4箱涵、台帽、缘石砼浇筑⑪模板施工模板支撑前,由测量人员对模板所支撑位置进行放样,模板必须保证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各部分设计形状、尺寸和相互间位置正确;模板接缝不得漏浆,要采用防漏胶条沿模板缝压条;模板与脚手架之间不得相互连接;模板与混凝土相接触的表面要涂刷脱模剂,钢模板用的脱模剂应同时具有防锈作用,模板使用后立即修整保存。

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要符合下列规定:侧模要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失,方可拆除。

拆模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要减少模板破损,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

对拆除的模板进行初步处理,覆盖堆放整齐待用。

涵洞模板制作、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钢筋在加工弯制前要调直,并符合下列规定: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均要清除干净。

钢筋要平直,无局部折曲。

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得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根据设计设置弯钩(半圆形,直角形或斜弯钩),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能大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结构不能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要符合设计要求,在多排钢筋之间。

必要时可垫入短钢筋头或其他适当的钢垫,但短钢筋头或钢垫的断头不得伸入混凝土保护层。

保护层厚度5cm,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可用混凝土垫块支垫,其强度不得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

绑扎和焊接的钢筋骨架,在运输、安装和浇注混凝土过程中不得有变形,开焊或松脱现象,并要符合下列规定:在钢筋的交叉点处,要用直径0.7mm~2.0mm的铁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方式扎结。

结构中钢筋骨架的箍筋,要与主筋垂直围紧,箍筋与主筋的交叉点要用铁丝绑扎。

箍筋接头的两端应向内弯曲,箍筋的接头要在角部主筋相交处,并要沿竖直方向交错布置。

安装钢筋骨架时,要保证其在模型中的正确位置,不得倾斜、扭曲,亦不得变更保护层的规定厚度,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安钢筋骨架,不得妨碍浇注工作正常进行,并不得造成施工接缝。

钢筋骨架经安装就位后,要进行检查,通过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并对钢筋加以保护,不得在其上行走和递送材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