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5.3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公开课
5.3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公开课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解决措施: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四、总结
依据的理论
数学广角作为实验教材的一个新增部分,以数学思想这条主线为明线,最大特点是引导学生的探索,抓住关键揭示方法。研究预设教师会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如排列组合中的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数字编码的结构和含义、抽屈原理等;学生接受数学思想的有效性,如化繁为简、列举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法、假设法等方法,渗透和广泛应用符号思想、模型思想、极限思想、统计思想、类比思想。拟创新运筹思想、集合思想、归纳思想,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
3、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4、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四: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2、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未知数(即字母),这就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学校中和镇勐蚌完小学科数学年级五年级备课教师郭大奖
章名称
第五单元课题:解简易方程
方程的意义
计划学时
1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让学生学习了用字母来表示数以后来学习的,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方程,方程的意义
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字母表示数,同时掌握了加减乘除的意义来学习。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什么是方程
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体验。
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
小结什么是方程
让学生熟记定义
教学过程(含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预设)
一、导入新课:
1、在下面的算式的○里填上“>”、“<”或“=”。
3×6○197○1.8+5.22.5÷5○2×0.25
24+11○11+243.9—3○4÷515×8+2○120+2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要,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五、作业:练习十一第1题。
板
书
设
计
方程的意义
50+50=100 等式
1只空杯子=100克 100+X>200 100+X<300100+X=25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小结:像7=1.8+5.2,2.5÷5=2×0.25,24+11=11+24,15×8+2=120+2这样的式子都叫做等式。你还能举出哪些等式的例子?
2、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教学目标
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体验。
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
结合课文内容和教学程序,作为课堂导入。
结合解题思路和方法,演示计算过程。
方程的意义
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体验。
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
结合解题思路和方法,演示计算过程。
结合解题思路和方法,演示计算过程。
8、摆一个正方形用()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用()根小棒,摆……
摆a个正方形用()根小棒。
如果这样摆,摆a个正方形用()根小棒
9、自己写几个方程,会判断什么是方程。
教
学
反
思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让学习掌握方程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探究新知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解决措施: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理解题意,发现规律。
比B多3.7的数()18个A的和()
X除以20的商()A减去C的差的7.1倍。
比X的5倍多11.2的数()
4、2004年亚洲人口约39亿,比欧洲人口总数的5倍还多4亿,欧洲人口大约有多少?
5、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队共获32枚金牌,比1998年汉城奥运会的7倍少3枚,1998年中国队共获得多少枚金牌?
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有两大要素:①必须是等式;②必须含有未知数。
考点追踪和典型例题
1、苹果重X千克,西瓜的重量是苹果的4倍,那么4X表示(),X+4X表示()。
2、乙数比甲数少B,甲数是X,乙数是(),如果乙数是X,甲数是()。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