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2化学肥料 教学设计

[过渡]:除了化学肥料之外,化学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也具有重要作用。
[辩论]:农药化肥的功与过
其他组学生观察后归纳性质,试着书写其化学式,并比较化学式。 小结:多呈白色固体,但也有液体,并有一定的气味,都含有氮元素。 找出缺氮植物的图片。
其他小组学生观察其形态,比较不同之处,分别写出化学式。 认真倾听,明确磷肥的作用以及施用方法。找出缺氮植物的图片。
学生表述,其他学生补充。
学生自主表述,加深理解,加强记忆。
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题
七、教学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参与的程度不太高,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全程参与。课下注意让学生多练习,且经常强调格式。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学,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情境导入
[展示]:学生搜集的各种植物图片
[提问]: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营养元素呢?
[追问]:这些植物怎么了?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了解的肥料及其种类。
学生兴趣高涨,积极回答阳光、水分、温度、养分……各小组跃跃欲试,想用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解释这些植物到底怎么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地考察,搜集资料,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逐步树立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体验化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常见化肥的种类。
2、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常见化学肥料的化学式的书写。
各种化肥的使用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也是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看,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好表现、好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注意力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在知识掌握方面,学生由于先前已经学习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等相关知识,但是形不成逻辑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在课堂上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本课的教学活动。
其他小组学生认识到钾肥多是白色固体,并含有钾元素,化学式为K2SO4,KCl等。其他小组同学可能会提到草木灰。找出缺钾植物的图片。
认真倾听汇报小组的讲解,结合阅读课本80页有关复合肥料的段落,了解复合肥料的特征及优点。
根据搜集到的资料,全班同学自觉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各派3名代表。以“使用化肥、农药的利与弊”为题进行辩论
[提问]:这些植物到底怎么了?
钾肥组:
[展示]:常见钾肥的图片和实物,图文介绍常用的钾肥的作用和种类。
[提问]:目前农村常用的钾肥是什么?
[展示]:实物草木灰,讲解草木灰中的钾肥主要成分是K2CO3,它的水溶液呈碱性。 [提问]:这些植物到底怎么了?
复合肥组: [展示]:常见复合肥料的图片和实物,介绍常用复合肥料的作用和种类。 [点拨]:营养元素是指N、P、K三种元素。
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设计
案例名称
课题2化学肥料
科目
化学
教学对象
九年级学生
提供者
课时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3.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展示,使学生学会运用实地考察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激 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新课探究
[提问]:农民经常使用的化肥有哪些?
氮肥组:
[展示]:常见氮肥的图片和实物
[提问]:通过观察样品,你有什么发现?通过比较化学式,你又有பைடு நூலகம்么发现?
[展示]:自己查找资料了解到的氮肥的作用。
[提问]:这些植物到底怎么了?
磷肥组:
[展示]:常见磷肥的图片和实物,介绍各种磷肥的主要成分和作用。

通过小组展示,激发学生掌握知识并积极解决问题得意识及能力。其他小组及时纠错,加深印象。展示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并学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通过搜集资料的过程学生认识到“科技兴农”,让化肥更有效地为人类造福的重要性
通过辩论,学生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课堂小结
找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教会学生如何学是教师的职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本节课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比较、分析、表达、交流、反思等,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这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