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互联网金融对社会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对社会的影响


三、互联网金融对消费者的影响 中投融等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低门槛、方便的特性使更广泛的金融消费 者受益,特别是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是也为金融消费者 保护带来新的挑战。首先,互联网金融涉及的交易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 虽然目前加密、认证技术已经很发达,但是交易数据被截获或者篡改的 风险仍然存在。其次,互联网金融在大的环境下资金安全面临着重大的 挑战。随着云服务的推出,很多互联网的企业都是把一些敏感的数据放 在互联网的云端,这给个人金融信息安全以及资金安全带来更大的挑战。 再次,互联网金融的消费者权益维护存在法律漏洞。由于立法的不完善, 互联网金融业务一旦发生经济纠纷,投资者将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维护 自身权益。
互联网金融对社会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在过去短短几年蓬勃发展起来,作为中国新型金融模式的典型 代表之一,对于相应的金融业务、金融行业、市场以及整个金融体系都带 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其本质并没有摆脱金融原有的特征,更多是 金融服务理念、思维、流程和业务的创新,本质上互联网金融是金融通过 互联网技术在理念、思维、流程及业务等方面的延伸、升级与创新。目前, 互联网金融发展初现格局,整个行业会越来越良性发展,对于社会的影响 也越来越深刻。 具体来说,互联网金融对社会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互联网金融导致商业银行支付功能边缘化
近几年互联网商们看到互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巨大商机,其可以通过移动 通信设备、无线通信技术并依托技术平台衍生出的网络金融生态链,运 用灵活的商业模式,开发出各种新型的快捷支付功能,大大济活动核心 地位发起挑战。例如,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能够为客户提供收 付款、自动分账与转账汇款、水电费与保险代缴等支付结算服务,从 2009年到2014年第三方支付规加速金融脱媒,直接对银行在传统金融频 道申请认证财富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经模和增速远远超过 传统网银支付。网络支付的发展进一步加速金融脱媒,使得商业银行支 付中介的功能被边缘化,并使其部分中间业务也受到替代。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的数据和信息处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互联网金融企业拥有云计算、大数据处理以及微贷技术等科技手段,可以 通过互联网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和网络信用体系,从而改善金融服务流程,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例如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和第三方支付组织在运营中 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资源,这些客户的交易记录、买家评价等信息构成了重 要的信用记录,在信贷审核时,投资者可以通过这些作为参考和分析指标, 从而全面了解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经营行为和信用等级,消除投融资中信 息不对称的障碍,甄选合适的主体发放贷款。
二的替代作用会使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 规模萎缩,削弱其在公开市场操作大规模对冲外汇市场波动或者对商业银 行进行大规模紧急流动性援助的能力。 二是互联网虚拟货币出现和发展会导致基础货币、M1增速以及社会融资规 模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失真,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
四、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稳定及金融监管的影响
短期来看,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准入门槛较低,导致大量非金融机构介 入金融业务,但是这些非金融机构不具备传统金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 构和合规机制,在风险控制方面缺乏经验,这可能给金融稳定带来隐 患。但是从长期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将降低系统性风险。一方面,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替代和补充了传统金融业务,使传统金融机构的特 殊性及其在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性降低,使破产的代价降低、危机产 生的负外部性变小。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创新创造出了能够对风险 进行分类计价以及重新分配的金融工具,并可以对其进行估值和交易, 扩大了风险管理的范围。 伴随着非金融机构以及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金融机构的类型界 限将模糊化,传统的机构监管的模式将难以有效覆盖到互联网金融领 域。未来,金融监管模式将逐步从机构监管向行为监管、金融消费者 保护转变。
一、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影响 近年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的兴起,社交网络的成熟等各种互联 网科技不断推陈出新,同时终端交互体验不断进步,导致互联网不断向金融 领域渗透,并更加深刻地影响着金融机构。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纷纷转战互 联网平台,互联网金融引发的支付脱媒、渠道脱媒、以及降低信息不对称等 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金融机构,具体来看:
(二)互联网金融对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务渠道有一定挤占效应
目前国内保险和基金等金融产品的销售很大一部分依靠银行广泛的网点和大量 的客户资源。这种传统销售渠道使得银行占有保险和基金公司的部分利润。互 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保险和基金公司等可以选择通过互联网渠道来销售金 融产品,从而对银行的传统销售渠道形成冲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