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目录摘要 (1)1 XX 县基本情况 (7)1.1 地理位置 (7)1.2 气候条件 (7)1.3 地形地貌 (9)1.4 土壤植被 (10)1.5 河流水系 (11)1.6 自然资源 (15)1.7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16)2 水资源评价 (18)2.1 水资源分区 (18)2.2 降水量 (18)2.3 地表水资源量 (20)2.4 地下水资源量 (26)2.5 水资源总量 (29)2.6 水资源可利用量 (29)2.7 河流悬移质泥沙 (29)2.8 水资源质量评价 (XX)2.9 水资源综合评述 (32)3 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 X X3.1 经济社会指标统计 (XX)3.2 供水基础设施调查评价 (40)4.3 供用水量调查评价 (46)3.4 耗水量调查评价 (49)3.5 水量平衡分析 (51)3.6 水资源质量调查与评价 (52)3.7 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调查评价 (56)3.8 综合评价 (58)4 规划原则与任务 (65)4.2 主要规划依据 (66)4.3 规划范围和规划水平年 (72)4.4 规划目标 (73)4.5 主要任务 (74)5 节约用水 ................................................................................................................... X X5.1 节水现状 (XX)5.2 节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XX)5.3 节水潜力分析 (80)5.4 节水措施 (82)6 需水预测 (85)6.1 常规需水方案 (86)6.2 控制需水方案 (92)7 供水预测 ................................................................................................................... X X7.1 基准年可供水量 (102)7.2 地表水供水工程规划 (103)7.3 地下水供水工程规划 (104)7.4 供水量预测 (108)8 水资源供需分析 (111)8.1 基准年供需分析 (111)8.2 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112)9 水资源配置与供水保障方案 ................................................................................... X X9.1 水资源配置原则和总体思路 (XX)9.2 XX 县水资源总体配置方案 (121)9.3 重点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 (124)9.4 重点行政区水资源配置方案 (126)9.5 供水保障方案 (XX)10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133)10.1 水质保护目标 (133)10.2 水域纳污能力与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133)10.3 地表水资源保护 (134)XX 地下水资源保护 (136)10.5 饮用水源地保护 (XX)11 水资源管理制度 (142)11.1 建立健全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142)11.2 建立健全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制度 (142)11.3 完善水资源保护制度 (143)11.4 加强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 (144)11.5 建立健全水生态保护制度 (144)11.6 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145)11.7 建立健全干旱及突发事件应急调度制度 (146)11.8 水情测报管理系统 (146)12 环境影响评价 (151)12.1 环境保护目标 (151)12.2 环境影响初步分析 (151)12.3 对策措施 (153)13 工程布局和实施方案 (154)13.1 工程布局 (154)13.2 实施方案与效果评价 (156)14 结论和建议 (162)1 xx 县基本情况1.1 地理位置xx 县地处xx 南部,位于东经xx°xx′~xx°xx′、北纬xx°xx′~xx°xx′之间,南靠xx 北麓,北抵xx。
xx 距xx 市约xx km 左右,东与xx县、xx 县毗邻,南与xx、xx 在xx 的实际控制区交界,xx 与xx 区的xx 县、xx 县、xx 县接壤,全县国土总面积xx 万km2。
1.2 气候条件xx 县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属暖温带荒漠干旱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降水稀少、空气干燥、蒸发强烈、日照充足、无霜期长。
南部山区为温带或寒温带气候,绿洲平原地区为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北部沙漠为典型的大陆荒漠气候。
根据气候垂直变化,可依次划分为温暖干旱区、温凉半湿润地区、寒冷半湿润地区、南部高寒山区。
xx 县域年平均气温为xx℃,最高气温xx℃,最低气温零下xx℃,最大积雪深度为xxcm,冻土深度最深为xxc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xxh,相对湿度xx%。
风沙天气较多,年平均沙尘暴xxd,年平均浮尘天气xxd,常年盛行风向为xx 风,主要灾害有干旱、霜冻、干热风、大风和局部地区的冰雹等。
xx 县自然降水十分稀少,且空间分布不均匀和季节变化明显。
全县年平均降水量xxmm,蒸发量达到xxmm。
全县降水总的分布趋势是由北而南递增,降水量山区多于平原,平原多于沙漠,山地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各地降水以xx~xx 月最多,xx 月至次年xx 月最少。
降水的最大中心集中在浅山地带,高寒山区降水反而递减。
降水的最大高度在xxm 左右的山区,该处一般是全县的夏秋草场所在。
作为xx 县生活、生产主体的绿洲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夏季长春秋短,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季升温快;全年降水稀少,春旱频繁,冬季少积雪;四季风沙,浮尘严重,全年盛行xx 风。
1.3 地形地貌xx 县位于中国最大的xx 南缘,xx 北麓xx 造山带上,县域总面积xx 万km2,其中山区占xx%,平原xx%,沙漠占xx%,全县被戈壁分割成xx 块绿洲,绿洲面积占总面的xx%,是全县各族群众的生活、生产活动的主要区域。
县域内山脉属xx 山南脉支系,主要分布南部山区高原草甸一带,有xx 条主要山脉,其中海拔xxm 以上的有xx 座。
xx 县地形呈纺锤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全县地貌类型分为xx个单元:冰山积雪带、高山地带、山前河谷带、平川带和戈壁沙漠带。
(1)南部冰山积雪带。
海拔xxm 以上,系高山峻岭,终年积雪,分布着巨大冰川,最高峰xxm;xx~xxm 之间有干旱草原植被,呈带状分布在融雪浸润的山坡和河谷;包括xx、xx、xx 山一带。
(2)高山地带。
海拔xx~xxm,地形复杂,包括xx 乡、xx 乡、xx 乡一带。
(3)山前河谷地带。
海拔xx~xxm,包括xx、xx 乡、xx 乡、xx 乡一带。
(4)平川地带。
海拔xx~xxm,地势平坦,包括xx 镇、xx 乡、xx 乡、xx 乡、xx 乡、xx 乡、xx 乡、xx 乡、xx 乡一带。
(5)戈壁沙漠地带。
海拔xxm 以下,干旱缺水,多流沙,有稀疏的芦苇、红柳等植被。
1.4 土壤植被xx 县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在极端干旱的自然条件下,主要是以荒漠土为主的地带性土壤,同时由于受地形、地貌、地下水、生物和人为垦殖、耕作历史的影响,又形成了一系列非地带性土壤,镶嵌于地带性土壤中,构成土壤分布的地域性差异。
全县土壤共分13 个土类,15 个亚类,19 个土属,xx 个土种,主要包括灌淤土、潮土、风沙土、棕漠土、草甸土、盐土等。
优势土类是灌淤土,是xx 县分布最广的农业土壤,占全县耕地面积的xx%以上。
主要土种是淡黄沙土,分布于各绿洲农田。
xx 县的植被主要有农业区的农作物、果木以及山地荒漠的各种森林树木和草原牧草。
xx 县共有森林资源面积为xx 万亩,其中人工林面积xx 万亩,天然林xx 万亩;全县活立木蓄积量为xx 万m3,森林覆盖率为xx%。
全县有草场面积xx 万亩,草原类型有山地、荒漠草原、山地草原、高寒草原、低地草甸等九类。
草场中天然草场面积xx 万亩,人工草场xx 万亩。
1.5 河流水系1.5.1 河流县域内有xx 条河流,均属于xx 河流域。
流向县域内的xx 河、xx 河、xx 河、xx 河、xx 河等xx 条河流均发源于南部中高山区,补给源为中高山区冰雪融水和浅山区降水,径流由南侧山区向北流入xx县平原绿洲区域,最终消失于xx 之中。
流向县域外有xx 河、xxxx 河、xx 河和xx 河等4 条河流。
(1)流入县域内的河流① xx 河xx 河发源于xx 山北麓,由xx 河与xx 河二条支流在xx 乡北汇合而成,由南向北经xx,到xx 与东支流xx 河汇合后,注入xx 水库,最后流经xx 县xx 乡,在xx 中消失,河流全长xxkm,流域面积xxkm2。
xx 河上xx 水文站设立于xx 年xx 月,是该河唯一的控制性水文观测站,水文站以上控制集水面积xxkm2。
② xx 河xx 河发源于xx 山北麓xxxx,它与xx 河支流xx 河为同一源头,河源海拔为xxm,较低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该河流没有冰川补给的结果,河流最终散失于xx 河灌区中的xx 乡附近,河道全长xxkm,出山口以上流域面积xxkm2。
“xx”维语是“水少”的意思,直白反映了该河的河川径流量状况。
③ xx 河xx 河发源于xx 山北麓中山带,上游为终年积雪的雪山,海拔高程在xx~xxm。
xx 河阿喀孜以上河道纵坡降大于xx%,从阿喀孜到xx 水库河道长约xxkm,纵坡降xx%,水库以下河道纵坡在xx~xx% 之间。
xx 河河道陡峭,水流湍急,山体岩石风化剧烈,光秃无植被,河流最终在xx 中消失,河道全长xxkm,流域面积xxkm2。
xx 水文站由xx 水文水资源局于xx 年xx 月设立,位于xx 河出山口附近,集水面积1107km2,xx 年xx 月停测。
④ xx 河xx 河发源于xx 山北麓阿巴勒山附近,相邻于xx 河源头克其克牙依拉克山,有少量的冰川,河源最高海拨高程xx m,散失于xx 乡附近xx。
xx 河河长xx km,流域面积xxkm2。
河谷在xx 村以上比较狭窄,河流较弯曲,根据当地调查资料,河道径流量很小,在xx 村附近的流量仅有xxm3/s。
⑤ xx 河xx 河发源于xx 山北麓克其克牙依拉克山,河源最高海拔高程xxm,河流散失于海拔高程xxm 的皮牙勒玛乡附近,河道全长xxkm,流域面积xx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