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庄子与道家思想精梳版.ppt

庄子与道家思想精梳版.ppt


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演示课件
词类活用
秋水时至
(名作状,按时)
顺流而东行
(名作状,向东)
东面而视
(名作动,面朝)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形作意动,以……为少/轻)
演示课件
总结 河伯的洋洋自得与随后的自惭形秽
演示课件
第二段:北海若讲道理
①“……可与语大理矣”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
演示课件
学习目标
1、研读《秋水》(节选) 2、了解庄子个性及《庄子》特色 3、体会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
演示课件
一、道家及其代表人物
老子
开创者,其主张: “无为”、 “小国寡民”、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
相往来”、 “物极必反”、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演示课件
庄子
名周,字子丘,战 国时期宋国蒙地人, 生卒年不详,公元前 369~前286年之间。 道家的集大成者。 在自然中逍遥自在 游的人生理念。
在大山也。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罍 空之在大泽乎?中国之在四海,不似稊 米之在大仓乎?
海在天地中又是渺小的 (事物具有相对性)
演示课件
④“……自多于水乎?” 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士之所忧, 任士之所劳,尽此矣!……
世界万物渺小——人渺小——人的各种 追求和奋斗也渺小
儒、道兼济 ——我们现代人的人生选择。
担当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
演示课件
课程结束
演示课件
《秋水》节选的艺术特点
1、用寓言讲道理,比喻迭出。
• 河伯、北海若、井蛙、夏虫、曲士、小石小木、大山, 礨空、大泽,稊米、大仓,毫末、马体
2、语言有气势,多排比、反问句。
• 排比句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
大小、美丑、贵贱、善恶等区别只是人 心中的成见,在“道”面前它们根本可区 分彼此的界限,故不要自以为是地对事情 随便下结论,要豁达的面对一切。
演示课件
补充课外知识 《庄子》中的成语故事
演示课件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 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秋水》
演示课件
齐宣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 许以为相。……答曰:“千金,重利, 卿相,尊位。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 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以快吾志焉。”
演示课件
2、腐鼠与相位 庄子 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
了自我、异化了,不知自己真正的所欲、 所求、所往,所以人应该顺应自然,回 归本我,在纷繁复杂的世事纠缠中保持 精神自由。
寿而不悦,夭而不悲 通达而不以为荣,穷困不以为丑
演示课件
四、现代人该如何选择?
• 儒家主张入世,讲求个人社会责任, 孔子至圣;
• 道家主张出世,讲求个人生存境界, 庄子至真。
演示课件
——《齐物论》
演示课件
谢谢大家!
称不上教育家、政治家 最高只做到漆园吏,生活在穷
乡僻壤,困窘时以织屡为生。
• 中国历史上最睿智的哲学家之一
演示课件
庄子
观看教学录相: 百家讲坛—— 于丹《庄子心得》
演示课件
庄子眼中的名、利
1、神龟、牺牛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
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 顾,曰 “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 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 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 曰:“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列御寇》
演示课件
二、研读《秋水》(节选) 两 河 伯 ——(黄河之神) 个 形 象 北海若 ——(北海之神)
演示课件
第一段: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
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
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
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时鸱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 ‘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 邪?”
——《秋水》
演示课件
庄子眼中的生、死
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 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赉 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弟子曰:“吾恐鸟之食夫子也。”庄 子曰:“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 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 道者,束于教也。……
见识短浅且自以为是的人是不足与之语的
演示课件
②“……不可为量数”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
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 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海是所有的水中是最大的
演示课件
③“……之在大仓乎?”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
演示课件
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名、利、生死?
小而不寡,大而不多 遥而不闷,掇而不企 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生而不悦,死而不祸
事物本身具有复杂性、相对性;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不可知论);
应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顺其自然。
演示课件
三、道家思想核心
• 出世,顺应自然,回归本我 人在名、利、生死等外物面前失去
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五帝之所连,三皇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
尽此矣。 • 反问句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演自示课多件 ?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
思考:这则寓言包含了哪些道理?
•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 ) • 自大由于无知,人贵有自知之明 • 知耻近乎勇 • 克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
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
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
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
方之家。”
演示课件
难点
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成语
演示课件
特殊句式
闻道百
(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者
(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判断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