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场流行病学.

现场流行病学.

现场流行病学
Field Epidemiology
学习要点:
1.现场流行病学的主要任务
2.现场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
3.现场调查的基本步骤
4.现场流行病学的总结报告
第一节概述
一、现场流行病学定义(field epidemiology defined)
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与方法,对重要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现场调查,探明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分布特征及其决定因素,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并对效果进行评价。

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在下列情况的应用:
1.要解决的问题出乎意料
2.必须立即对该问题做出反应
3.必须亲临现场解决问题
4.必须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现场流行病学是一种现场工作方法,实际上流行病学本身的特点就是现场。

韩向午教授曾经形容什么是流行病学,一手拿着调查表,一手拿着计算器,走进现场,就是流行病学。

可见没有现场,流行病学似乎是不存在的。

现在所说的现场流行病学的含义,是指事件发生了,必须到现场解决问题,往往是边调查,边解决问题,这是现场流行病学最大的特点。

二、现场流行病学的目的与应用
1.流行病学探察、确定事件的发生
当接到信息,某地或某人群发生了某个事件,而且这个事件对人群的健康可能有一定威胁,这时流行病学的任务是开展现场调查,核实事件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程度等。

2.探明导致事件的发生的原因
如果事件确实存在,应当探明导致事件发生的原因,查明事件的来龙去脉,对于传染病还要查明传播途径,
3.控制、预防疾病的进一步蔓延
现场流行病学包括调查和处理,在调查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事件进行控制和预防,并随时对采取的措施进行评价。

4.疾病监测
三、现场流行病学的特点
1.亲临现场解决问题
不到现场,就不存在现场流行病学,现场是事件发生的场所,开展现场流行病学的目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刚才说过“边调查,边解决问题”是现场流行病学的特点。

2.尽快做出反应和处理
需要现场流行病学处理的事件,往往起病急,或造成的危害较严重,需要立即查明原因,或尽快拿出控制措施。

因此现场流行病学需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迅速做出反应。

现场处理的措施是根据现场调查的结果,但有时原因一时难以查清,可以先根据事件的特征,采取初步的措施,随着调查的深入,不断修改措施。

3.调查与处理同步进行
现场流行病学包括调查与处理两个内容,理论上是先调查,有了假设再采取措施,而再实践中,事件是不允许等待,必须同时开展,措施由粗到细,由肺特异到特异,由被动到主动。

4.调查相对缺乏深度
因为需要对现场采取措施,因此不可能按部就班的开展调查研究,现场如同战场,争分夺秒。

一旦事件被控制,有时间可以深入调查,往往又错过时机。

第二节现场调查方法概述
(Conducting a field investigation )
一、现场调查的组织(Operational aspects of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s)
1.邀请:一般情况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正式请求,在接到要求时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并且与邀请部门共同核实调查的目的。

并在以下几点与邀请者(当地的卫生官员)讨论,达成一致见解。

⑴核实信息事件的发生地、时间、人群、程度、主要特征
⑵当地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
⑶需要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组提供什么资源?
⑷由谁进行调查?
⑸谁负责调查资料的分析?
⑹谁负责撰写调查报告,报告送到哪里?
2.准备:一旦确定进行现场调查,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⑴初步分析:①建立病例诊断标准;②提出初步假设;③确定目标与方式
⑵制定调查计划(设计)
⑶确定调查队伍
⑷集中培训
⑸准备必须携带的物品和工具
⑹实验室工作准备
3.调查:进入现场立即与当地官员取得联系,在开始调查前了解以下情况:
⑴回顾事件发生发展过程及最新进展
⑵确认接触的主要人群
⑶联系现场的合作者
⑷确定当地可利用的资源(办公场所、办事人员、实验室)
⑸确定可能出现的敏感问题
4.管理:
⑴提纲(shells)制定工作提纲,包括工作流程、岗位设置、人员分配、责任划分、工作内容等
⑵记录过程(log decisions)从现场工作开始到结束,全程要详细记录,按时间顺序记录。

⑶准确(accuracy) 现场工作虽不能深入细致,但工作要准确,例如诊断、发病时间、发病人数、发病范围、等等
⑷沟通(communication)现场流行病学是侦察兵,信息传递与反馈十分重要。

信息沟通包括与管理部门、与社区人群、与现场工作人员。

沟通需要注意政策、方式方法、沟通艺术。

不沟通,或沟通不畅是导致人群不安定的因素。

⑸简单(keep it simple)现场流行病学要求一切从简,包括方法、措施,过于复杂不利于开展工作,影响进度,贻误时机。

⑹随时记录(ongoing writing)无论是调查,还是处理,每个工作人员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必须随时记录,如填写调查表、现场处理表等。

不能追求简单,而忽视记录。

记录是现场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现场评价的依据。

⑺文档(filing)各种现场工作的记录是重要的文档,应当妥善保存。

5.撤离
现场工作结束时做好现场撤离工作。

6.报告
对现场工作进行总结,并书写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可分为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

工作报告用于上报主管部门,或委托部门。

技术报告用于学术交流。

二、现场调查方法(Methods in a field investigation)
(一)方法
1.询问对当事人(病人、接触者、现场人员)进行采访式调查
2.现场观察对事发现场的环境进行堪察
3.现场标本采集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
4.实验室检验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检测
(二)步骤
1.确定事件的存在
2.核实诊断
3.病例的定义和计算病例数
4.资料的三间分布分析
5.确定高危人群
6.建立假设,检验假设
7.深入调查
8.验证假设
9.控制和预防措施
10.报告
第三节现场干预(Developing interventions)
一、人群干预(Population intervention)
1.病人:隔离、救治
2.接触者:医学观察、留验、隔离
3.易感者:保护易感者
二、现场干预(Field intervention)
1.疫源地处理
2.环境治理
3.疫区划定
第四节现场调查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发表
(Analyzing data and communicating findings)
一、资料分析与解释(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data)
1.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步骤
⑴资料管理:数据录入和管理
⑵描述性分析:统计数字、频数分布、构成比、率
⑶联系的测定:相对危险度、显著性检验、可信区间
⑷分层分析:评价混杂因素和效应修正作用
⑸剂量反应关系分析:定量指标的分析
⑹多因素分析:必要时
⑺合理解释:评价因果关系
2.现场调查资料解释
RR或OR值较大,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时,是否意味着暴露因素时真实的病因呢?但由于研究的设计、实施和分析阶段可能的误差会呈现统计学意义。

机遇偏倚、选择性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研究者误差均可造成统计学的联系。

二、结果发表(Communicating findings )
1.撰写流行病学论文:是现场调查的科学技术方面总结,要体现研究的过程,如设计、实施、分析、评价,论文的结构:
⑴前言(Introduction)
⑵材料与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⑶结果(Results)
⑷讨论(Discussion)
⑸结论(Conclusion)
2.撰写工作报告:是现场调查工作性的总结,要体现工作的过程,如工作性质、组织、参与的人力物力、完成的工作量、取得的成绩及经验教训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