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4第四章 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理论解析
4第四章 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理论解析
信源(source)
信息(message)
信道(channel)
受体(receptor)
反馈(feedback) 信息接受者与传送者形成一种特殊关系
(二)沟通特点
沟通的不等价性和平等互尊性
沟通的开放性和选择性
沟通的双向性和互动性
三、推广沟通的障碍和影响因素
(一)沟通的障碍
推广组织和工作环境的优劣
(二)目标团体系统
B=f(P,Es)
接受效率取决于
农民个人的特征、素质
农村社区环境
四、基于目标团体系统的推广策略
农民行为改变取决于农民本身特性及其所 处环境。因此,要促进农民行为自愿变革, 可着眼于两个方面,采取三种策略: 直接改变农民本身 改善农村社区及生产条件 二者兼用
人际关系的复合体
某种社会结构以及某种组织结构
某种社会文化环境
因此,推广服务工作效率高低取决于:
推广服务系统的扩散效率;
目标团体系统的接受效率; 两系统间的沟通互动效率;
推广工作的外部宏观环境。
三、两个系统的特征
(一)推广服务系统 P=f(I*Es) 其效绩取决于
推广人员的特性、素质
行为改变方法(Van den Ban,1990)
强制
交换 咨询 教育或培训 操纵
物资供应
提供服务
改变农村社会经济结构
以改变农民个人为中心的策略 以改变农业环境为中心的策略
推 广 策 略
第二节 农业推广沟通
一、农业推广沟通的概念和分类 (一)相关概念 1、沟通的含义
“应用了”并不意味着“记住了”
“记住了”并不意味着“满意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三节 推广的外部环境
法律环境-保障与规范作用
政策环境-导向与调控作用 社会经济环境-支撑与渗透作用
其他环境
第四章
农业推广框架模型理论
第一节 农业推广框架模型
第二节 农业推广沟通
第三节 农业推广外部宏观环境
第一节 农业推广框架模型 一、模型涵义
农业推广包 括两个基本 的子系统, 即推广服务 系统和目标 团体系统 沟通与互动 是这两个子 系统的联系 方式
二、推广框架模型的意义
反映推广服务组织和目标团体间的相互 联系。 说明个体行为如何决定于并受影响于较 广泛的社会内容。它说明行为依附于:
了解沟通对象,增 沟通对象的需要、心理、知识、个性等因素对沟通 效果影响也是很大的 强沟通针对性 及时地运用反馈
反馈可以排除噪声和信息失真,增强沟通的有效性
沟通与互动的重要性
“讲述了”并不意味着“听到了”
“听到了”并不意味着“理解了”
“理解了”并不意味着“同意了”
“同意了”并不意味着“应用了”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彼此交流信
息的过程
现代科技人员获取信息,50%-80%来自于和同行的讨
论、聚会、交流;20%-50%来自于查阅资料
具有目的性、信息传递性和双向交流性等特点
2、农业推广沟通的涵义
指推广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向推广对象 提供信息、了解需求、交流情况,并相互影 响的一种农业信息交流活动。 推广效果=推广内容(信息)×推广方法(沟通) 作用主要表现为:有效实施指挥与激励、 保证整个推广系统的协调运行、协调各种人 际关系、增强群体凝聚力等。
语言方面的障碍 观念方面的障碍 角色不同形成的障碍
三、推广沟通的障碍和影响因素
(二)影响因素 文化因素
社会因素
个性因素
四、推广沟通的基本要领
有效沟通原则
明确沟通的目标
具
体
内
容
推广沟通,作为一种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必须在沟 通之前,规定明确的目标
要对所沟通的信息进行科学处理,提高信息的质量; 管制信息流、维护 同时要对信息进行必要的过滤,去掉无关紧要的信 信源信誉 息 要根据沟通目标,沟通内容和沟通对象等方面的需 选择恰当的沟通渠 要,正确地选择沟通渠道、媒介及相应地沟通方式 道与方式方法 与方法,从而保证在传递过程中地效率和质量 讲究语言艺术 要讲究语言艺术,提高沟通语言的简练性、准确性、 针对性和趣味性,以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二)农业推广沟通的类别
划分标准 信息流向 沟通 类别 信息传递途径 信息传递媒介 信息传递范围 具体类型
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 沟通、斜向沟通
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 言沟通 组织内部沟通、组织外部沟 通
二、农业推广沟通要素与特点
(一)沟通要素(S-M-C-R-F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