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杜甫24岁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留下《望岳》一诗,其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的诗句。
“齐鲁”之称源于西周分封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召公之子受封于鲁B.鲁国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C.鲁国是因功臣受封D.鲁国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2.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该官员属于A.十三部刺史B.御史大夫C.参知政事D.三司使3.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
”该机构是A.唐代门下省B.宋代枢密院C.元代中书省D.清代军机处4.历史理解是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理性认识和情感取向。
对以下材料“……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理解不正确的是A.出自1842年《南京条约》B.体现工业革命商品输出需求C.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D.直接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5.爱国诗人邱逢甲率绅民上书清政府:“和议割台,全台震骇。
……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台誓死守御。
……如倭酋来收台湾,台民唯有开仗。
”以下符合邱逢甲践行其誓言的行动是A.驾舰撞向“吉野”,不幸中鱼雷与舰同沉B.率领黑旗军,在台中附近的大甲溪伏击日军C.组织领导义军,新竹、台南等地痛击日军D.淞沪抗战,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迫使其三易主帅6.右图黑色线框部分①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形势图,据此判断该图反映的主题是A.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不断发展B.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燎原之势D.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控制区7.“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
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
”该宣言发表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8.图3是《申报》发表的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国民政府发表该声明的直接背景是A.九一八事变B.太原会战C.八一三事变D.淞沪会战9.历史学科学习必须具有“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下列4幅图反映了中国近代特定的时间与空间,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④②③①B.④③②①C.②④①③D.②③④①10.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纲领是A.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共民主革命纲领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1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下列属于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民主法制建设上采取的重大举措的是A.修订新时期宪法,成为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把实行“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C.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2.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解决香港问题的方案。
该方案的提出①有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②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③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④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
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
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直接反应是A.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B.对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道歉与赔偿C.与台湾当局断绝所谓的“外交关系”D.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4.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突破期,对于这一阶段外交特点概述错误的是A.坚持一个中国是建交的重要原则B.民间外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超越了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限制D.结伴外交使中国外交更灵活15.梭伦改革在经济上推行“解负令”,该举措有利于A.贵族B.奴隶C.平民D.外邦人16.“不会有人同意水手或者建筑师或者音乐师或者其他人通过抓阄方式成为城邦的首领。
”苏格拉底批判抽签选举是因为抽签选举A.促使贵族再度垄断权力B.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与误用C.使得妇女能够参与政事D.破坏了雅典公民参与政事的积极性17.《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条“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人)和解,则他本身应遭受同样的伤害”。
该材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A.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B.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C.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D.掺杂一些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18.《世界上下五千年》一书中在描述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时,对其中一次革命活动以“进口的国王”为题加以表述。
“进口的国王”是指A.查理一世B.詹姆斯二世C.威廉三世D.查理二世19.2016年4月21日迎来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90岁寿辰,她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下列有关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权利说法错误的是A.女王“统而不治”B.世袭君主,是国家最高权力象征C.王权受法律限制D.拥有对政府行政权的监督控制权20.美国国家教育部门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耐人寻味。
《共产党宣言》最初是A.《莱茵报》的核心文章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导思想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D.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指导性文件21.历史竞赛中,主持人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的回答是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B.欧洲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C.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D.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和实践活动22.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该讲话A.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便利美国经济上控制西欧C.有助于欧洲稳定与发展D.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23.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服曼对外宣布:“问题不在于说废话,而在于采取一项大胆的行动,一项建设性的行动……今天法国决定在欧洲建设方面,在与德国建立伙伴关系方面,采取第一个决定性的行动,其后果将使欧洲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这项建设性的行动是A.实现西欧与苏联的缓和B.接受马歇尔计划C.完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建立欧洲煤钢联营24.因西欧国家纷纷减持美元,2002年美元在国际货币储备体系中占比由2001年的71.4%下降到67%,西欧国家减持美元是因为A.美欧关系彻底恶化B.欧洲单一货币欧元启用C.美国霸权不得人心D.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建立25.1992年,在雅加达召开了第十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
以下是对该会议的报道,其中正确的是A.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B.正式接纳中国作为其新成员C.作为独立力量进一步加强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D.铁托、尼赫鲁是主要推动者26. 右图为某课学习小结的部分内容。
该课的主题应该是A.走向整体的世界B.马克思主义诞生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产生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7. 有法学家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罗马从共和国建立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产生的法律统称为A.习惯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28. 与梭伦改革相比,伯里克利时代被称为希腊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①担任官职的范围扩大,消除了财产资格限制②民主机构拥有最充分权力③解决平民参政之忧使民主政治落到实处④机构设置更加完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9. 美国当地时间2017年2月4日晚,美国国土安全部发表声明,根据联邦法官裁决,全面暂停实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入境限制令,恢复此前对待入境旅客的检查方式。
这一事件说明A.法院拥有制衡元首的权力 B.美国总统无权签署入境限制令C.美国的司法权高于行政权D.最高法院大法官拥有最高司法权30. 下列关于“华沙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有①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组织②其建立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③成立时的成员国包括蒙古、朝鲜和越南④解散于苏联解体前夕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1.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①石斧②耧车③骨镰④曲柄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下图是关于汉代牛耕技术演进的部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犁耕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B.一牛挽犁取代耦犁C.有利于农耕生产效率提高D.耦犁不适合小农经济33. 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是词或词组。
“关中农民”、“暗渠”、“竖井”、“明渠”、“干旱地区”等词或词组所表达的历史概念是A.“井渠法” B.郑国渠 C.都江堰 D.高转筒车34.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右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
这一水利工程是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白渠35.龙泉窑是中国“五大名窑”之一,素有“世界青瓷看龙泉”之誉,建国后周恩来特批“首先恢复龙泉窑的生产”。
其窑址在今A.河北省境内B.陕西省境内C.江西省境内D.浙江省境内36. 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B.绒棉、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37.从周代开始一直存在宵禁制度(禁止夜间活动)。
早晨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打开,日暮鼓声城、坊、市三门一齐关闭。
唐大和五年(831年)京城坊门“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
唐诗人王建(768-835)“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开成五年(840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
由此可见唐晚期①抑商政策开始改变②商业发展促使政策的调整③夜市已经比较繁荣④政府依然禁绝夜市A.①③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38. 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
……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
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
”这反映出A.草市中有夜市 B.江南市镇兴起 C.村寨出现草市 D.专业市场出现39. 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人工育茧和丝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