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质量模拟测试九年级语文2018.4本试卷分试题和答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
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
试卷满分为13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5 分)1.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10 分)①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八则)②▲,札札弄机杼。
(古诗十九首)③▲,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④东风不与周郎便,▲(▲《赤壁》⑤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⑥▲,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⑦杜甫的《望岳》一诗中,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达诗人攀登人生顶峰抱负的诗句是:“▲,▲”。
2.根据拼音写汉字(3 分)①jīn ▲持②狭ài ▲③面面相qù▲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我伫立在太湖边,遐想自己乘坐着一叶小舟,在水光潋.滟.的湖面上任意飘荡。
B.诗词大会让观者徜.徉.于诗词歌赋间,感受着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C.目前,各大城市共享单车炙.手.可.热.,人们只要拿起手机扫码,即可解锁骑行。
D.某些媒体与其捕.风.捉.影.地瞎搞八卦,不如切实关注民生,弘扬社会的正能量。
4.下列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项是(3 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A.阙:同“缺”。
B.自:在。
C.绝:断。
D.奔:奔驰的快马。
5.下列关于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他调皮地喂猫吃药,他义气地替人受罚,他勇敢地指证凶手,他沉着地走出山洞。
B.《朝花夕拾》中的保姆长妈妈,她会讲美女蛇和“长毛”的故事,她一脚踏死可爱的隐鼠,她买来绘图的《山海经》,她默默静候鲁迅背诵《鉴略》。
C.《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赐给观音菩萨“金紧禁”三个箍儿,紧箍儿戴在孙悟空头上,禁箍儿收了守山大神,金箍儿收了红孩儿。
D.《水浒传》中打过老虎的人物有:景阳冈打虎的英雄武松,沂岭杀四虎的黑旋风李逵,桃花山射中一只老虎的打虎将李忠。
6.阅读《西游记》第六十五回节选,回答问题。
(3 分)行者看罢,回复道:“师父,那去处便是座寺院,却不知禅光瑞蔼之中,又有些凶气何也。
观此景象,也似雷音,却又路道差池。
我们到那厢,决不可擅入,恐遭毒手。
”唐僧道:“既有雷音之景,莫不就是灵山?你休误了我诚心,担搁了我来意。
”行者道:“不是,不是。
灵山之路,我也走过几遍,那是这路途?”……行者道:“不可进去,此处少吉多凶。
若有祸患,你莫怪我。
”三藏道:“就是无佛,也必有个佛像。
我弟子心愿,遇佛拜佛,如何怪你?”即命八戒取袈裟,换僧帽,结束了衣冠,举步前进。
(1)请根据文段中的对话描写,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
(2 分)答:▲(2)唐僧师徒在小雷音寺遇到了哪个妖怪?它有三样宝贝,请写其中的一个。
(1 分)答:▲二、阅读与赏析(共45 分)(一)(14 分)冯唐为中郎署长,事文帝。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
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
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
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当是之时,赵几霸.。
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
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
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
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
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7.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后会赵王迁立”中“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其.真不知马也B.欲穷其.林C.不能名其.一处也D.断其.股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冯唐有真知灼见,他认为文帝虽然得到了廉颇、李牧,但没有好好任用。
B.冯唐性情耿直,敢于直谏,他认为法令太严明,奖赏太轻,惩罚太重。
C.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他遇到了善于纳谏的贤君。
D.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①召唐让.曰让:▲②赵几霸.霸:▲③坐.上功首虏差六级坐:▲④文帝说.说:▲10.翻译下列句子。
(4 分)①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译:▲②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译:▲(二)(4 分)如梦令苏轼为向东坡①传语,人在玉堂②深处。
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
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注】①东坡:苏轼被贬黄州,垦辟故营地数十亩,命名为东坡,耕其中。
②玉堂:翰林院。
此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东坡后又到京城做翰林学士时。
11.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4 分)(1)词中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2 分)答:▲(2)词中的两个“归去”,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 分)答:▲(三)(9 分)黄花也可遍地金①苏轼初读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菊花敢与秋霜鏖战,显然只枯不落。
于是,他随手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待调任黄州后,苏轼偶入菊园,只见满地金黄、枝头无一朵枯花,顿觉汗颜。
②见惯了“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误以为天下菊花莫不如是,并不存在落瓣的菊花,无意间便坠入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窠臼。
好在苏东坡勤于观察、善于自省,最终成就了一段知错辄改的佳话。
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在整个世界面前,个体的智慧和经验总是很有限的。
如果任凭直觉行事、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容易像东坡赏菊那样,被主观臆断的迷雾遮蔽双眼。
③俗话说,眼见为实。
但由于客观事物十分复杂,主观判断存在局限性,有的时候,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历史上,孔子就曾只见果、未见因,误以为弟子颜回偷食了米饭。
正如孔子事后所感慨的,“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现实总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人仅仅依靠一时一地的观察就匆忙作出结论,势必容易不理性、不科学,经不起实践的检验。
④尽管如此,现实中仍有不少人或多或少沾染着主观、武断的习气。
有的父母自诩“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无视孩子的兴趣禀赋,一厢情愿地为孩子规划人生;有的人总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不愿静心思考,动辄乱贴标签、传播谣言,频频陷入误区;有的年轻人笃信读书无用论,以偏执替代奋斗,结果一事无成……对个人而言,主观臆断、自以为是可谓成功的天敌;对社会而言,这又何尝不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因子?⑤哲人有言,“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
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是隐藏在每一个人身边的破坏者。
立足最真切的实际,干事创业才能找寻到真正的良方。
⑥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不看尽“寿客金英”,怎可知黄花也可遍地金?跳出教条的藩篱、突破程式化思维,多察实情、多听心声,拥抱广阔的社会生活,我们把握的将是多元多变的实际,赢得的则是更有价值的人生。
12.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分)答:▲13.文章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 分)答:▲14.请说说文章题目“黄花也可遍地金”的妙处。
(3 分)答:▲(四)(18 分)一平方米的爱王伟锋①冬子回到村里的时候,天色已近黄昏。
夕阳挂在低处的山脊,像一枚熟透的秋柿,又大又圆,惹人馋。
余晖把半边天空渲染得无比壮丽,流瀑般飞泻下来的霞光,映衬着远远近近袅袅升起的炊烟。
终于到家了!冬子深吸了一口山里熟悉的空气,不由自主加快了脚步。
②娘已经接到了冬子要回来的消息,早早准备儿子回家的第一餐饭。
乡里的风俗,送行的饺子,接客的面。
擀面条,可是娘的看家本领。
面粉是自家地里的麦子磨的,和面时,娘还特意加了鸡蛋,将面团子揉捏了一遍又一遍,只为吃起来筋道。
炒好的小鸡肉,配上清早采摘的新鲜野蘑菇,再淋上一勺子的小磨香油,那个香哟!这些,可是冬子小时候的最爱。
那时候,家里虽然穷,但每个月,娘总要东拼西凑地做那么一两次,给儿子解解馋。
③想起儿子小时候的馋样,娘忍不住“噗”的一下笑出声,两只和面的手,更加欢快地上下舞动起来。
爹正往火塘里加柴,听到娘的笑声,也嘿嘿地跟着乐。
④傍晚,冬子脚步急切地进了家门,扯嗓子喊一声娘,又喊一声爹,喜得爹和娘几乎同时从灶屋里跑出来,一起看着冬子笑。
娘麻利地解下围裙,要给儿子扑打身上的灰尘,被冬子笑着拦下了。
爹颤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水,让儿子洗手洗脸,边走边趔趄。
冬子忙跑过去,接过水盆放地上,又搬个凳子给爹坐。
⑤爹的腿脚不好,冬子考上高中那年,爹去百里外的小煤窑打工,刚去不到一个月,小煤窑冒顶,爹砸伤了一只脚,虽经医生全力救治,终是落下了永久的残疾。
想起往事,冬子的嗓子眼便堵得慌,觉得愧对爹娘。
⑥如今,自己大学毕业在城里有了工作,也谈了女朋友,是该让爹娘过上好日子了。
只是,眼下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婚房还没有着落。
⑦冬子接替爹烧火,将火烧得旺旺的,红舌头一样的火苗欢快地舔着锅底。
娘手巧,面条很快做好了,一家人围着火塘子,哧溜哧溜,响声四起。
冬子恍惚又回到了童年,找到了儿时的感觉。
⑧冬子几次想提起自己在城里买房的事,但看看娘鬓边的白发和爹布满沧桑的脸,只好欲言又止。
那些早已打好腹稿的话语,分明在喉咙眼里蠢蠢欲动,冬子却卷着舌头,硬生生地把它们和着面条,吞咽进了肚子里。
⑨前不久,女朋友看中了一套房子,俩人找同事同学帮忙,该借的都借了,首付还差不少。
俩人拿出上中学时攻克数学题的劲头,算来算去,仍是无解。
实在没辙,女朋友要他回山里找找答案。
⑩吃过饭,一家人坐在炕上拉家常。
娘问得多,冬子回答得少,嘴里嗯嗯应着,眼睛心不在焉地瞟着屋角的小电视。
山里信号弱,电视画面蒙上了一层雾状的雪花。
娘眼睛花,但心不糊涂,她看得出,冬子这次回来,有心事。
这一点上,爹不如娘。
娘不满地飞了一眼爹。
爹却只顾着高兴,儿子回来了,不知道说啥好,就吧嗒吧嗒地抽旱烟,于是,只好一阵又一阵剧烈地咳嗽。
⑪山里人休息早。
冬子辗转反侧,枕着爹的鼾声,刚要入眠,女朋友的短信忽然来了,追问买房子筹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