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注意 (2)
两类模型的实验考验
技术:双听技术和追随程序 假设: (1)过滤器模型:追随耳能听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而非追 随耳听不见靶子词不能作反应。 (2)衰减模型:追随耳和非追耳均可听见靶子词并作出反应, 但追随耳一方的反应次数多于非追随耳 (3)反应选择模型:追随耳和非追耳均可听见靶子词并作出 反应,由于双耳都有同样的反应形式,双耳的反应次数 将相近。
Norman和Bobrow的资源限制和材料限 制理论模型
资源限制过程:指其作业受到所分配到的资源的 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顺利 地进行。 材料限制过程:指其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 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 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对于两个同时进行的作业,其作业水平如 何,需视过程的性质而定,如果它们对资 源的总需求超过中枢能量,就将发生干扰。 照Norman和Bobrow 看来,这时的两个作 业水平受互补原则所决定,即一个作业应 用的资源增加多少就会使另一个作业可得 到的资源作相应数量的减少。
第一节 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
人怎样选择信息输入?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同时出现在眼前 时,我们常常只注意其中一个物体,而不 是全部。注意的这种选择性普遍存在于现 实生活中,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鸡尾酒 会效应。
一、过滤器(Filter Model)模型 Broadbent提出的一个较早的注意模型。 该理论模型认为,神经系统在信息加工的 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当信息通过大量平 行的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为了避免信息 总量超过知觉分析的高级中枢的容量,因 而需要一种过滤机制。 注意的作用就象过滤器一样,通过它的 过滤,使输入通道的一些信息能够通过内 部容量有限的通过进入高极中枢过程,而 其它的信息则被过滤掉。因此,注意的工 作是以全或无的方式进行的。
第三章 注意
第一节 过滤器模型和衰减模型 第二节 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 第三节 中枢能量理论 第四节 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
注意知识回顾
什么是注意? 注意的功能:选择者、放大器、指南针、分派者 注意与意识、意志 注意种类 注意品质
每一个人都知道注意是什么。所谓注意,就是心灵从若干项同时存 在的可能事物或思想的可能序列中选取一项,以清晰、生动的形式 把握它。聚焦、集中、意识,就是注意的本质。它意味着从若干事 物前脱身,以便更有效地403-404页
Kahneman(1973)的容量分配模型 1973年卡恩曼(Kahneman)在《注 意与努力》一书中提出了注意的容量理论 模型,他假定,人们在完成一项心理作业 时,他们的信息加工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这种限度使人们有必要把有限的容量,有 控制地分配到不同的活动或同一活动的不 同方面去。
卡恩曼的容量理论模型包含了两个主要成 分,即分配策略和对容量需求的评价,模 型(P62)上方的方框内的波纹线表示觉 醒和有限容量是可变的。 注意的分配策略由四个因素控制: 1、受制于唤醒的可能能量; 2、当时的意愿; 3、对完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估; 4、个人的长期倾向。
由于它们的这些共同点,人们常把这两个 模型合并起来。称为Broadbent—— Treisman过滤器-衰减模型,也叫注意的 知觉选择模型。
第二节 反应选择模型与知觉选择模型
一、反应选择模型 Deutsch&Deutsch(1963)提出。 1、注意不是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 对刺激的反应。 2、注意依据重要性程度作出反应安排 3、影响注意选择的因素还有:长期的倾 向、上下文关系、指示语。
练习与自动化加工
日常生活经验和实验研究都表明,人们在同时 完成两种新的作业任务时会感到十分困难,作业 成绩降低;但随着不断练习,难度就会逐渐降低, 作业成绩也有所提高,作业的完成情况甚至可以 达到非常完美的程度。因此,对于同时进行的两 种作业的水平来说,练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两种加工理论的应用
二、衰减(Attenuation Model)模型 Treisman对过滤器模型加以改进提出的。 她认为过滤器并不是按“全或无”的方式 来工作的,而是既允许追随耳的信息通过, 也允许非追随耳的信息通过。但是在多通 道的信息加工中,每个通道的信息得到加 工程度是不一样的。 衰减模型引入一个重要的概念“阈限” 进入高级分析水平。认为已贮存在大脑中 的信息在高级分析水平中的兴奋阈限各不 相同,从而影响着过滤器的选择。
影响阈限的因素 主体的个性倾向 项目的意义 刺激的熟悉程度 刺激的上下文、指示语
实验设计 通过耳麦给被试两耳同时放音,在放音 的过程中要求被试复述事先规定的某只耳 朵听到的声音。利用这种复述技术使被试 只注意一只耳朵的信息(该耳朵叫追随 耳)。而另一只耳朵就叫非追随耳。
两种模型的异同 不同: 过滤器模型:“全”或“无”工作方式;单通 道 衰减模型:衰减工作方式;双或多通道 相同: 第一:两个模型都认为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 是有限的,因此,输入的信息必须同过滤器调节。 第二:两个模型都假定,过滤器的位置在知觉分 析之前,或初级的物理特征分析与高级的意义分 析之间,而不是发生在反应选择的阶段。
G jKSOT EYMB VXTQZAT l H C SRETDBWSkM
搜索绿色字母T 搜索蓝色的字母 搜索字母S
非对称性搜索
A搜索
二、特征整合理论
以往的注意理论模型强调知觉或反应选择(过 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反应选择模型)、资源分 配(能量模型)等。这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 解释一些现象,但显得比较宏观,没能深入说明 注意的更加具体的过程。因此,Treisman分别于 1977年、1980年提出了特征整合理论(feature integration theory)。
研究发展趋势 多种方法应用 多种通道实验
第三节 中枢能量理论
一、双作业操作 双作业操作即让被试同时进行两种作业,通过多种 实验条件,以考察被试的作业进行特点,从而考察注意 的动作机制。 实验表明,被试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的活动效果,依 赖于两种作业是否相似、作业本身的难易程度以及个人 的技能等因素。 这些现象即产生于同一感觉通道信息加工之中,也存 在于多种感觉通道的信息加工之中。不同感觉通道不同 性质的作业,受材料难易程度和自身特点(有无训练) 影响。
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化加工
Schneider和Shifferin则将信息加工区分为控制性 加工与自动化加工。这种观点与Posner和Snyder 类似,但实验方法有所不同。
控制性加工: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注意的加工, 受人有意识的控制。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 变化着的环境。 自动加工:自动加工是一种不受人意识控制的加 工,无须应用注意,没有一定容量限制,一旦形 成难予改变。
卡恩曼的注意分配模型是一个单一中枢容 量理论模型,它对双作业操作的解释是: 由于中枢容量是严格有限的资源,在这个 有限的范围内,两项同时性作业的完成情 况,依赖于每项作业使用了多少资源,如 果两项作业对资源的要求没有超出中枢所 拥有的总容量,人就能顺利地同时进行这 两项活动。相反,如果两项作业对资源的 要求超出了中枢的容量,那么,两者就必 须相互干扰,其干扰程度取决于有效资源 的分配方式,而与作业的相似性无关。
第四节 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加工
一、两种加工过程 Schneider和Shifferin于1977年提出了两种 加工过程的理论,将注意加工区分为控制 性加工(controlled processing)和自动加 工(automatic processing)。
有意识的注意与自动化加工 Posner和Snyder认为,有意识的注意与自 动化加工是分离的。自动化加工是由当前 出现的刺激物所自动激活的一系列内部代 码以及在这些代码之间的联系构成的。
特征整合理论认为,事物由客体和特征构 成的。一个客体通常可以由多个维量构成, 特征便是这些维量的特定的值,而客体则 是多维量特征的结合。 认知过程中,人对特征的加工是自动进行 的,以平行加工的方式进行,而对客体的 辩认则需要集中性注意的参与,以系列加 工的方式进行加工。 字母搜索实验
字母搜索实验
结果:支持知觉选择模型,但受到批评质疑。
几点结论: 1、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与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 的根本不同在于两者认为注意发生的位置不同。 知觉选择模型认为注意发生在觉察阶段与识别阶 段之间,反应选择模型则认为注意发生在识别与 复述阶段之间。 2、目前,较多的心理学家倾向于注意的知觉选 择模型,他们认为反应选择模型太不经济了:因 为高级分析过程必须对所有刺激信息进行加工, 再择重反应,如果这样,大脑加工的负担显然太 重。 3、已有实验似乎表明: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能 较好地说明集中性注意,而注意的反应选择模型 更能说明分配性注意。
影响过滤器选择作用的因素 刺激的新异性 刺激的强度 刺激的意义 主体的需要、兴趣、期待等
实验设计: 双听实验 追随(程序)实验 鸡尾酒会效应 对过滤器模型的反证实验
过滤器模型的缺陷 第一:只适用同一种感觉通道之间的信息 选择。 第二:只解释了刺激的物理性质对信息的 选择作用。 第三:人能进行语义加工,因此将过滤器 设在知觉之前是没有道理的。 第四:单通道的思想是不符合实际的。
二、中枢能量及其分配 瓶颈理论模型将注意的选择性看成是对 信息的直接选择与排除,不论信息的选择 发生在哪个阶段,总是会有一些信息被排 除。这种选择不仅依赖于刺激的特点,同 时也受认知资源的限制,尤其是后期选择 理论。 中枢能量理论将注意看作人能用于执行 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用这种能 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
如果应用自动加工,或者在两个同时进行的作 业中,至少有一个作业包含自动加工,那么,两 个作业就能顺利地同时进行,注意可以成功地在 几个作业中间进行分配,因为自动加工无须应用 注意。但是,两个控制性加工的作业则难以顺利 地同时进行,因为两者都需要应用资源或注意。 当注意集中于信息输入时,控制性加工的作业 水平会受到自动加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