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氧化还原反应讲稿

氧化还原反应讲稿

趁热打铁:
用化合价重新定义概念,判断2Na+Cl2=2NaCl和
从分析中学生可以得知尽管没有失氧和得氧的关系,按初中的定义是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元发生了化合价的升降,在高中的定义中,是氧化还原反应。最终得出结论:是。
活学活用,加深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新概念的理解。
4min
[总结]
由此可见,我们用化合价的升降来定义的氧化还原反应大大扩展了其内涵。
回顾初中知识,对氧化还原反应初步定义
2min
[提问]从刚刚的讨论,我们知道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那么在初中,我们是怎样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的?
从得氧失氧角度归纳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从初中所学的氧化反应入手,慢慢过渡,引出新知识点
1min
[问]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元素的化合价,现在同学们标出这个方程式中的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大家观察化合价前后有无变化,如果有,这种变化它又有什么规律?
学生能力情况:高一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问题的能力。但由于老师教学方式的不同,课堂主动参与程度不一。
教学内容:
地位:“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氧化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课题
氧化还原反应
课型
新课
授课教师
依明江·努热穆
教材版本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章节
第二章第三节(一课时)
学生情况:
学生知识情况:经过初三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化学基础,已经学习了化合价的相关知识,且已经学习掌握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另外学生已接触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但是只停留在与氧气反应或者与氧元素反应的阶段,而对于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概念还并未了解。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分配
[引入]演示PPT,回顾所学的四大反应类型,对PPT所列的反应进行分类。
回顾学知识,对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思考。
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思考,通过回忆,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思考其中的关联与分别。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升降。
2.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概念辨析及其联系
难点:1.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和化合价升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由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复习从氧得失划分的氧化还原反应,从化合价入手,与学生共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使学生理解其本质。
标出化合价,观察,思考。发现凡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氧化反应,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引入电子转移的概念
3min
讲解: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新概念: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而这也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播放PPT:在理解新概念的基础上,请大家分析下面的化学反应 它们都没有得氧失氧,是否还是氧化还原反应?
提问: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也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思考
学会应用化合价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下,进一步学习引起化合价变化的原因,进而对氧化还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min
[播放动画],把氯气和金属钠的反应,把氯化钠形成过程中电子的转移加以形象化。
柳暗花明: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从电子的得失判断还原剂和氧化剂。
再次进行思考,回顾旧知识
引发矛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min
[讲解]
讲解学生所举的例子
C+O2=CO2,CuO+H2=Cu+H2O。大家前后桌讨论一下,以CuO+H2=Cu+H2O为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
顺水推舟:初中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从化合价变化观察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讨论很容易发现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是并存的,有得氧必有失氧
2.深入剖析,讲授双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及化合价的升降,使学生掌握双线桥法,能运用该法分析新的氧化还原反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
2.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合作的学习过程,探究的学习过程,开阔学生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指引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深入学习,教予学生透过表面看本质,由宏观到微观的学习方法。
1min
[演示]
1.CaO + CO2= CaCO3
2.2HgO = 2Hg+ O2↑
3.C+O2=CO2
激发兴趣
相互讨论
回答问题
2min
[提问]2CuO+C=2Cu+CO2属于哪种反应类型?
引导学生继续思考除了刚刚的四种反应类型,我们在初中还学过哪些化学类型
引发思考:引出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
双线桥发表示电子转移
同学们认真观察。分析电子转移,它们有什么特点。
化微观为宏观,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想象上的难度
4min
[讲解]总结,在电子的转移过程中,各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都达到了稳定结构。不同之处在于氯气与钠,中是有一个得电子,有一个失电子,导致化合价发生变化,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学生边听讲边看书,理解。
倾听,思考
在练习巩固后进一步总结,效果会更加好。
2min
[布置作业]
1.思考四类基本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2.课本课后习题2、3、4题
做作业,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进一步理解四种基本反应与氧化还原的关系从氧化还原角度认识反应更为本质
1min
板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2Na + Cl2点燃2NaCl
知识升华:
思考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电子的转移
学生做题目
巩固新知识,从习题反馈情况找出知识易错点,及时帮助学生改正过来。
6min
[讲解]
讲解习题,校对答案,分析。
做记录
反思,总结做错原因
强调知识重点,难点,易错点。
6min
[总结]我们要重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我们要学会的是从有无化合价升降的变化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与学生共同探究阐述氧化还原反应是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
动画展示法:通过“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转移”的动画展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讲授法:讲授双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及化合价的升降及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等相关概念。
总结法:梳理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概念间及其相互联系。
教学媒体:PPT课件,flash动画,板书。
1、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CaCl2+Na2CO3 = CaCO3↓+2NaCl ( )
(2)Zn+CuSO4=Cu+ZnSO4 ( )
(3)2FeCl2+Cl2=2FeCl3 ( )
(4)2Na+2H2O=2NaOH+H2 ( )
定义: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还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判别依据):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
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二、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向桥法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还原性)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练习题:
观看教师在黑板上的演示,边在下边试着用双线桥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在标出电子转移时能正确判断是哪个得电子,哪个失电子,在理解氧化剂,还原剂的基础上在方程式中指出氧化剂跟还原剂。
让学生清楚电子在整个反应过程中如何转移的,在讲双线桥法时引入氧化剂跟还原剂概念,便于理解,不会显得空洞。
7min
[放PPT]好,同学们,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已顺利完成,为了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请做PPT上面的对应的练习题目。
判别金属与非金属反应时电子转移的特点。
3min
[引入]好,现在我们知道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那么要如何来表示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在方程式中如何表示电子转移。
[讲解]观察反应:(2CuO+C=2Cu+CO2),教师讲解,标出该反应中化合价的转移过程,及各自发生什么反应,将双线桥法渗透在讲解的过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