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心肌梗塞AMI归纳PPT课件

急性心肌梗塞AMI归纳PPT课件

• 2、睡眠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易引起冠状动脉 痉挛;
• 3、用力大便 增加心脏负荷。 • 心肌梗塞后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
衰竭,均可使冠状动脉灌流量进一步降低,心 肌坏死范围扩大。
【病理】
〖1、坏死部位:〗
•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梗塞区在左心室前壁、 心尖部、下侧壁、室间隔前部。
• 右冠状动脉闭塞,梗塞区在左心室膈面(右冠 状动脉占优势时)、室间隔后部、和右心室, 并可累及窦房结和房室结。
C〖心律失常〗
• 75-95%的病人伴有心律失常,以24小 时内为最多见,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D〖心力衰竭〗
• 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著减弱且不协调, 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后 期可有右心衰竭。
E〖全身症状〗
• 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 胞沉降增快等。此主要由于组织坏死吸 收所引起,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出现。
• 左冠状动脉回旋支闭塞,梗塞区在左心室高侧 壁、膈面(左冠状动脉占优势时),和左心房, 可累及房室结。
• 左冠状动脉主干闭塞,可引起左心室广泛梗塞。
〖2、病理〗
• 20-30分钟,心肌即可有少数坏死, • 1-12小时,绝大部分心肌呈凝固性坏死,
心肌间质充血、水肿、伴有多量炎症细 胞浸润。 • 1-2周后开始溶解吸收,逐渐纤维化, • 6-8周形成疤痕而愈合→陈旧性心梗。
〖二、体征〗
• 心脏 心率多增快,第一心音减弱,第四 心音。若心尖区出现收缩期杂音,多为 乳头肌功能不全所致。反应性纤维心包 炎者,有心包摩擦音。
• 血压 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起病前有高 血压者,血压可降至正常。
• 心力衰竭、休克体征。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 〖一、 心电图〗 • 〖二、 超声心动图〗 •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 • 〖四、血液检查〗
急性心肌梗塞(AMI)
【急性心肌梗塞(AMI)】
• 梗死:血管闭塞引起的组织坏死。 • 急性心肌梗塞: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
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 • 临床可有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克、心律失常
和心力衰竭,并有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 的改变。轻者无明显明显异常。 • 欧美多见,我国较少。北京、天津华北地区较 华南,华东稍多。
〖一、 心电图〗
• (一)特征性改变 • (二)动态性改变 • (三)判断部位和范围
(一)特征性改变
• 1.病理性Q波 面向心肌坏死区的导联 上出现宽而深的Q波。
• 2.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型 面向坏死区 周围心肌损伤区的导联上。
• 3.T波倒置 面向损伤区周围心肌缺血 区的导联上。
• 4. 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无病理性Q波。
持续时间较久,休息或硝酸甘油不能缓 解,甚至在休息中或睡眠中发作。 • 突发上腹部剧痛、恶心、呕吐、急性心 力衰竭,或严重律失常。 • 心电图检查,显示ST段一过性抬高或降 低,T波高大或明显倒置。
〖二、症状〗
• A〖胸骨后疼痛〗 • B〖休克〗 • C〖心律失常〗 • D〖心力衰竭〗 • E〖全身症状〗
(四)持续时间及其缓解
• 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 甚至数天
B〖休克〗
• 20%病人,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 • 主要原因有: • 1、 心肌遭受严重损害,左心室排出量急
剧降低(心源性休克); • 2、 剧烈胸痛引起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
张; • 3、 因呕吐、大汗、摄入不足所致血容量
破裂,产生心室膨胀瘤。
〖2、电生理学改变:〗
• 梗塞区心电图的特异性变化及各种心律 失常。
【临床表现】
• 〖一、梗塞先兆〗 • 〖二、症状〗 • 〖二、体征〗
〖一、梗塞先兆〗
• 多数病人于发病前数日可有前驱症状 • 原有心绞痛近日发作频繁,程度加重,
【发病机理】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和心肌 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尚未建立时,下 列原因加重心肌缺血即可发生心肌梗塞。
• 一、 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 二、心排血量骤降 • 三、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
一、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 1、病变血管粥样斑块内或内膜下出血, • 2、血小板聚集管腔内血栓形成, • 3、动脉持久性痉挛。
(二)动态性改变
• 1.超急性期 发病数小时内,异常高大两肢 不对称的T波。
• 2.急性期 数小时后,ST段明显抬高,弓背 向上,直立的T波,形成单向曲线,1-2日内 出现病理性Q波,同时R波减低,病理性Q波或 QS波常持久不退。
(二)部位
• 典型的疼痛部位为胸骨体上段或中段的 后方,也可在心前区,疼痛范围大小如 手掌,常放射至左肩沿左肩前内侧直至 小指无名指,至颈部、下颌及咽部,至 左肩胛区或上腹部并伴有消化道症状。
(三)性质
• 多为压迫、紧缩,有濒死感。疼痛程度 可轻可重,表情焦虑,面色苍白,出汗, 停止动作,直至症状缓解。
二、心排血量骤降
• 休克、脱水、出血、严重的心律失常或 外科手术等引起心排出量骤降
三、心肌需氧需血量猛增
• 重度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血压剧升时, 左心室负荷剧增,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心肌需氧需血量增加。
诱因:
• 1、 饱餐(尤其是进食大量脂肪) 因餐后血脂 增高,血液粘稠度也高,血小板粘附性增强, 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以致血栓形成;
〖3、病理类型〗
• 透壁性心肌梗塞:心肌梗塞累及心室壁 厚度的全层或大部分。
• 心内膜下心肌梗塞:梗塞呈灶性分布累 及心室壁的内层,不到心室壁厚度的一 半。
• 心室腔内附壁血栓:波及心内膜导致形 成。
【病理生理】
• 〖1、血流动力学障碍:〗 • 〖2、电生理学改变:〗
〖1、血流动力学障碍:〗
• 坏死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肌收缩力不协 调,心室顺应性减低,心搏量心排出量 下降,心率增快或有血压下降,出现心 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A〖胸骨后疼痛〗
• 最突出的症状 • (一)诱因 • (二)部位 • (三)性质 • (四)持续时间及其缓解 • 少数病人可无疼痛,起病即表现休克或急性肺
水肿。有些病人疼痛部位在上腹部,且伴有恶 心、呕吐、易与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 相混淆。
(一)诱因
• 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体 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和寒冷诱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