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词汇语义对比学号:19910522 班级:英语二班13K1 姓名:鲍俊喜摘要: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词的语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英汉两种语言是在不同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差异且中词汇语义差别较大,对比两种语言的词汇语义对英语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语义对比对应差别1.引言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汉英词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形态学和语义学的对比之中,两者又以语义学的对比差异显得更为突出。
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具有一定的形式,并表达一定的意义。
中西语言在不同的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产生不同的词汇对比差异。
2.汉英词汇总体对比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2.1就像《英汉翻译的理论与方法》中说到“英汉词汇语义完全对应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认知和人类的思维结构也大致相同,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之间也必然有相似之处,不同语言之间必然存在着语义相符关系,即它们的意义在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符,所指意义也完全一样,不会引起歧义。
”这主要包括一些专有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名称。
例:Asia 亚洲:hydrogen 氢;table 桌子;moon 月亮;vegetable 蔬菜;hover craft气垫船;The U.S.State Department 美国国务院;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学,这类词汇在语义是完全对应的,一般不会给理解和翻译带来困难。
2.2英汉词汇语义假对应。
《外语与外语教学》中说“英汉语言中的一些词或词组从形式上看,它们相同或相象,但具体的涵义并不相同,即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两回事”这种情况被称为假对应。
(1)如有些懂点英语的中国人在介绍自己的爱人时喜欢用lover一词,这使得英国人很吃惊,因为lover的涵义是情夫或情妇,而汉语中的爱人指的是丈夫(husband)或妻子(wife).(2)如rest room并不是汉语中的休息室。
在美国英语中,rest room是剧院、大商店或大建筑物中的一间房子,里面设有厕所、盥洗设备等,供顾客、雇员等使用,这是厕所的委婉说法。
汉语中的休息室应译为英语中的lounge或lobby。
(3)另如Labour Day 在我国指“五·一”国际劳动节,而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指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的劳动节。
(4)Drug Store并不是汉语中的药店,而是小杂货店。
2.3英汉词汇语义部分对应。
英汉词汇语义大部分属于部分对应,这种对应仅谈以下二种情况:(1)汉语词汇语义>英语词汇语义。
即汉语中的一个概念相当于英语中的两个或更多概念。
例如:A、汉语中“风”指任何室内或室外的部分;而英语中wind指自然风、室外风;室内风有专词draught.;B、汉语中汽车可指小汽车、公共汽车、卡车、面包车、出租车等。
但英语automobile(汽车)只指motorcar(小汽车),其余各类车辆需要分别由bus,truck,minibus及taxi等表示;C、汉语中“地毯”一词可指代英语中的carpet(覆盖整个室内地面)或rug(只覆盖部分地面);D、汉语中“国会”一词相当于英语中的Parliament(英国国会),Congress(美国国会)、Diet(日本国会)。
又如:速度speed 无方向性,普通用语;velocity 有方向性,多用于科技,主人master主仆关系;host 宾主关系;owner 所有者,借borrow 借入;lend 借出,穿衣wear 强调状态;put on 强调动作在这种情况下,翻译时要格外注意,要明确原文词汇的语义,才能给出正确译文。
(2)汉语词汇语义<英语词汇语义。
与上述情况相反,有时英语中一个词的语义比汉语词汇的语义宽得多。
例:Linda’s brother married John’s sister.这句话就很难译成汉语,因为不知道brother 是Linda的哥哥还是弟弟,sister是John姐姐还是妹妹。
在英语中,称呼比较笼统,而汉语中,分类则详细具体,运用了许多称呼来指各种具体的关系。
如:marriage:聚,嫁;gun:枪,炮;morning:早晨,上午。
2.4英汉词汇语义的空缺对应。
《对比语言学概论》中提到“由于各国的历史、经济、文化、风俗等情况各不相同,每个民族都有一些特有的事物,而在语言中反映这些事物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就没有相应的对应”。
这类词汇都带有本民族的民族印迹。
如汉语中有个谚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
“三伏”和“三九”在英语中就没有对应语,这种情况一般需要填补这种空缺,即把意义表示出来:In summer keep exercising during the hottest days, in winter do the same thing during the coldest weather. 如Vitamin是英国传入中国的,开始在汉语中表示为“维他命”后又根据意义表示为“维生素”。
遇到这类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处理:(1)释义:例如英语中brunch就可解释为早餐和午餐并作一顿的一餐,晚早餐,早中饭。
(2)译音:例:radar 雷达;coffee 咖啡;气功qigong;棕子:zongzi。
(3)综合:一种注释法表达不清楚时,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办法。
例如:汉语中的磕头:kowtow, to kneel, touching the ground with the forehead as a token of homage or deep respect among the Chinese.3.汉英词汇意义对比由于受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不但会有独特的词汇,即便对于表达相同或者相似概念意义的才会也有会有各自不同的内涵意义。
而且,内部涵盖意义的开放型、不稳定性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以及语言使用的经济化趋势,导致新旧词义并存,从而产生多义。
这种想象给语言学习者的学习和跨语言的交流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加大学习者对词义掌握的难度。
而且本身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习者很容易望文生义,而忽略了其内涵意义上的区别,但是,词的内涵意义在英语学习和实际交流中起到最关键性的作用,所以了解和认知汉英词汇的意义十分必要。
词汇的内涵意义指某一个词组的意义的一个方面,这种意义是词在说者、听者的脑海中所形成的感情和想法的基础上产生的,或者说是超出纯概念意义的那部分意义,是相对于概念意义而言,包含各种比喻或引申义。
Leech(1974)说,“内涵意义”是附加在“概念意义”上的意义,显示人们对词汇所指内容的情感和态度。
社会、阶级、阶层、集团或者个人都可以给一个词附加上内涵意义。
有的词汇在两种语言里褒贬不一。
如pig-headed(猪脑的),在汉语中是贬义词,表示愚笨的意思,而在英美文化中,猪被看做是是很聪明的动物。
词汇的意义主要区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3.1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近似。
《浅谈英语和汉语的对比研究》中提到“虽然内涵意义带有很强的民族性,但由于人类认识的普遍性,对一些客观事物的本性和特征的认知是一致的,因而对这一类事物所赋予的情感和态度也是相同”。
因此,这类词汇不但概念意义相同,连内涵意义也相似。
例如,“像狐狸一样狡猾”,英语是as cunning as a fox;”狼子野心”,英语是as greedy as a wolf;3.2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同。
内涵意义的民族特性,体现了不同民族对同一概念意义词汇所赋予的不同情感和态度,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同的内涵。
这种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不同在我们实际的应用和学习中也会起到一定的障碍。
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丰富的色彩,而且人们在对其色彩的表达中也赋予其太多自身的情怀,比如:中国人喜欢红色,人们过年的时候贴红色的福字,结婚的时候穿红色的衣服,红色象征着喜庆、兴旺、成功等,而在英语,往往象征着粗俗、暴力、疾病等带有贬义。
如:go into ink(亏空)、red-handed(流血的、暴动的)、red-neck(南部农民、乡巴佬)等。
3.3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空缺。
由于受文化、风俗的影响,各民族赋予一些事物以特殊的意义与情感。
这些意义和情感通常只适用于本民族。
这种现象就形成了词汇文化含义上的空缺。
如:beaver(海狸),英语有勤奋、卖力的意思。
英语的eager beaver就是指为了讨好上司而卖力的人,中国因为受到地域的影响,并没有这种动物,所以,汉语对于这个词没有赋予什么内涵意义。
3.4词义无关,内涵一致。
这种现场指在韩语和英语中,学习者都能找到某种表达方式,可这种表达方式自两种语言中的意象毫无关联。
如“天涯何处无芳草”翻译成英语是there is other grass in the world,而地道准确的英语标语应该是there are lots of fish in the sea。
两种表达方式就字面意思来说毫无关联,可内涵意义却一致。
4.汉英习语对比4.1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文化与交际》中提到英国是一岛国,航海捕鱼是英国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英语中有很大一部分习语源于航海事业或与水有关。
中国在亚洲大陆上,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因此,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农谚。
比如:西方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to sink or swim不论成败still waters run deep大智若愚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
中国挥金如土、瓜熟蒂落、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七九八九耕牛遍地走、瑞雪兆丰年。
4.2民俗的差异。
英汉两个民族在社会风俗、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表现在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是天壤之别。
众所周知,西方人尤其是英美人对狗偏爱有加,把它视做人的伴侣和爱物,习语中含有“狗”的褒义用法比比皆是。
例如:top dog重要人物、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在中国,人们从心理上讨厌这种动物。
因此,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
例如: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嘴吐不出象牙4.3宗教信仰的差异英美等主要以基督教为主,因此很多习语与基督教相关。
例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Every man for himself,and God for us all.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
中国主要以佛教为主,因此很多习语与佛教相关。
例如:借花献佛、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