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练习题(带答案)锦瑟》练习题一、文言文翻译攘鸡戴盈之(宋国大夫)曰:“什一(税率十分抽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二、诗词鉴赏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三、文言文阅读张辽字文远。
雁门马邑人也。
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
少为郡吏。
汉末,并州剌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
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
还,进败,以兵属董卓。
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
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
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数有战功。
迁裨将军。
袁绍破,别遣辽定鲁国诸县。
与夏侯渊围吕豨于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
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
辽欲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
”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
”豨乃许降。
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
豨欢喜,随诣太祖。
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
”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也。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七千余人屯合肥。
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
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诸将皆疑。
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李典亦与辽同。
于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天大战。
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
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
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
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自旦战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众心乃安,诸将咸服。
权守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辽率诸军追击,几复获权。
太祖大壮辽,拜征东将军。
建安二十一年,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
乃增辽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张辽传》)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从事:刺史的下属官史B.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也。
”谢:感谢,道谢C.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比:等到D.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椎:名词活用为动词,用椎击杀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以: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乃悉国中兵以拒秦B.乃:众心乃安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C.为:布为李傕所败君为我呼入之,吾得兄事之D.与:护军勿得与战吾与汝毕力平险3.下列句子正面体现张辽胆识的一项是()①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②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③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④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⑤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⑥太祖复征孙权,到合肥,循行辽战处,叹息者良久A.①⑤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⑥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辽之所以敢“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是因为吕豨已与张辽暗中约降,所以是万无一失的。
B.张辽约降吕豨一事充分体现了他的见识与胆略,当曹操责怪他“此非大将之法”时,他的回答表现了他不居功的优秀品质。
C.“‘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充分显示出了将士们对张辽的信任,也传神地写出了张辽勇猛无敌的英雄形象,后文“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也为此作了有力的注脚。
D.张辽先后在丁原、何进、董卓、吕布和曹操手下做过事,最终在曹操麾下成为一代名将。
答案一、文言文翻译宋国大夫戴盈之说:“税率十分抽一,免除关卡和市场的赋税,今年还办不到,先减轻一些,等到下年然后实行,怎么样?”孟子说:“现在有个每天偷邻居一只鸡的人,有人告诉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他便说:‘预备减少一些,先每个月偷一只,等到下年就完全不偷了。
’如果知道这种行为不正当,便应赶快停止下来,为什么要等到下一年呢?”二、诗词鉴赏1.“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三、文言文阅读1.B(谢:道歉)2.D(D都是“和,同”A用;来B才;于是,就C被动;替)3.B(①不表现胆识,⑤⑥是从孙权和曹操的角度侧面来表现张辽的)4.A(吕豨与张辽并未约降,是张辽看出吕豨“犹豫”“不力战”有归降的意思)参考译文:张辽宇文远,雁门马邑人也。
本是聂壹(西汉武帝时商人,曾发动[马邑之谋],向匈奴进行诱敌战,可惜失败告终)之后人,为了避怨,遂改张姓。
张辽少年时便已举郡使。
汉季之期,并州刺史于原以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辽带兵往赴京都。
何进又遣张辽往河北募兵,其得千余人。
辽募兵未还,而京中何进已因剿宦失败而死,因此张辽所领兵尽归董卓所有。
董卓死时,张辽统兵归属於吕布,迁任骑都尉(相当於骑兵队长,地位略低於将军)。
后来,吕布为李傕所击败,张辽跟从吕布往东奔至徐州,领鲁相、北地太守等任,时年二十八岁。
又后来,曹操破吕布於下邳,张辽部领吕布军余众归降,被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一代名将张辽,至此方觅明主。
张辽从曹操以后,随军征讨,数有战功、累迁裨将军。
及曹操献策败袁绍时,别遣张辽镇治鲁国诸县。
后来张辽与夏侯渊同围吕豨於东海,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众人商议先引军而还,但张辽却向夏侯渊说:数日以来,辽每次行於重围外时,吕豨都会特别看著我。
而且其军所发矢石越来越稀少,此必是吕豨心内犹豫不定,所以才不求力战。
辽希望能挑试一下他,并与之洽谈,倘若可以成功诱使吕豨下山,不是很好吗?於是命人向吕豨说:“曹公有命,使辽为其传达”。
吕豨果然下山与张辽对话。
张辽便说:“曹公神武,正欲用德政怀兼四方之众,所以称依附曹公者皆能受人赏。
”於是吕豨便答应投降。
张辽知其肯降,于是只身上三公山,入吕豨家中,并拜候其家人。
吕豨见辽如诚而无诈,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
曹操先遣吕豨还东海,随后训责张辽说:“莽然只身赴敌巢穴,这不是大将所为。
”张辽却拜答道歉道:“因为您的威信在四海之内都很著名,我奉您的旨意,吕豨一定不敢害我们。
”当曹操征孙权无功而还时,任命张辽与乐进、李典等部领七千余人马屯守於合肥。
后来曹操往征张鲁,先教护军薛悌,付其一书署名急函往合肥予张辽,上有字样云“贼至乃发”(贼军来到便拆信阅之)。
不久东吴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围合肥,合肥诸守将乃共同拆信视曹操所教,信中言道:“若孙权军一到,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不得与战。
”诸将皆为此感到疑惑。
此时张辽便说:“曹公远征在外,待其救兵来时,敌军必定已攻破我们了。
所以曹公教我等众将,待敌军来合便逆(迎)而击之,摧折笔军锋锐,以安众人之心,然后方可坚守。
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须疑惑?”而李典亦与张辽持相同意见。
於是张辽在夜间募集敢於逆击敌锐之士,共八百人,於是开剥牛只让将士饱食,准备明日大战。
天尚未亮,张辽被甲持戟,独自先登直陷敌阵,立杀数十人,斩其二将,并於阵中大呼己名,然后突击冲入重垒,直至孙权麾旗之下。
孙权见状大惊,其众手足无措,不知所为,只得走登於高丘之上,仅以长戟自守而己。
张辽见敌军退避,便叱喝孙权,挑衅他下来对战,孙权惧而不敢动;及至望见张辽所领之兵原来甚少,於是忽聚众军数重围困张辽。
张辽于吴阵左右突围,直前急击,其围不禁冲撞而开,张辽将领麾下数十人得以脱出。
但阵中尚有作众末出,皆号呼张辽道“将军舍弃我们了吗?”张辽复又还入重围,救出被困余众。
孙权人马皆望风披靡,没有敢当张辽之将。
自朝辰战至日中、吴军锐气为张辽所夺,魏军此时还城修业进行守备,众心方才安然下来,诸将对张辽所为均表叹服。
孙权攻击合肥十余日,城不可拔,於是还军退师。
张辽率诸军乘势追击,差点可以再有擒获孙权的机会。
曹操闻此,大壮张辽的表现,拜辽为征东将军。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复征孙权。
到了合肥,曹操循行视察昔日张辽作战的地方,赞叹良久。
于是增加张辽手下兵,多留诸军徙屯居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