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部评估(2)

胸部评估(2)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区
收缩期
喷射样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舒张期
叹气样
心尖部
(6)心包摩擦音
• 心包摩擦音与心包摩擦感的产生方 式、临床意义基本相同。 • 前者用听诊辨别,后者用触诊感知。
五、血管评估
• 脉搏 • 血压 • 周围血管征:阳性多由于脉压增大所致 项目:水冲脉、枪击音、毛细血管搏动 征。 意义:阳性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动脉导管 未闭等。
(2)心 律 • 概念:心脏跳动的节律 • 正常表现:规则、整齐 • 心律失常 ①期前收缩:在规则心律基础上,突然 提前出现一次心脏搏动,其后有一较长间 歇。频发者多见于器质性病变(冠心病、 风心病、心肌炎及洋地黄中毒等)。 ②心房颤动 听诊特点: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 弱不等、脉率少于心率(脉搏短绌)。 临床意义:二尖瓣狭窄、冠心病、甲状 腺功能亢进症等。
(二)触诊 ①验证视诊内容的准确性。 ②发现心脏病特有的震颤和心包摩擦感。 ③判断有无左心室肥厚的指征,如抬举 性心尖搏动。常用方法是将中指、示 指并拢以指腹评估心尖搏动的准确位 置、强度、范围;亦可用手掌、手掌 尺侧评估有无震颤及心包摩擦感,准 确定位并判断心脏搏动的时期。
1.心尖搏动 在视诊基础上进一步确定心尖搏 动的位置及有无抬举性搏动。心尖 区抬举性搏动为心尖区徐缓而有力 的搏动,能使手指尖端抬起,搏动 范围较正常扩大,是左心室肥厚的 体征。
作业: 1.心脏的相对浊音界? 2.常见心脏瓣膜病变的 杂音特点?
谢谢
心音强度改变的临床意义
心音强度改变 S1增强 临床意义 运动、情绪激动、发热、贫血、甲亢、二尖瓣狭窄
S1减弱
S1强弱不等 A2增强 A2减弱 P2增强 P2减弱 S1、S2同时增
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房颤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高血压、主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肺心病、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肺动脉高 压 肺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4)额外心音: 是正常心音之外出现的病理性附加 音,但不同于心脏杂音。大多数在舒 张期出现,也可出现于收缩期。 • 舒张早期奔马律:心力衰竭、急性心 肌梗死、重症心肌炎等。 • 开瓣音:二尖瓣狭窄(提示瓣膜弹性 尚好、二尖瓣分离术指征)。 • 医源性额外音:人工瓣膜音、人工起 搏音。
(5)心脏杂音:指除心音和额外心音以外, 在心脏收缩或舒张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声音, 是由于血流加速或血流紊乱产生湍流或涡 流,撞击心壁,大血管壁,腱索、瓣膜等 产生振动所致。 常见原因有: ①血流加速剧烈运动、发热、贫血、甲亢 ②瓣膜病变: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是形 成杂音最常见的原因 ③异常血流通道: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 闭等 ④心室内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等。
思考题: 1.正常成人心尖搏动位于 A.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 B.第4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 C.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2.0~2.5cm D.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侧0.5~1.0cm E.第6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0.5~1.0cm 2.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最主要体征是 A.第一心音减弱 B.心尖区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C.可闻及第三心音 D.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分裂 E.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3.二尖瓣狭窄最具特征性的体征是 A.心尖部可扪及震颤 B.二尖瓣面容 C.心尖区 S1 亢进 D.心尖区可闻及局限的隆隆样 舒张期杂音 E.P2亢进并分裂
第四节 胸部评估
教师:周清倩
心脏解剖
四、心脏评估 心脏评估要求环境安静、光线充足、 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顺序依 次进行,重点是心脏听诊。 (一)视诊 1.心前区外形 隆起:先天性心脏病、大量心包积 液等。
2.心尖搏动 由心脏收缩时心尖向前冲击 前胸壁相应部位而形成。 正常(坐位) 位置: 第5肋间左锁骨中 线内侧0.5~1.0cm。 范围:直径2.0~2.5cm
靴形心
梨形心
烧瓶样
普大型
心脏以外因素: a.一侧大量胸腔积液、气胸:心界向健 侧移位。 b.一侧胸膜粘连、增厚与肺不张:心界 向病侧移位。 c.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心界向左 增大。 d.阻塞性肺气肿:心浊音界变小。
F:\心界改变.MPG
(四)听诊 1.心脏瓣膜听诊区及听诊顺序 心脏各瓣膜开放与关闭时所产生的声音 传导至体表最易听清的部位称瓣膜听诊区。 通常有4个瓣膜5个听诊区。 • 二尖瓣区(心尖区):心尖搏动最强点 • 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 • 主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 •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Erb区):胸骨左缘 第3肋间 • 三尖瓣区:胸骨下端左缘
(三)叩诊 心脏叩诊可确定心界。心脏左 右缘被肺掩盖处叩诊为浊音,边界 称相对浊音界;而不被肺遮盖的心 脏部分叩诊呈实音,称绝对浊音界。 心脏相对浊音界可反映其实际大小, 临床上长据此判断心脏的形状、大 小和位置。
心脏相对浊音界与绝对浊音界
1.叩诊方法及顺序 (1)叩诊方法:采用间接叩诊法,当被评估 者取仰卧位时,评估者左手板指与肋间平 行;取坐位时,评估者板指与肋间垂直。 叩诊力度需适中,用力要均匀。 (2)叩诊顺序:一般先叩左界,在心尖搏动 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当叩诊音由 清音变浊音处为心界标记点,自下而上, 逐渐叩至第2肋间;后叩右界,于右锁骨中 线肝上界的上一肋间开始,向内叩出浊音 界,逐渐向上叩至第2肋间。各肋间叩得的 浊音界逐一作标记,并用直尺测量其与胸 骨中线间的水平距离。 F:\叩诊方法.MPG
(3)心音
• 心音产生机制
F:\心音.MPG
第一心音S1:二尖瓣、三尖瓣关闭(收缩 期)。 第二心音S2: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关闭(舒 张期)。 第三心音S3:血流冲击室壁(舒张早期)。 第四心音S4:心房收缩(舒张末期)。 通常,只能听到S1、S2 ,S3可在部分青少 年中闻及,S4一般听不到,若听到S4则属于病 理性
异常
位置改变
①心脏疾病: 向左移位:右室增大。左下移位:左室增大。 ②胸腹部疾病: 一侧胸膜粘连增厚或肺不张,向患侧移位; 一侧胸腔积液或气胸,向健侧移位; 严重肺气肿时,向内、向下移位; 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向上移位。
强度改变
搏动增强:见于体型较瘦者、儿童、
心室增大、发热、贫血、甲亢等。 搏动减弱:见于肥胖者、扩张型心 脏病、肺气肿、心包积液、左侧大 量胸腔积液、气胸等。

S1、S2同时减 弱
运动、情绪激动、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肥胖、肺气肿、休克、心肌严重受损、心包积液等
心音性质的改变
• 钟摆律、胎心律:指S1失去原有的特 点,类似S2,当心率增快,收缩期与 舒张期几乎相等时,听诊酷似钟摆的 滴答声。 临床意义:重症心肌炎、大面积急性心 肌梗死。
心音分裂
正常情况下,听诊s1、s2为一单 音,若听诊闻及一个声音分裂成为两 个成分,称心音分裂。 • S1分裂:青少年、儿童、肺动脉高压、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 S2分裂:青少年、二尖瓣狭窄伴肺动 脉高压等。 F:\心音改变.MPG
• 1.水冲脉 • 2.枪击音 轻放听诊器膜型体件于股 动脉或肱动脉表面,可闻及与心脏搏 动一致、短促如射枪的声音。在此基 础上如将听诊器体件稍加压力,则可 闻及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期吹风样杂音, 称为杜柔(Duroziez)双重杂音。 • 3.毛细血管搏动征 用手指轻压被评 估者指甲末端或以清洁玻片轻压其口 唇黏膜,可见发白的局部边缘出现随 心脏搏动而有规律的红、白交替现象。
评估杂音要点
杂音部位:一般杂音最响部位即为病变 所在部位。 杂音出现时期:收缩期杂音(SM)、舒 张期杂音(DM)、连续性杂音。 杂音性质:吹风样、隆隆样、叹气样、 喷射样、鸟鸣样、机器样、乐音样等。 杂音的传导:即可沿血流方向又可经周 围组织传导。
杂音的强度:与血流速度、瓣膜口的狭 窄程度、异常通道或瓣膜口压力差、 心肌收缩力有关。 一般情况下: ①瓣膜口狭窄越重、杂音越响,超过某 一程度则杂音减弱 ②血流速度越快、杂音越强 ③异常通道或瓣膜口压力差越大,杂音 越强 ④心肌收缩力越强,杂音越强。
杂音强度
1级(Ⅰ、1/6):难听到 2级(Ⅱ、2/6):可听到 3级(Ⅲ、3/6):易听到 4级(Ⅳ、4/6):较响亮 5级(Ⅴ、5/6):很响亮 6级(Ⅵ、6/6):极响亮
常见心脏瓣膜病变的杂音特点
瓣膜病变
二尖瓣狭窄
最响部位
心尖部









收缩期
吹风样
左腋下
4.心脏听诊,先从哪里开始 A.心尖区 B.肺动脉瓣听诊区 C.主动脉瓣听诊区 D.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 E.三尖瓣听诊区 5.体检某病人,心率94次/分,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 率减慢,心尖部有舒张期杂音,心底部第二心音亢进。反 映有病理变化的特征是 A.心率 B.心律 C.呼吸 D.杂音 E.第二心音 6.关于听诊房颤的描述正确的是(多项选择) A.第二心音分裂 B.心律绝对不齐 C.心室率快而规则 D.脉率少于心率 E.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7.第一心音的特点包括(多项选择) A.音调较低 B.音响较强 C.低钝 D.在心底部最清楚 E.持续时间较长 答案:1.A 2.B 4.A 5.D 6.BDE 3.D 7. ABCE
心脏左界与右界的组成
F:\ .MPG
心 界 组 成
2.正常相对浊音界
右界(cm)
2~3 2~3 3~4
肋间
Ⅱ Ⅲ Ⅳ Ⅴ
左界(cm)
2~3 3.5~4.5 5~6 7~9
3.心脏浊音界改变及临床意义 心脏本身病变: ①左心室增大(靴形心):主动脉瓣关 闭不全、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②右心室增大:肺源性心脏病。 ③左、右心室增大(普大型):全心衰 竭、扩张型心肌病等。 ④左心房增大(梨形心):多见于二尖 瓣狭窄。 ⑤心浊音界随体位改变,坐位时呈烧瓶 状,卧位时心底部浊音界增宽:见于 心包积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