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肾功能不全表现、发病机制与治疗
肾功能不全表现、发病机制与治疗
Na+-K+ATP酶 Ca2+-ATP酶活性降低
SOD GSH 自由基
减少
增多
磷脂酶 活性升高
细胞水肿
细胞内钙超载
肾小管、内皮 系膜细胞受损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三、ARF的功能及代谢变化
❖ 少尿型 ❖ 非少尿型
(一)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Oliguric acute renal failure)
肾功能衰竭时,由于GFR 降低,尿素、 肌酐、尿酸等含氮的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 血中非蛋白氮含量增加,称为氮质血症。
常用指标 血浆尿素氮 (blood urea nitrogen,BUN)
10-15mg%
血浆肌酐 (serum creatinine, SCr)
内生肌酐清尿除肌率酐(c浓rea度tin×ine每cl分ear钟an尿ce r量ate , CCr)
尿液 肾小管基底膜剥脱 肾小管细胞受损 坏死细胞及碎片阻塞
肾小管阻塞及原尿回漏示意图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三) 急性肾功能衰竭时的细胞损伤
(Cell damage in acute renal failure) ❖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 内皮细胞损伤
❖ 细胞损伤的机制
ATP↓,ATP ase 活性↓ 自由基产生↑、清除↓磷脂酶活性↑ 细胞骨架结构改变,细胞凋亡被激活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病例分析
吴某,女,48岁,因腹痛、厌食、恶心、头昏、嗜睡半 月余入院治疗。
20年前曾患肾炎,常浮肿。六年前血压 21.3/14.7kPa、Hb8g/dl,尿常规:蛋白+++ 管型和红细胞++。近三年来全身骨骼疼痛, 近两个月加重不能站立,关节无红肿,抗风湿治疗无 效。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三) 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Postrenal acute renal failure) 见于从肾盂到尿道的尿路急性梗阻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机制和治疗
二、急性(少尿型)肾衰的 发病机制
❖ 肾小球的因素(肾小球病变、 肾缺血 )
❖ 肾小管因素(肾小管阻塞 、原 尿反流)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正常
内皮细胞
血流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小管破裂性损伤
肾毒性损伤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急性肾衰时
内皮细胞肿胀 血流减少 内皮细胞损伤 血小板聚集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三)ARI细胞损伤机制
缺血缺氧 中毒 缺血再灌
氧化底物不足 线粒体功能受损 ATP生成不足
CCr=
血肌酐浓度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3) 水中毒 (water intoxication)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 发病机制和治疗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内容纲要:
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少尿型)肾衰的发病机制 慢性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肾功能不全(renal insufficiency)
各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严重障碍,体 内发生代谢产物蓄积,水、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紊乱,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等一系 列病理变化,称为肾功能不全。
有效循环血量↓
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灌注急剧↓
GFR↓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功能性肾衰)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二)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Intrarenal acute renal failure) 肾小管坏死 肾小球损伤 肾间质疾患
肾实质损害
GFR↓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器质性肾衰)
入院查体:血压 22.1/14.6kPa,明显水肿,心浊 音界向左扩大,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腹部有压痛, 尿量400ml/天。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 实验室检查:Hb5.8g/dl、RBC280万/mm3、 血小板8万/ mm3、血浆pH7.2、血钙 1.25mmol/L(2.25-2.75)、血钾3.0mmol/L,尿 常规:蛋白++、颗粒管型++、尿细菌培养-。
➢ 回答下列问题: 1.做出全面诊断 2.解释划线部分的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3.推测:标准碳酸氢盐、血磷的变化? 4.病人肾脏有何主要病变?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第一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泌尿功能在短期 内急剧降低,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 衡紊乱及代谢废物蓄积的综合征。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一、病因与分类
(Causes and classification)
病因
分类
肾前因素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性因素 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后因素 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一) 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Prerenal acute renal failure)
< 1.015 < 350 mmol/L > 40 mmol/L
尿蛋白 与镜检
正常
蛋白(+)、RBC(+) 、WBC(+)、管型 (+)
尿/血肌 酐比值
>40:1
<10:1
利尿补液 后反应
佳、尿量↑ 差、尿量持续↓ 症状改善 症状恶化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2) 氮质血症 (azotemia )
急性肾小管坏死
Hb、Mb
管腔沉积
脱落细胞及碎片
肾小管阻塞
原尿排出受阻
管腔内压升高
少尿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GFR↓
2. 原尿回漏 (Reflux of urine)
肾小管坏死 基底膜断裂
原尿反流至 肾间质
少尿
间质水肿
压迫肾小管 肾小管阻塞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压迫管周Cap 肾小管血供↓
❖ 少尿期 (oliguric stage) ❖ 多尿期 (diuretic stage) ❖ 恢复期 (recovery stage)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1.少尿期 (数天-数周)(1)尿量和成分
功能性肾衰
器质性肾衰
尿比重 尿渗透压 尿钠含量
> 1.020 > 400 mmol/L < 20 mmol/L
❖ 细胞损伤因素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少尿的发生机制
(一)肾小球因素 1.肾血流量减少 ➢肾血液灌流量减少 ➢肾小动脉收缩 ➢肾血管内皮细胞肿胀 ➢肾血管内凝血 2.肾小球病变
肾功能不全的表现、发病机制和治疗
(二)肾小管因素 1. 肾小管阻塞
肾缺血、肾中毒 溶血、挤压综合征 药物结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