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精品物流课件】物流管理与配送.pptx
【精品物流课件】物流管理与配送.pptx
地向需求地的物理转移,是创造时间性、 场所性的经济活动。”也有的日本学者把 信息流通和情报也合并到物流定义中去, 例如,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在定 义物流时说:“在物资流通中加进情报流 通便称之为物流。”这与中国把物流定义 为“实物形态上的流动”不尽相同。 日本的物流概念产生以后,出现了一些 物流研究机构,比较有名的是日本物的 流通协会和日本物流管理协会。为了提
理论,并将其运用到战时的物资运输、 补给、屯驻等全面管理。此时的“后勤” 是指将战时物资装备的生产、采购、运 输、配给等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运 作,以此保证物资装备补给费用最低、 速度最快、服务最好,保证战争的胜利。 战后,后勤理论引入了工业和商业,被 人们称之为“工业后勤”、“商业后勤”, 这时,后勤包含了商品生产过程和商品 流通过程的的物流。
最终达到满足客户的需求。换言之,“后 勤”意味着:按要求的数量以最低的成本 送达到要求的地点,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作为基本目标。
这一定义与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定义类 似。但日本合并后的后勤系统协会放弃 了日本人最先翻译的“物流”,既不用“物 流”也不用后勤,而直接用“Logistics ” 的英文注音(片假名),这种现象说明
流体的结构是经营者比较关心的问题,比如 连锁超市、百货商店等都在商品结构的确定 与高速调整上在做文章。物流渠道中流动的 是各种各样的流体,但是特定的经营者必须 根据其经营目标定位来合理确定其流体的规 模和结构,物流部门研究流体的结构就可以 为经营者优化商品生产和经营品种结构提供 依据。
载 第一类是基础设施。如铁路、 公路、水路、港口、车站、机 场等,它们大多是固定的。
日本的物流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直接从 Physical Distribution翻译过来的,当 时译为“物的流通”。20世纪80年代中期, 日本开始采用Logistics一词。现在的日 本已经成为世界上物流最发达的国家之 一。
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经济界很少使用 “物流”一词。在1983年出版的《经济大 词典》初次编入了“物流合理化”的词条, 解释为“合理组织物资流通,以提高经济 效益的各种措施的总称。包括合理包
物流管理与配送
物流与现代物流 物流管理 物流合理化 配送及其类别 配送中心
物流与现代物流
一物流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一词产 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1935年美国销 售协会对物流进行定义:“物流是指从生 产到消费,在物质资料的销售和服务过 程中所伴随的经济活动。”在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围绕战争供应,美国根据战时 需要,建立了“后勤”(Logistics)
高物流效率,促进物流发展,两协会于 1992年6月合并成立后勤系统协会,将 物流改和称后勤,并且该协会名称中的 “后勤系统”几个字并没有翻译成日本文 字,而是直接用注音。该协会专务理事 稻束原树于1997年在“这就是后勤”一文 中对“后勤”下了定义:“后勤”是一种对 于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有效率流动 进行规、实施和管理的思路,它同时协 调供应、生产和销售各部门的个别利益,
计划流向,指根据流体经营者的商品经营计 划而形成的商品流向,即商品从供应地流向 需要地;
于:第一,物流比传统的物资储运所涵 盖的内容更为广泛。物资仓储运输仅仅 是指储存、运输等两个环节,而物流则 是一种综合物流,除流通过程 中的物流
外,还包含为生产服务的生产供应物流、 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以及 相关信息活动等。第二,物流更注重生 产、采购、运输、储存、物料搬运、包 装以及信息等流动的系统整合,从而达 到整个物流活动的整体最优化。而物资
装、合理仓储、合理运输、合理保管, 以及合理为用户服务等”。1988年出版 的《物资管理知识手册》中,在把流通 过程分解为物流、商流、货币流和信息 流,指出物流是“物资在卖方和买方之间 实物形态上的流通过程”。实际上,在物 流概念传入中国之前,在社会经济活动 中就一直存在着物流活动,如,物资仓 库运输活动等。但是,物资仓储运输活 动并不能涵盖物流的本身。主要在
用Logistics代替 Physical Distribution, 不仅仅是词语上的替换,而且从概念所 反映的经济活动内容及概念的覆盖面上 全面替换,这就意味着从更加广泛的领 域考虑物流问题是当今物流发展的趋势。
流体
三 物
载体
流
流向
六
要
流量
素
流程
流速
“流 体”是物流中的物,具有自然属性和 社会属性。根据它们可以计算出流体的 价值系数:V=P/T或V=P/C,其中,V 表示每立方米体积或每吨商品的价值, 单位是元/立方米或元/吨;P表示商品价 值;T表示商品重量,单位是吨;C是 商品体积,单位是立方米。该系数可以 反映商品的贵贱和生产过程的技术构成, 对物流部门确定物流作业方案,对货物 保险条款的确定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二类是设备。如车辆、船
体
舶、飞机、装御搬运设备等, 它们大多是可移动的。
物流学科研究载体的结构、规模, 尤其要研究物流载体的网络结构、 技术进步等,比如要研究物流中心
或配送中心网络的选址、载体的定 位和跟踪、载体运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度的提高、 载体的配套等问题。
流
自然流向
计划流向 市场流向
实际流向
向
自然流向,指根据产销关系所确定手商品流 向,这表明一种客观需要,即商品要从产地 流向销地;
仓储运输只注重自身环节的最优化。
二物流的概念
随着物流概念的国际化,物流的内涵和 外延有了新的发展。目前,绝大多数国 家采用了后勤( Logistics )的概念, 但对物流的理解和概念的表达方式尚存 在一定的区别。
1980年,美国后勤管理协会定义:“物 流是指有计划地对原材料、半成品及成 品由其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流通活动。 这种流通活动的内容,包括为用户服务、 需求预测、情报信息联络、物料搬运、 订单处理、选址、采购、包装、运输、 装卸、废物处理及仓库管理。”日本学者 比较重视物流经济效益的研究,把物流 的价值属性反映在定义中。日通综合研 究所定义是:“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