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九下《11.2 化学肥料》同步辅导1
1、我国化学家侯德榜于20世纪40年代就成功研制出联合制碱法,其生产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1)H2O+NH3+ CO2=== NH4HCO3
(2)NH4HCO3+ NaCl===NaHCO3+NH4Cl
(3)2NaHCO3Na2CO3+H2O+ CO2↑
该制碱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关键点拨:化学方程式(1)是化合反应,化学方程式(2)是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3)是分解反应。
明确各种基本反应类型的特征。
答案:C
小强同学帮父亲去一家生产资料公司购买化肥,该公司化肥售价表如下:
肥料
尿素
CO(NH2)
磷矿粉
Ca3(PO4)2
硝胺
NH4NO3
碳铵
NH4HCO3
重过磷酸钙
Ca(H2PO4)2
硫酸钾
K2SO4
氯化钾
KCl
价格
(元/t)
1 200 150 1 000 350 250 800 650
他知道自己家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淡绿,茎叶细小,也出现了倒伏情况。
能供买化肥的钱只有300元,该同学稍作思考便选择购买了两个品种的化肥,而且花钱最少,购得所需的营养元素总的含量最多,试问:
(1)该同学家的庄稼缺两种营养元素,它们是_____________(填写“N”、“P”、“K”或“微量元素”)。
(2)该同学家买了碳铵化肥,则他买的另一种化肥是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确定该同学家的庄稼缺两种营养元素是氮和磷之后,就将磷矿粉、过磷酸钙这两种化肥排除了。
而花同样的钱买尿素、碳铵、硝胺中的三种氮肥时,只有碳铵含氮元素最多;计算过程如下:
同样的道理,他也选择了氯化钾。
答案:(1)N、K (2)KCl,因为价格较低。
随堂反馈
1、农村有句谚语:“雷雨发庄稼”,这是由于在放电条件下,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化合生成了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再经过复杂的化学变化,最后生成了容易被农作物吸收的硝酸盐。
雷雨给庄稼施加了()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
2. 被誉为“春果第一枝”的大樱桃已经成为烟台农业经济的一个亮点。
为了预防大樱桃在成熟期发生裂果现象,果农常施用一种钾肥。
这种钾肥的水溶液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
该钾肥是()
A.硝酸钾
B.碳酸钾
C.硫酸钾
D.氯化钾
3.某农场种植的棉花,枝叶生长不茂盛,需施用的化肥是()
A.K2SO4
B.CO(NH2)2
C.Ca(H2PO4)2
D.KCl
4.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
某同学给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氮肥溶液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
化肥名称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氨水
溶液的pH 7 8 5 11 该同学最好选用()
A.尿素
B.碳酸氢铵
C.硫酸铵
D.氨水
5.某蔬菜种植基地原计划每亩菜田施用氮肥碳酸氢铵7.9 kg,因缺货现改施尿素,若要达到同样的施肥效果,则每亩菜田所需尿素的质量是()
A.3 kg
B.3.95 kg
C.6 kg
D.7.9 kg
课后沟通
慧眼识珠
1.配置番茄的无土栽培营养液要用到硝酸钾作肥料,化肥硝酸钾是一种()
A.复合肥料
B.氮肥
C.磷肥
D.钾肥
2.尿素是种高效氮肥,其分子式为CO(NH2)2,,下列有关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尿素是由四种元素构成的混合物
B.尿素由CO(NH2)2分子构成
C.尿素中氧元素与氮元素的个数比为1:2
D.尿素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3.下表是小江同学用多种方法来鉴别物质的情况,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画龙点睛
1.要是刚插下去的水稻尽快发苗,应该使用一些肥,要防止水稻发生倒伏现象,应该使用适量肥。
要保证水稻的谷粒壮实、应该施用适量肥。
2、汽车安全气囊,内部藏有硝酸铵,当汽车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硝酸铵迅速分解,产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气体和另一种氧化物,充满气囊,填补在乘坐人员与挡风玻璃、方向盘之间,防止乘坐人员受伤。
(1)硝酸铵(NH4NO3)受到撞击后能够迅速分解,其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此反应中氮元素没有出现的化合价是()
A.-3
B.+1
C.+3
D.+5
3、某碳酸氢铵化肥的外包装袋上部分说明如图所示,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保存该化肥是应注意。
(2)这袋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为kg。
4、在电闪雷鸣的雨天,空气中有如下化学反应发生:
① N2+O22NO ②2NO+O2 = 2NO2③3NO2+H2O = 2X+NO
请回答:
(1)反应①②③都属于反应。
(2)反应③中X的化学式为。
(3)由N2→NO→NO2的变化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逐步(填“升高”或“降低”)。
(4)X随雨水淋洒到土壤中,生成含硝酸根的盐。
试判断:“雷雨发庄稼”的说法(填“对”或“错”)。
知识迁移
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
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拉制取氨气。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
请回答: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填装置编号)。
(2)收集氨气时,应采用的装置为(填装置编号)。
(3)实验室制取氨气时,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吸收。
设计实验
草木灰是一种农家肥料,它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一种钾盐,它可能是碳酸钾,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确定到底草木灰中有没有碳酸根离子。
社会调查
农村常用的氮肥有硫酸铵、硝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尿素等多种,它们的性价比各不相同。
氮肥的性价比越大,氮肥的肥效越高。
请你以“不同氮肥的性价比”作为研究课题,并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列出你进行该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
(2)该课题最终的成果形式是。
计算小擂台
(NH4)2SO4是一种氮肥,(1)(NH4)2SO4中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g(NH4)2SO4与42.4 g尿素所含的氮元素质量相等。
课外拓展
如何科学安全使用好化学农药?
1.掌握农药性能,做到对症用药。
农药的种类很多,各有一定的防治范围和具体防治对象。
如有的是杀虫剂、有的是杀菌剂、有的是除草剂、有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等。
就是同一类型的农药,不同的品种,防治对象也不相同。
所以在使用农药之前,一定要弄清楚所用的农药是不是适用于需要防治的虫害或者病害,做到对症用药。
2.掌握病虫发生发展阶段,做到适时用药。
农作物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时期,随气候环境的不同而不同,而且在它们的各个发育阶段,对药剂的敏感程度和抗药力的大小也各不相同。
一般说来,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要在病虫发生初期,做到不失时机地把病虫消灭在为害之初。
对有些害虫,还要掌握它的活动规律,然后施药。
比如,棉铃虫喜欢夜间出来活动,选择黄昏之后用药,效果最好。
3.掌握施药技术,保证施药质量。
这是充分发挥药效,巧、准、狠地消灭病虫害的关键。
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方式不同,要求用药时讲究防治策略。
如对水稻螟虫,为了防治枯心苗,要先在田间灌水3厘米左右深的水,再用撒毒土的方法防治。
为了防治白穗,就要用喷雾或泼浇的办法,效果就好些。
防治棉花红蜘蛛和蚜虫,因为它们是在棉叶背面为害,就要将药喷在叶背面。
4.严格掌握用药剂量,保证防治效果。
这主要是指准确地控制药剂浓度、用药数量和用药次数。
如果用量过高,势必造成药害,所以绝不能为了一下子消灭病虫害而任意加大用量。
当然,浓度低了或用量少了也不好,同样达不到防
治效果,也会造成浪费。
对于用药次数,要从病虫害发生程度的轻重来决定,病虫害没有达到防治标准,就不要用药。
5.注意安全用药,谨防人畜中毒。
一般讲,农药都是有毒的,有的还是剧毒。
所以,在使用时要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g服麻痹思想。
施药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年老体弱或未成年人不要施药。
妇女月经期、怀孕期、哺乳期间不要施药。
施药时发现有头昏、恶心等不适现象,要迅速离开现场,严重时要及时送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