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赏析
关于论语八则赏析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八则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语八则赏析:文学常识《论语》是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和编纂,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共20篇,与《孟子》《大学》和《中庸》合称为“四书,是儒家学说的典籍。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作品《春秋》,鲁国人。
论语八则赏析:课文分析1、翻译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措;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充满疑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就是聪明智慧。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替别人谋划事情是否尽心竭力了?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认真复习了?2、理解默写: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④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⑤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出自《论语八则》的成语:有朋远方来、三省吾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学而时习是将所学加以运用,从中得到生动的感受,体验到实践的乐趣。
“有朋自远方来就可以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与之交流,论辩吸纳,体验分享的乐趣。
有人喝彩可喜,无人喝彩也无妨。
“人不知而不愠就是在不被认可不被尊重的寂寞中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悠然自得,体验孤独的乐趣。
4、从“一日三省的做法中,你悟出的成才之道是什么? 答:曾子“一日三省,拷问自己对人对事的态度,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都要尽心竭力,这是很高的自我行为规范。
曾子之所以成才,应归功于这种严于律己的生活态度。
成才的因素有多种,自身实力是最核心的因素。
如何让自己实力过人呢?不断自省和及时改过是非常必要的。
盲目的自信带来的只能是行为过当和虑事不周。
5、律己修身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即使遇到不知己者、不贤者和不善者也要不担忧、内自省和自改之。
你能这样做吗?如果能,做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如果不能,困难是什么?答:“遇到不知己者、不贤者和不善者也要不担忧、内自省和自改之能这样做的前提是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具有“推己及人,仁爱待人的人生态度。
这是很难达到的精神境界,常人的困难正在于无法放弃对他人的苛求,无法摆脱嘲笑他人的市井心态,当然就无暇顾及自己应怎样做。
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答:“朋指志同道合的人,孔子认为只有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问题,才能有无穷的乐趣,这样有利于增长知识,完美自己的学说和人格,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的精神。
7、一部《论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丹以学者的身份讲心得,使《论语》中的简单道理,穿越千古尘埃,浸润万千百姓。
请结合自己学习或成长的经历,谈谈你对《论语》中某一则的独特感受。
答:“三人行,则必有吾师焉。
俗语有言,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是无止境的。
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所以,我们要养成不耻下问的好习惯,只要是知识,做人等方面
能够给我们启迪的,我们都应该向其学习,并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联系实际个性解读即可。
此答案仅供参考) 8、除了所学的八则论语,你还知道哪些《论语》中的语句,请写出来。
(至少两句) 答:“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9、我们可以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成几点? 谈学习态度:(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谈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谈修身做人:(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10、请你摘录两个与“诚信有关的古代著名的故事。
答:商鞅“立木为信,刘邦“约法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