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十号线轨道工程D10—TA08标整体道床道岔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地铁十号线轨道工程D10-TA08标项目经理部2013年 2 月一、概述南京地铁十号线轨道工程D10-TA08标正线铺设整体道床道岔16组:其中地下线铺设整体道床铺设整体道床P60-1/9号单开道岔8组、P60-1/9-4m 单渡线2组、P60-1/9-5.6m 单渡线2组、P60-1/9-5m 交叉渡线3组;P60-1/9-16.2m 交叉渡线1组。
二、施工工艺流程图三、施工准备3.1主要材料:护轨、连接部分、岔枕、垫板及扣配件。
3.2主要机具:撬棍、夹轨钳、杠子、钢轨锯、道尺、L 尺、钢尺、石笔。
基底清理、钢筋绑扎测设基标、基底凿毛调轨、报检挂混凝土岔枕联轨、架轨岔料运输混凝土灌注拆模、整道、养生商品混凝土运输3.3洞内达到施工作业条件。
3.4熟悉施工图等道岔技术资料。
3.5查清材料转辙器、连接辙叉、护轨,岔枕四大部分,丈量岔枕、钢轨、垫板等长度。
捆好的垫板,不要拆开,以防止混乱。
3.6测定(校核)道岔位置桩。
四、施工方法(一) 60kg/m钢轨9#单开道岔施工方法1.检查道岔尺寸在铺轨基地核对道岔设计图纸,检查、确认道岔的各部分扣、配件及所铺道岔各部分尺寸,经确认道岔各部分尺寸符合要求后,在每组道岔钢轨腰部标明道岔在平面图上的岔心编号、道岔类型、辙叉角号数、左右向等。
2.基床清理清理道床基底前应先在岔位前后和左右设围堰,以防污水进入。
然后清理道床结构底面的杂物,并将结构底面凿毛。
最后用高压水或高压风清洁其表面。
3.施工放样岔区施工测量标桩要加密,需设岔心、岔头、岔尾桩以及两侧外移桩。
标桩加密完后,根据测量标桩,在结构底板上用墨线画出岔区钢轨内侧底边线、岔枕中心线、钢筋网纵、横向控制线。
4.绑扎钢筋道岔道床设上、中、下三层钢筋,纵向采用φ14螺纹钢筋,兼做杂散电流的排流筋,架立筋采用φ10钢筋。
中层布置纵向钢筋,并与轨枕桁架钢筋绑扎,仅在道床块端部设置2根横向钢筋。
若道床钢筋位置不合适,可适当调整。
N4架立筋交错布置。
所有钢筋的保护层不应小于30mm。
道床块两端横向钢筋与所有纵向钢筋焊接。
同时供电、通信信号、给排水等专业在道床内有管沟预留,施工前应让相关专业确认,防止遗漏预埋管件。
5.联轨、架轨整体道床道岔用专用钢轨支撑架架设,钢轨支撑架为上承拼装式,使用前进行拼装,架设时按施工要求布置在指定位置,并用斜撑固定于结构底板或边墙上。
道岔钢轨连接好后,用钢轨支撑架架起,即可将道岔钢轨位置、标高、方向大致定位。
通过调节支撑架立柱螺栓及轨卡螺栓,并配合轨距拉杆和专用顶杆调整道岔各部几何状态使之符合设计要求。
具体施工时应注意:(1)检查基标准确无误后进行联轨、架轨。
(2)严格按设计标准正确预留轨缝,拧紧接头螺栓。
(3)散钢轨支撑架时,在顺坡终点,尖轨尖端,尖轨部分前、中、后,导曲线部分前、中、后均设置钢轨支撑架。
(4)安装钢轨支撑架时,左右位置适中。
道岔直线部分的支撑架垂直线路中心线方向,曲线部分的支撑架垂直切线方向,不歪斜。
(5)钢轨支撑架各处螺栓、丝杆需拧紧,不虚接。
6.吊挂岔枕(1)道岔架设好后进行粗调。
调轨时先用专用工具按照相关的整体道床道岔铺设标准定好道岔的方向、高程。
在方向和轨距大致拨好后开始进行挂混凝土岔枕作业。
(2)扣件按技术下发的技术交底及岔图有次序的散布,堆码整齐。
(3)扣件及铁垫板安装时,密贴无外斜,轨底橡胶垫板不错位出台。
(4)挂混凝土轨枕时,按先画好的点位安装,螺栓要拧紧,岔枕安装距离允许偏差为±10mm。
(5)破损和露筋的混凝土岔枕应及时更换。
7.调轨、报检(1)利用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首先调整9#道岔的直线基本轨组①、②,使轨面标高和平面位置达到设计要求,然后根据直线基本轨确定④、⑤、⑥的位置。
直股调整完毕,再根据支距,将曲线基本轨③调整就位,最后将曲线轨组⑦调整就位(详见下图)。
辙叉护轨、转辙器部分,在自重作用下,岔枕悬臂较长一侧产生下坠,扣件微小的活动空间使岔枕与垫板、滑床板产生不密贴,为此在调整完成地段加设用角钢加工的特制加固架进行加固,确保道岔岔枕与垫板、滑床板密贴。
(2)借助万能道尺,首先把直角道尺架在基本轨上,通过支撑架调整,使直角道尺水准泡居中。
钢轨位置根据底板基标调整,并根据中线用轨距校核之后用万能道尺将另一股直轨位置定出并调整水平。
用支距控制曲线基本轨位置,然后用道尺控制水平及中线,定出侧股的准确位置。
为固定轨距和加强道岔的整体性,钢轨组装时在适当位置安装轨距拉杆。
9号单开道岔平面调整示意图`(3)道岔调整精度1)道岔各部的几何状态,必须按道岔铺设图,整体道床布置图及铺轨基标进行调整,调整精度应符合以下规定:①里程位置:允许偏差为±15mm 。
②导曲线:导曲线支距允许偏差为1mm 。
③轨顶水平及高程:全长范围内高低差不应大于2mm ,高程允许偏差为±1mm 。
④转辙器必须扳动灵活。
尖轨设两个牵引点,第一牵引点动程为160mm ,第二牵引点动程为80,在正常养护情况下,尖轨理论总扳动力不大于6000N 。
⑤护轨头部外侧至辙岔心作用边的距离为1391mm,允许偏差为⑤③①⑥②④⑦0~+2mm,至翼轨作用边距离为1348mm。
允许偏差为0~-1mm。
⑥轨面应平顺,滑床板在同一平面内,轨撑与基本轨密贴,其间距不应大于0.5mm。
⑦轨道中心线:距基标中心线允许偏差为±2mm。
⑧轨距:允许偏差为+2,-1mm。
变化率不大于1‰。
⑨轨缝:允许偏差为0~+1mm。
⑩钢轨接头:轨面、轨头内侧应平顺,允许偏差为0.5mm。
2)为保证道岔曲线部分圆顺,施工时用10m弦测量正矢,而且要在钢轨上标明各支距点的位置,并保证位置正确。
3)按照设计要求在道岔的曲线部分进行加宽。
4)按照设计要求设置道岔曲线部分超高。
5)施工过程中随时检查道岔和混凝土岔枕的位置及道岔各部位的几何状态,发现超过标准时立即调整。
精调完毕后方可报检监理。
8.道岔道床混凝土浇筑模板采用钢模,安装位置允许误差±5mm,垂直度2mm。
模板安装完毕后,对道床标高及轨道中心线位置进行复查,以确保模板安装正确。
经检查合格后,清理底板杂物,洒水将底板润湿,排除积水,并再次检查调整轨道状态,确认无误后,开始浇筑道床混凝土。
道床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地下线道岔道床浇筑用混凝土由混凝土运输车运至投料口,用混凝土输送泵泵送至浇筑地点,浇筑前,在模板上弹出道床混凝土顶面线,配合其他单位作好预留孔和通号等工程预埋。
浇筑时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特别是岔枕底部及岔枕四周应加强振捣。
浇筑过程中经常检查轨道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道床横向坡度及水沟纵坡均应平顺,保证道床面的排水通畅。
浇筑时要设防护罩,防止道岔扣件、滑床板等被污染。
混凝土浇筑后对道床表面多次压平抹光,确保道床表面平整,横坡符合要求。
混凝土浇筑完12小时后,开始浇水养护,要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
混凝土强度达到5Mpa后,拆除模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方可载重、行车。
混凝土道床施工完成后,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应无蜂窝、麻面和漏振现象。
表面清洁,平整度允许偏差为3mm,高程为0~-5mm,变形缝直顺,在全长范围内允许偏差10mm。
(二)60kg/m钢轨9号道岔单渡线单渡线是由单开道岔Ⅰ、单开道岔Ⅱ和渡线Ⅲ三部分组成,如图所示。
ⅠⅢⅡ1.运输与拼装将各部分零件运至铺轨地点后,利用钢轨支撑架和鱼尾板,将各组件钢轨和扣件连结,挂上混凝土轨枕。
2.渡线调整(1)同道岔调整方法,利用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按先后顺序将单开道岔Ⅰ、单开道岔Ⅱ和渡线Ⅲ调至基本设计状态。
(2)借助万能道尺,利用钢轨支撑架和轨距拉杆,按同样的顺序将轨道调整至设计要求状态,并固定钢轨支撑架,拧紧轨距拉杆的调节螺丝,经检查确认轨道状态准确无误后,报检监理。
(3)道床混凝土施工经监理检查确认轨道状态准确无误后,浇筑道床混凝土。
3.注意事项施工前要做道精确测量,确保控制基标和加密基标精度。
钢轨组件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碰撞。
道床混凝土施工时加强轨道状态的保护并适时检查调整,确保轨道状态满足设计要求。
钢轨扣件、岔尖等要覆盖,防止被混凝土污染。
(三)60kg/m 钢轨5m 、16.2m 交叉渡线交叉渡线是由单开道岔Ⅰ、Ⅱ、Ⅲ、Ⅳ、菱形交叉Ⅴ和渡线Ⅵ六大部分组成。
见示意图施工时,将示意图中的Ⅰ、Ⅱ、Ⅴ三部分同时安装,拼装和调整,ⅣⅡⅢⅠⅤ待该部分轨道状态完全符合要求后,采取支撑架和浇筑支撑墩的方法进行初步固定,然后安装Ⅲ、Ⅳ部分,初步调整后,安装图中第Ⅵ部分。
进一步精调,重点检查菱形交叉部位与Ⅰ、Ⅱ、Ⅲ、Ⅳ的轨道状态,临时支撑进行固定。
交叉渡线的道床混凝土因其数量较大,所占线路较长,可分段浇筑。
分段处应避开横向所有钢轨接缝,施工缝处按迷流要求设置防迷流端子。
具体施工方法同单开道岔施工方法。
五、机具设备和人员配备施工机具、设备、仪器配备表机具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万能道尺L形道尺把各1振捣器根 5模板(包括模板支撑架)套 2 单开、交叉渡线各一套调轨支架套 2 单开、交叉渡线各一套全站仪台 1水准仪台 1工具扳手把10小油顶(5T)台 2整体道床道岔施工劳力组织施工人员施工人数职责技术人员 1 掌握技术标准,控制质量工班长 1 负责指导施工,控制施工进度线路工 2 道岔调整混凝土工10 浇筑混凝土,捣固瓦工 6 抹面压光测工 2 测量试验员 1 混凝土试验六、质量保证措施1、严格控制各道岔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保证尖轨动程符合设计规范;道岔在运输过程中尖轨处要用铁皮板等硬物包裹处理,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损伤。
2、整体道床混凝土使用经业主认可的商品混凝土供应商提供的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前,对所有施工机械进行一次检查,备足、备齐各种施工用料。
并对模板、支架、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同时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杂物,符合要求后方能浇筑。
3、混凝土使用机械振捣密实,振捣时间为10~30秒,以混凝土开始出浆和不冒气泡为准,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4、新旧混凝土接茬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浮碴。
继续浇筑混凝土前,用水冲洗干净,并铺上一层其材料和灰砂比与混凝土相同的水泥砂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要充分振捣。
5、混凝土结构内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
6、混凝土结构内的预埋件、管道、密集群管、钢筋稠密处,均为可能导致渗漏水的薄弱之处,为混凝土浇筑的关键部位,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仔细施工,确保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7、严格控制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保证泵送的连续性,泵送前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输送管内壁,泵送间歇时间超过45分钟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立即用压力水清除管内的留存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