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

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

][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目录一、有轨电车的发展................................1、有轨电车发展的三个阶段.......................2、现代有轨电车的使用趋势.......................二、现代有轨电车的技术特征 ........................1、车辆性能优...................................2、运量大、造价低...............................3、舒适、方便...................................4、环保、美观...................................三、现代有轨电车的分类............................四、轻轨、现代有轨电车及BRT的比较 ................五、现代有轨电车的适用条件 ........................1、城市规模和客流量.............................2、城市经济条件.................................3、城市地形.....................................4、城市道路网规划...............................六、现代有轨电车的应用模式 ........................1、现代有轨电车成为整个公交的主体...............2、现代有轨电车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整合与协调...3、现代有轨电车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功能的延伸和补充七、欧洲有轨电车发展的经验 ........................1、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的适用范围...................2、现代有轨电车线路的建设方式...................3、我国发展现代有轨电车的启示...................八、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基本情况.....................................2、规划线路.....................................3、项目进展.....................................4、近期建设.....................................5、项目意义.....................................6、三大看点.....................................一、有轨电车的发展1、有轨电车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世界城市有轨电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自从1881年第一辆城市有轨电车在德国诞生以来,这种以轨道作为车辆导向的大运量的客运交通工具迅速得到发展。

在20世纪20年代, 仅美国的有轨电车线总长达25000 km。

1908年中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一个里程碑。

1909年以后在大连、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城市都相继修建了有轨电车,到了30 年代, 欧洲、日本、印度和我国的有轨电车有了很大的发展。

成为当时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交通工具。

第二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衰落阶段不久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发生了变化, 西方国家私人小汽车数量急剧增长, 大量的汽车拥上街头,机动性更好的公交汽车越来越普遍。

由于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旧式有轨电车行驶在道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合运行,又受路口红绿灯控制,运行速度很慢,正点率低,而且噪声大,加减速性能较差,有轨电车逐渐被无轨公交车辆所替代。

5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大城市都纷纷拆除有轨电车线路。

到60年代末,我国各大城市的有轨电车线路基本拆完,仅剩下大连、长春个别线路没有拆光,并一直保留至今。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重新定位、恢复发展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由于汽车数量的过度增加, 使城市交通又出现了新问题, 造成交通堵塞, 行车速度下降,空气污染和噪音严重,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解决以上问题,世界各大城市开始大力发展地下铁道。

但是地下铁道投资昂贵、建设周期长,给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带来了新的问题。

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 在人口密集的城市, 为满足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日益增长的需要, 并结合城市不同区域运量区别,除考虑修建地下铁道外, 又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地面轨道交通方式上来。

认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应根据城市特征和运量,采取具有不同运能、不同成本的轨道交通模式。

着手在改造旧式有轨电车的基础上, 利用现代技术, 改造和发展有轨电车系统, 开发出具有低噪音、低振动、省能源、能高速运行的高性能有轨电车, 并考虑与城市的整体环境相协调,出现了现代有轨电车系统。

到80年代, 国际上一些大城市已相继建成了现代化技术很高的现代有轨电车系统。

例如, 法国的南特市, 城市人口约45万, 1984年建成一条自东向西穿过市区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 也是法国首次建成的第一条现代有轨电车系统,平均旅行速度可达24 km/h;美国的萨克拉门托市, 市区人口约92万, 1987年3月建成一条穿越市中心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 全长29.4km;香港地区为了配合新界西部的经济发展, 修建了屯门至元朗的现代有轨电车线路, 于1988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 线路全长23km,平均旅行速度可达25km/h。

现代有轨电车的特点是具有高速性能,制动及加减速性好, 低噪音、低振动, 对周围环境影响也少。

同时由于车辆技术的改善, 舒适度得到了加强。

不论是从既有的有轨电车发展而来还是新建, 与建设地下铁道相比, 造价低廉。

所以近年来许多城市又纷纷转回来把注意力投到现代有轨电车系统上来。

利用现代高科技开发了新一代噪声低、速度高,走行部转弯灵活,乘客上下方便,甚至照顾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低地板新型有轨电车。

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声技术措施。

在速度要求较高的线路上,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处,进入半地下、或高架,互不影响。

对速度要求不高的线路,可与道路平齐,与汽车混合运行。

随着近年来环境和能源问题的不断突出,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兴起了恢复和建设有轨电车的高潮,目前仅法国就有十多个城市拥有轨电车,有二十多个城市的线路正在建设之中,建设里程和规模已远远超过地铁,而且发展趋势也丝毫不减。

在欧洲的大中城市中,有轨电车已成为了城市中非常普及的公共交通工具。

2、现代有轨电车的使用趋势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机动化的进程, 国内大多数城市的空间布局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

在国内大中城市中,新城区、开发区的建设成为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 这有利于现代有轨电车在城市中的使用。

1)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背景下,现代有轨电车的灵活多变特点能很好地适应连接新旧城之间以及新区内部的优质、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服务需求。

2)城市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考虑到城市交通投资的约束, 现代有轨电车能与其它轨道交通相互协调,共同承担城市的交通需求,以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竞争力,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3)在道路资源充分、施工条件良好的新城区,应尽量实现现代有轨电车路权专用, 以提高运行速度和断面运能, 实现快速、大容量的运输目标。

二、现代有轨电车的技术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轨电车无论从车辆性能、舒适性、环保要求和外观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进。

1、车辆性能优现代化的有轨电车车辆早已今非昔比,无论从牵引系统、制动系统和轮轨相互作用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有轨电车目前已普遍采用了交流传动技术,极大的改善了列车运行平稳性,甚至部分有轨电车采用了独立驱动的线性轮箍电机,不仅减轻了牵引系统的重量、提高了效率,而且进一步改善了轮轨相互作用,优化了列车的曲线通过性能,并满足20m以下的小半径曲线通行,轮轨磨耗和轮轨噪声大大降低。

采用了微机控制的电控制动系统,可以完全满足复杂路面的行驶要求。

现代有轨电车大多采用了低地板结构,通常有70%低地板和100%低地板结构,目前最低地板可达到180mm以下,而且可以根据不同气候、不同路面调整高度,以满足各种工况的行驶要求,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车辆地板面的高度,有轨电车通常不必考虑车站站台的设置,可以满足残疾车辆上下车要求。

新型有轨电车平均时速可达20公里,比城市中公交车平均时速快30%。

现代有轨电车与旧式有轨电车的不同之点主要是它不但具有鲜明的现代化外貌色彩,而且车辆轻、速度快(轴重仅9t左右)。

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能虽不及地铁系统,但远远高于一般公交车辆,由于其造价低,灵活性好,对车站要求低,车站也可以变动,故更方便乘客。

可以满足城市街道的复杂布局要求。

有轨电车的车辆宽度通常可以根据城市道路可容纳性进行限制。

2、运量大、造价低新型有轨电车的运输能力介于轻轨和公交车之间,能达到1.0~1.2万人/h,属于中运量的城市公交系统,比公交车的运能高出一倍以上。

有轨电车的一般为两节或三节车厢编组,但它可以根据运能,调整改变车辆编组,增加或减小每列车的编组,满足不同的运输需求。

现代有轨电车的技术含量极高,车辆造价有时会高于地铁车辆。

但由于有轨电车通常在地面行驶,对车站的要求远远低于地铁系统,其爬坡能力和曲线通过远远优于地铁,可以与汽车共用道路,因此有轨电车对车站和线路的要求不高,机动性很好,基本建设投资很小,不包括车辆,每公里建设投资约1000万元至2000万元,综合造价大大低于地铁系统,每公里造价仅为地铁的1/6,而且运营费用也比地铁低得多。

因此具有初期投资小和运营效益高的优势。

3、舒适、方便从国外有轨电车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车辆在轨道上行驶,运行条件优于公交汽车,使用寿命远远高于公交汽车,车辆的制造工艺要求也比较高,车厢的外观和内部环境较好。

由于采用了交流传动和微机控制制动技术,并且在平顺较好的轨道上行驶,通常不会像公交汽车产生急转弯或急刹车等现象,车辆在运行时由于加速和制动产生的加速度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其平稳性和舒适性明显优于公交汽车,与地铁车辆相当。

现代有轨电车车辆采用了宽大的门窗,视觉效果比较好。

现代有轨电车的一个最大特点是采用了低地板结构,车辆地板与道路街沿高度基本持平,乘客的上下车非常方便,残疾车不必采用辅助器件也可以直接上下车,由于车辆对停车站台没有特殊要求,停靠时不需要专门的车站设备,机动性较强。

4、环保、美观现代有轨电车在城市中得到推广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他的环保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