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北京市东城区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北京市东城区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北京市东城区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4.9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14 O 16Na 236.下列图示内容的对应说明错误..的是 ABCD图示说明该仪器用于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该装置可以收集二氧化氮该装置可保护钢闸门不被腐蚀该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7.下列事实(常温下)不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A .醋酸钠溶液pH >7 B .醋酸溶液能溶解碳酸钙C .0.1 mol·L -1醋酸溶液pH =2.9D .pH =1的醋酸溶液稀释100倍后pH <3 8.解释下列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A .加热可增强纯碱溶液去污力:CO 32-+2H 2OH 2CO 3+2OH -B .用稀硝酸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Ag + 4H + +NO 3—= Ag ++ NO↑++2H 2OC .向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煤燃烧时SO 2的排放:2CaCO 3+ O 2+2SO 2=2CO 2+2CaSO 4D .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混合出现白色沉淀:HCO 3-+Ca 2++OH -=CaCO 3↓+H 2O9.用图示装置(试剂任选)能完成下列实验的是A .从粗盐中获得NaCl 晶体B .除去附着在铁屑表面的铝C .从含苯酚的废水中回收苯酚D .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 310.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及现象 结论A 将少量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蔗糖变黑体积膨胀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 葡萄糖与新制Cu(OH)2共热,产生红色沉淀 葡萄糖中含有醛基C 分别点燃集气瓶中的乙烯和乙炔,乙炔产生的黑烟更浓乙炔的含碳量高于乙烯D溴乙烷与NaOH 乙醇溶液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KMnO 4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产生的气体为乙烯11.80 ℃时,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0.40 mol N 2O 4,发生反应N 2O 42NO 2 △H =+Q kJ·mol -1(Q >0),获得如下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减小B .20~40 s 内,v (N 2O 4)=0.004 mol·L -1·s 1C .反应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0.30Q kJD .100s 时再通入0.40 mol N 2O 4,达新平衡时N 2O 4的转化率增大 12.下图是CO 2电催化还原为CH 4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B .一段时间后,①池中n (KHCO 3)不变C .一段时间后,②池中溶液的pH 一定下降D .铜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O 2+8H ++8e -=CH 4+2H 2O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c (NO 2)/mol·L -10.000.120.200.260.300.3025.(17分)有机物L 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1)A 、B 中含有相同的官能团,该官能团的名称是 。

A →B 的反应类型是 。

(2)F 的稀溶液遇遇饱和溴水能产生白色沉淀,F 的结构简式是 。

(3)B →C 的化学方程式是 。

(4)D 的结构简式是 。

(5)下列关于G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 .不存在醛类同分异构体b .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2种c .1mol G 与浓溴水反应时最多消耗1mol Br 2d .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时,生成物的化学式为C 8H 6O 4Na 2(6)聚合物W 的链节中含有2个六元环,一定条件下水解最终得到等物质的量的M 和L 。

已知:ⅰ.M 和L 均是α-氨基酸ⅱ.M 的分子式为C 4H 7O 4N ,1mol M 与NaHCO 3溶液充分反应生成2mol CO 2,M 的核磁共振氢谱有5个峰。

①M 的结构简式是 。

②聚合物W 的结构简式是 。

26.(12分)锶(38Sr )元素广泛存在于矿泉水中,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与20Ca 和56Ba 同属于第ⅡA 族。

(1)碱性:Sr(OH)2 Ba(OH)2(填“>”或“<”);锶的化学性质与钙和钡类似,用原子结构的观点解释其原因是 。

(2)碳酸锶是最重要的锶化合物。

用含SrSO 4和少量BaSO 4、BaCO 3 、FeO 、Fe 2O 3、Al 2O 3 、SiO 2的天青石制备SrCO 3,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Ⅰ.将天青石矿粉和Na 2CO 3溶液充分混合,过滤; Ⅱ.将滤渣溶于盐酸,过滤;②H +①NH 3②H + H +Br 2/红磷 HCHO/氨水酸A C 2H 4O 2 ①氨水D B C 2H 3O 2Br GL C 8H 9O 3NC E FⅢ.向Ⅱ所得滤液中加入浓硫酸,过滤;Ⅳ.向Ⅲ所得滤液中先加入次氯酸,充分反应后再用氨水调pH约为7,过滤;Ⅴ.向Ⅳ所得滤液中加入稍过量NH4HCO3,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沉淀洗净,烘干,得到SrCO3。

已知:ⅰ.相同温度时的溶解度:BaSO4<SrCO3<SrSO4<CaSO4ⅱ.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物质Fe(OH)3Fe(OH)2Al(OH)3开始沉淀pH 1.9 7.0 3.4完全沉淀pH 3.2 9.0 4.7①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Ⅱ中,能与盐酸反应溶解的物质有。

③Ⅳ的目的是。

④下列关于该工艺流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工艺产生的废液含较多的NH4+、Na+、Cl-、SO42-b.Ⅴ中反应时,升高温度一定可以提高SrCO3的生成速率c.Ⅴ中反应时,加入溶液一定可以提高NH4HCO3的利用率27.(14分)某同学模拟工业“折点加氯法”处理氨氮废水的原理,进行如下研究。

装置(气密性良好,试剂已添加)操作现象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浓氨水ⅰ.C中气体颜色变浅ⅱ.稍后,C中出现白烟并逐渐增多(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现象ⅰ,C中发生的反应为:2NH3(g)+3Cl2(g)=N2(g)+H= —456 kJ·mol-1已知:①NH3的电子式是。

②断开1mol H-N键与断开1molH-Cl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NH3中的H-N键比HCl中的H-Cl键(填“强”或“弱”)。

(3)现象ⅱ中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是。

(4)为避免生成白烟,该学生设计了下图装置以完成Cl2和NH3的反应。

若该装置能实现设计目标,则①石墨b电极上发生的是反应(填“氧化”或“还原”)②写出石墨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28.(15分)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Na2O2与水的反应。

操作现象向盛有0.2g Na2O2的烧杯中加入50mL 蒸馏水剧列反应,产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得到的溶液a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向溶液a中滴入两滴酚酞ⅰ.溶液变红ⅱ.10分种后溶液颜色明显变浅,稍后,溶液变为无色(1)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ⅱ中溶液褪色可能是溶液a中存在较多的H2O2,H2O2与酚酞发生了反应。

Ⅰ.甲同学通过实验证实了H2O2的存在:取少量溶液a,加入试剂(填化学式),有气体产生。

Ⅱ.乙同学查阅资料获悉:用KMnO4(被还原为Mn2+)可以测定H2O2的含量。

取3 mL溶液a稀释至15mL,用稀H2SO4酸化,再逐滴加入0.0045 mol·L-1 KMnO4溶液,产生气体,溶液褪色速率开始较慢后变快,至终点时共消耗10 mL KMnO4溶液。

①KMnO4与H2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溶液a中c(H2O2)=mol·L-1。

③溶液褪色速率开始较慢后变快的原因可能是。

(3)为探究现象ⅱ产生的原因,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Ⅰ.向H2O2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振荡,加入5滴0.1mol·L-1NaOH溶液,溶液变红又迅速变无色且产生气体,10分钟后溶液变无色,该过程无明显热效应。

Ⅱ.向0.1mol·L-1 NaOH溶液中滴入两滴酚酞的,振荡,溶液变红,10分钟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向该溶液中通入氧气,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①从实验Ⅰ和Ⅱ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②同学们进一步通过实验证实了溶液a中滴入酚酞后,H2O2与酚酞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方案是:取少量溶液a于试管中,。

北京市东城区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一)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化学部分)第一部分(每题6分)6. A7. B8. C9. B 10. D 11. C 12. B 第二部分25.(17分)(1)羧基 取代(2)(3)BrCH 2COOH + 2NaOH△HOCH 2COONa + NaBr + H 2O(4) (5)b d (6)①HOOCCH 2CH(NH 2)COOH②26.(12分)(1)< 同一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 ①SrSO 4+Na 2CO 3=SrCO 3+Na 2SO 4 ②SrCO 3 BaCO 3 FeO Fe 2O 3 Al 2O 3③将Fe 2+氧化为Fe 3+,使Fe 3+和Al 3+沉淀完全 ④a c 27.(14分)(1)NH 3·H 2O === NH 3↑+H 2O(2)①②40 弱 (3) HCl+NH 3=NH 4Cl(4)①还原 ② 2NH 3+6OH -—6e -=N 2+6H 2O 28.(15分)(1) 2Na 2O 2 + 2H 2O =4NaOH+ O 2↑ (2)Ⅰ.MnO 2Ⅱ.①2MnO 4-+5H 2O 2+6H +=2Mn 2++5O 2↑+8H 2O②0.0375③反应生成的Mn 2+作催化剂(3)①碱性条件下,H 2O 2能与酚酞反应而O 2不能②加入MnO 2,充分反应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入2滴酚酞后变红,10分钟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NaOHOHCCOON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