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泄露事故应急处理ppt课件

核泄露事故应急处理ppt课件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研究所
二、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 事故应急处理 1、灭火 急救 首先集中压制汽轮机大厅屋顶的火焰, 有效阻止其 向邻近的其他机组蔓延
2、封堵反应堆爆炸缺口 封堵材料为硼、石灰石、铁砂、黏土和铅组成的混 合物,通过直升机向反应堆投放5000t灭火材料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研究所
核泄漏和事故应急处理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研究所
一、核泄漏与核辐射
• 核泄漏又称为核熔毁或熔毁,是核反应堆因无法及时冷却 而熔化造成的损毁。堆芯熔毁后可引发具有放射性的物质 外泄,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健康。核泄漏虽也可指使用 核动力的航海器具(如潜艇或航空母舰等)所发生的灾害 ,不过一般是指用核电站内发生的核熔毁事件 。
际核事件分级表列为第7级) • 2011年 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日本福岛县,国际核事件
分级表列为第7级)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研究所
二、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 切尔诺贝利事件 在1986年4月26日的凌晨1点23分乌克兰普里
皮亚季邻近的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第四号反应炉 发生了爆炸。后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 量高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涵盖了大面积区域。 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的 400倍以上 。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研究所
一、核泄漏与核辐射
• 核泄漏主要原因 就是核子反应炉核心冷却系统故障,导致控制辐射的相
关设备失常 。熔毁最主要是由核反应堆的冷却系统发生故 障或因外界因素自动停止运作,导致控制核裂变速率的相 关设备失常。当所包覆的锆锡合金(Zircaloy)超过两千 多度的熔点,便可能使反应炉燃料棒中的核燃料如氧化铀 外泄出燃料棒。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研究所
•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事故前
事故后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研究所
二、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 事故原因 由于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特别是关闭了反
应堆的应急安全系统)和反应堆设计中的固有缺 陷(如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高的正反应性),使得进 入反应堆堆芯的冷却水的温度和流量发生急剧变 化,导致多数连接锆燃料孔道和冷却水进口钢管 的接头损坏,一回路里的高压冷却水大量泄漏,并 立即变成蒸气,发生蒸气爆炸。爆炸将整个反应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研究所
一、核泄漏与核辐射
• 核泄漏的危害 核泄漏一般的情况对人员的影响表现在核辐射,也叫做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 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 核辐射是指来自于原子核的辐射。影响人类的核辐射主要 有三种,即α、β、γ射线。 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组成的粒子流。它质量大且带电荷多 ,但穿透物质的能力弱,射程也短,只要用一张普通的纸 就能挡住。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研究所
二、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5.被迫对外通报事故信息 在控制放射性释放的过程中, 受高空气流影响, 放 射性烟云一直向北飘移、沉降, 在苏联国土内外 形成了一个放射性物质沉降地带。放射性烟云到 达瑞典上空。瑞典一家核电厂侦测到了升高的放 射性, 初步判断放射物来自境外。瑞典政府通过 外交渠道质询苏联政府, 但苏联方面没有任何回 应。直到 4 月 28 日晚 9 时, 苏联政府首次正式向 世界发布有关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简要消息, 对详 细情况未作任何说明。
• INES将事件分为7级。
1—3级称为“事件”,4—7级称为“事故”,没有安全意 义的事件则称为0级。各事件按照严重性递增进行排列。 其中,事件又分为异常、一般事件和重大事件。事故分为 影响范围有限的事故(4级)、影响范围较大的事故(5级 )、重大事(6级)和特大事故(7级)。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研究所
雷姆(rem)
希[沃特](Sv)
1Sv=100rem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研究所
一、核泄漏与核辐射
• 为了在世界范围内有一个与媒体和公众就发生的核与辐射 事故(事件)及其特征、后果进行沟通的共同尺度,国际 原子能机构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制定了国际核 与辐射事件分级表(INES )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研究所
一、核泄漏与核辐射
• β射线是由高速电子组成。与α射线相比它有较大的穿透力 ,能穿透皮肤的角质层而使活组织受到损伤,但它很容易 被有机玻璃、塑料或铝板等材料所屏蔽。其内照射的危害 也比α射线小。
• γ射线与X射线类似,也是由看不见的光子组成的。它的穿 透力最强,能穿透一米多厚的水泥墙,一个能量为1MeV 的γ射线就足以穿透人体。因此在外照射的防护中对γ射线 的防护最重要。但由于γ射线是不带电的光子,它不能直 接引起电离,所以它对人体内照射的危害要比α、β射线都 小。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研究所
二、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堆堆芯抛上至少16 m高的空中。这时堆芯完全失 水,反应性以极快的速度提升,使燃料组件中部的 燃料蒸发,燃料蒸气的快速膨胀导致大爆炸,不但 摧毁了整个反应堆,而且使整个4号机组建筑物顷 刻间化为废墟,导致极其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释放 出来。
二、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
3、清理放射性污染 对核电站污染区域内的所有运输工具等进行严 格的剂量测定和去污,建立了 16 个消除放射性污 染点
4、撤退禁区居民 确定了距核电站 10 公里、30 公里为半径的禁区, 政府工作组集结苏联内务部、卫生部、国防部、 民防部的力量, 组织居民撤离禁区, 对灾民重新安 置并进行医疗救护。
一、核泄漏与核辐射
发生过的核泄漏事故 • 1966年 恩里科·费米核电厂一号机事故(Fermi 1,美国密
歇根州) • 1969年 Lucens核电厂事故(瑞士沃州) • 1979年 三哩岛核泄漏事故(美国宾州,国际核事件分级
表列为第5级) • 1986年 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苏联,现今乌克兰,国
哈尔滨工程大学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研究所
一、核泄漏与核辐射
• 核辐射的单位物理量 老单位Fra bibliotek新单位
换算关系
活度
居里(Ci)
贝可[勒尔](Bq)
1Ci=3.7×1010Bq
照射量
伦琴(R)
库仑/千克(C/kg)
1R=2.58×104C/kg
吸收剂量 拉德(rad)
戈[瑞](Gy)
1Gy=100rad
剂量当 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