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教案外圆加工
但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在停车状态下扳动手柄。
例如用硬质合金车刀加工直径D=200毫米的铸铁带轮,选取的切削速度V=0.9米/秒,计算主轴的转速为:
n=1000x60xV/3.14D=1000x60x0.9/3.14x200=99(转/分)
从主轴转速铭牌中选取偏小一档的近似值为94转/分,即短手柄扳向左方,长手柄扳向右方,主轴箱手柄放在低速挡位置I。
粗车的目的是尽快地切去多余的金属层,使工件接近于最后的形状和尺寸。粗车后应留下0.5~1毫米的加工余量。
精车是切去余下少量的金属层以获得零件所求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因此背吃刀量较小,约0.1~0.2毫米,切削速度则可用较高或较低速。
初学者可用较低速。为了提高工件表面粗糙度,用于精车的车刀的前、后刀面应采用油石加机油磨光,有时刀尖磨成一个小圆弧。
主轴的转速是根据切削速度计算选取的。
而切削速度的选择则和工件材料、刀具材料以及工件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精度有关。
用高速钢车刀车削时,V=0.3~1m/s,用硬质合金刀时,V=1~3m/s。
车硬度高钢比车硬度低钢的转速低一些。
根据选定的切削速度计算出车床主轴的转速,再对照车床主轴转速铭牌,选取车床上最近似计算值而偏小的一档,然后如表3-1所示的手柄要求,扳动手柄即可。
6.纵向进给
纵向进给到所需长度时,关停自动进给手柄,退出车刀,然后停车,检验。
7.加工练习
车削工艺:
1、车削右端面
2、车削φ22.8±.005,长度32±0.1,车削φ16.5±0.05,长度18±0.1
3、倒角,2×45°
4、切断工件总长60.±1
三、课堂练习及总结
车削如上图所示的工件,并说明工艺。
相关知识讲解
一、引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安装与校正
安装工件的方法主要有用三爪自定心卡盘或者四爪卡盘、心轴等。
校正工件的方法有划针或者百分表校正。
2.选择车刀
直头车刀(尖刀)的形状简单,主要用于粗车外圆;
弯头车刀不但可以车外圆,还可以车端面,加工台阶轴和细长轴则常用偏刀。
3.调整车床
车床的调整包括主轴转速和车刀的进给量。
为了保证加工的尺寸精度,应采用试切法车削。试切法的步骤如图3-2所示。
a)开车对刀,使车刀和工件表面轻微接触
b)向右退出车刀
c)按要求横向进给ap1
d)试切1~3毫米
e)向右退出,停车,测量
f)调整切深至ap2后,自动进给车外圆
5.刻度盘的原理和应用
刻度盘的原理:车削工件时,为了正确迅速地控制背吃刀量,可以利用中拖板上的刻度盘。中拖板刻度盘安装在中拖板丝杠上。当摇动中拖板手柄带动刻度盘转一周时,中拖板丝杠也转了一周。这时,固定在中拖板上与丝杠配合的螺母沿丝杠轴线方向移动了一个螺距。因此,安装在中拖板上的刀架也移动了一个螺距。如果中拖板丝杠螺距为4mm,当手柄转一周时,刀架就横向移动4mm。若刻度盘圆周上等分200格,则当刻度盘转过一格时,刀架就移动了0.02mm。
使用中拖板刻度盘控制背吃刀量时应注意的事项:
(1)由于丝杠和螺母之间有间隙存在,因此会产生空行程(即刻度盘转动,而刀架并未移动)。使用时必须慢慢地把刻度盘转到所需要的位置(图3-3a)。若不慎多转过几格,不能简单地退回几格(图3-3b),必须向相反方向退回全部空行程,再转到所需位置(图3-3C)。
图3-3手柄摇过头后的纠正方法
任务实施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共同解决
任务
测评
作业、任务布置
填写实训报告
模块
名称
车工技能训练
(第6周)
项目
名称
外圆加工(2)
任务
名称
车外圆
授课
类型
讲授;演示;练习
学时
4学时
教学
目标
知识
目标
外圆加工的操作及技术要求
能力
目标
学会外圆加工的工艺流程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车床操作的兴趣
重点
外圆加工的操作
难点
外圆加工的工艺流程
教学
场景
实物
教学过程设计
授课内容
任
务
引
入
车削外圆面
任务分析
所给任务的工艺流程
a)要求手柄转至30,但转过头成40
b)错误:直接退至30
c)正确:反转约一周后,再转至所需位置30
(2)由于工件是旋转的,使用中拖板刻度盘时,车刀横向进给后的切除量刚好是背吃刀量的两倍,因此要注意,当工件外圆余量测得后,中拖板刻度盘控制的背吃刀量是外圆余量的二分之一,而小拖板的刻度值,则直接表示工件长度方向的切除量。
进给量是根据工件加工要求确定。
粗车时,一般取0.2~0.3毫米/转;精车时,随所需要的表面粗糙度而定。
例如表面粗糙度为Ra3.2时,选用0.1~0.2毫米/转;Ra1.6时,选用0.06~0.12毫米/转,等等。
进给量的调整可对照车床进给量表扳动手柄位置,具体方法与调整主轴转速相似。
4.粗车和精车
车削前要试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