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蜻蜓飞飞》美术教案设计

《蜻蜓飞飞》美术教案设计

《蜻蜓飞飞》美术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重点地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学会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蜻蜓的美。

3、掌握创作的基本方法并以蜻蜓为主题创作一幅作品。

教学重、难点:
2、结合不同的材料,大胆的表现画面。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阶段
1、导入语:“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昆虫世界去认识一个朋友。

”播放蜻蜓观赏VCD。

2、小朋友来说说这个朋友长着什么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小朋友想不想了解这个新朋友的更多秘密啊,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蜻蜓的家吧!
4、揭示课题:蜻蜓飞飞
三、发展阶段
1、展示蜻蜓标本。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蜻蜓的身体结构。

(蜻蜓分为:头、胸、腹。

胸部有三对足,这是昆虫特有的特征,还有两对透明的对称的大翅膀,上面有很多翅脉。

头部有一对触角,
还有一双复眼,占据头的大部。

腹部较长,上面有很多不同的花纹。

)
2、让学生自由提问,还想了解蜻蜓的哪些问题,师引导作答。

并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蜻蜓生活习性,如:蜻蜓好湿、下雨天飞得很低,捕捉虫子等。

3、请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蜻蜓是美丽的,那你们觉得它美在哪呢?
4、思考:“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它的美呢?”并请几位同学到黑板进行现场绘画。

5、欣赏书本范图及线描的蜻蜓绘画作品,自由讨论:“看看其他小朋友跟你们的想法有什么不一样,你觉得他们好在哪,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哪些优点?”
四、作业设计
五、学生绘画,师巡视并进行辅导
六、收拾与整理
(第2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课堂教学
2、检查作业:让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给蜻蜓画了一个什么故事。

3、继续完成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总结
提倡小朋友要保护蜻蜓,因为蜻蜓是专吃害虫的益虫,所以不能随意捕捉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仔细观察蜻蜓的外形、结构、色彩以及各种姿态。

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各种线条、色彩描绘蜻蜓的身体和翅膀。

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蜻蜓,抓住其对称的特点。

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身体细细长又长,身后背着四面旗。

斗大眼睛照前方,专为大家除害虫。

2.你们是从哪些地方猜出是蜻蜓的?
总结:身体、翅膀、眼睛。

谜语抓住了蜻蜓的外形特征,所以我们就能猜出来,这节课就来画一画蜻蜓。

3.出示课题:《蜻蜓飞飞》。

二、讨论交流
1.教师提出问题:
(1)你都知道有关蜻蜓的哪些知识?(包括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
(2)你觉得蜻蜓美丽吗?它美在哪里呢?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了解的相关知识。

3、学生交流讨论后,小组汇报。

4.教师进行总结,出示课件,介绍蜻蜓的相关知识。

蜻蜓,昆虫纲,蜻蜓目,差翅亚目昆虫的通称。

一般翅长而窄,膜质,网状翅膀脉络极为清晰。

蜻蜓的视觉极为灵敏,腹部细长、
扁形或呈圆筒形。

足细而弱,上有钩刺,可在空中飞行时捕捉害虫。

幼虫水虿,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才沿水草爬出水面,
再经最后蜕皮羽化为成虫。

蜻蜓除能大量捕食蚊、蝇外,有的还能
捕食蝶、蛾、蜂等害虫,实为益虫。

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

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占据着头的绝大部分,且每只眼睛又有数不清的“小眼”构成,称之为“复眼”它们的视力极好,而且还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看而不必
转头。

此外,它们的复眼还能测速。

当物体在复眼前移动时,每一
个“小眼”依次产生出反应,经过加工就能确定出目标物体的运动
速度。

这使得它们成为昆虫界的捕虫高手。

三、欣赏交流
1.刚才我们交流介绍了蜻蜓的相关知识,我们再来欣赏蜻蜓的图片,请大家仔细欣赏的同时,认真观察蜻蜓,它们美丽在哪里。

2.欣赏了图片,请同学们把蜻蜓的美丽再详细描述一下。

3.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蜻蜓的外形特征:
身体:它长长的细细的,有漂亮的花纹;
翅膀:有两对,又长又薄,纹理很多;
眼睛:有两对,复眼大又圆;
颜色:很丰富。

4.提问:知道了蜻蜓的外形特征,那么它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是什么?(对称)哪里是对称的?
翅膀的纹理;肚子的图案;身体是对称的。

5.请学生用肢体语言表现对称,教师介绍对称对蜻蜓的飞翔很重要。

四、演示方法
1.教师演示用线条来描绘蜻蜓身体和翅膀的细部。

2.提问学生:同学们有什么方法可以把蜻蜓表现的又快又好。

3.学生尝试后回答:根据蜻蜓身体是对称的,可以将作业纸对折,在中心线的一半上画上蜻蜓的一半,剪下,再用彩笔画出蜻蜓的细
部即可。

五、欣赏提升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书中同学们的作品,他们是怎样表现蜻蜓的。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小结:
同学们用丰富的线条表现了蜻蜓的身体和翅膀,画的很详细,表现了蜻蜓的动态,用多彩的颜色画出了飞舞的蜻蜓。

六、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自评、互评作品。

2.谁的作品与众不同?谁观察蜻蜓最仔细?
3.给同学作品提些建议。

4.这节课你除了学会画蜻蜓,你还知道了些什么知识?
七、创作
作业要求:
1.创作一幅以蜻蜓为题材的作品。

2.用丰富的线条和多彩的颜色来画出蜻蜓飞飞的画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深入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仔细观察蜻蜓的外形、结构、色彩以及各种姿态。

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学会用各种线条、色彩描绘蜻蜓的身体和翅膀。

充分发挥想象和创造,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蜻蜓,抓住其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教学策略:
在小学美术课中,创作画占有一定的比重,从造型色彩等方面都跟小学生的心理紧密联系,明显地表现出活泼、自然、童趣。

创作
画的造型、线条、色彩反映学生自身的认识和感知能力,体现他们
自己对生活美的发现和感受。

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激趣导入──讨论交流──欣赏交流──演示方法──欣赏提升——联想创作”几个教学环节,探究用线用
色创作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乐于用绘画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

看了“《蜻蜓飞飞》美术教案设计”的还看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