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教案
课题:确定研究课题
教学目标:
1、明确什么是研究性学习活动,其内容、特点和基本过程有哪些;
2、了解教材的内容结构,学会使用教材;
3、明确课题的确定依据哪些条件,学会确定课题;
4、初步尝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5、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自主选择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课题的确定条件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言:同学们,我们已经完成了义务教育,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受教育阶段——高中。
在高中的学习生活中,有一门全新的课程要和大家见面了,这就是《研究性学习活动》。
从今天开始,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门课,感受学习的乐趣,活动的乐趣。
引导学生看教材《答同学问》和《导言》,了解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特点和基本过程。
总结:⑴内容:三类:课题研究类、实验探究类、项目(活动)设计类
⑵特点: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
引导学生看教材《答同学问》,了解学习的要求及高一的学习任务。
总结:⑴课程的设置:高一、高二和高三上学期开设;期间需完成5个专题研究活动;共计15个必修学分。
⑵高一的任务:了解目标、要求、方法及步骤;完成一个专题研究。
引导学生看《答同学问》及课本目录。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首先要确定研究的课题。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是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拿来研究,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呢?显然不是。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确定研究课题呢?
结合《研究专题1、民族文化视野——关于诚信问题的研究》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哪些问题可以作为研究课题?得出结论:课题必须有价值;
结合《研究专题2、科技创新活动——科技创新,农业发展的“金钥匙”》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课题必须具有可行性;
结合我校的创新活动情况,让学生明确,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题必须新颖、有创意,必须具有科学性。
总结:由此可见,要确定研究课题,必须依据以下条件:⑴科学性⑵有价值⑶新颖、有创意⑷有可行性。
组织学生讨论自己身边存在的一些问题,哪些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课题,与学校的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学生自身思想心理状况和发展设计、学习生活的问题等相联系。
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发现问题,尽早确定研究课题。
件,我们在学习生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确定研究课题,运用所学,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那么,确定好课题后,怎样开展研究呢?
板书:
一、研究性学习活动是一门什么课程
1.内容:必修课程,三年15学分
(1)课题研究类
(2)实验探究类
(3)项目(活动)设计类:①社会性活动类设计②科技类活动类设计
2.特点:(1)开放性: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时空的开放;强调研究过程而不是结果
(2)探究性:师生角色的转换
(3)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亲身体验感受
3.基本过程:三大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见图示)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习要求
1.课程的开设:高一、高二、高三上学期
2.学习任务:完成5个专题研究(研究内容见课本)
3.高一上学期的课程要求:了解目标、要求、方法及步骤;完成1个专题研究
4.教材的内容与使用:内容:①研究专题;
②研究方法;
③研究案例
教材使用:实践与体验
三、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确定的依据(条件):1.具有科学性
2.有价值
3.新颖,有创意
4.具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