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中译翻译文库 ·翻译思想与理论研究丛书中译翻译教材 ·翻译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认知 ·视角 ·课题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on Studies:Perceptions, Perspectives and Methodology㲘䊹㻓著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认知·视角·课题 /谭载喜著.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11(中译翻译文库•翻译思想与理论研究丛书)(中译翻译教材·翻译专业研究生系列教材)ISBN 978-7-5001-3382-7Ⅰ.①翻… Ⅱ.①谭… Ⅲ.翻译理论-研究生-教材②翻译-研究-研究生-教材 Ⅳ.①H059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2)第225964号出版发行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地 址 /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甲4号物华大厦6层电 话 / (010) 68357328 68359287 68359376 68359303 68359719邮 编 / 100044传 真 / (010) 68357870电子邮箱 / book@网 址 / http: // 出版策划/张高里策划编辑/林国夫责任编辑/袁仁辉特约编审/谢天振 胡安江排 版 / 竹页图文印 刷 / 北京天来印务有限公司经 销 / 新华书店规 格/700×960毫米1/16印 张/23.5版 次/2012年11月第一版印 次/2012年11月第一次ISBN 978-7-5001-3382-7定价:48.00元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目 录出版说明xiii 代序——为纪念奈达而作xiv第一章对翻译与翻译学的认知3第一节翻译认知的三个层面3第二节翻译与翻译学的区分6第三节新时期翻译学的发展标志9第二章对翻译本质绝对属性与相对属性的认知12第一节翻译转换的绝对与相对12第二节翻译对等的绝对与相对15第三节翻译属性的第三形态特质19第三章对翻译策略、方法与单位的认知21第一节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21第二节翻译方法与技巧的多元性22第三节立足翻译单位的翻译方法认知24第四章对翻译(科)学引发争议的认知26第一节关于翻译学争议的缘起26第二节对译学否定论之否定27第三节翻译学之“名”、“实”辨证35第五章对译学发展的再认知40第一节翻译与译学发展方向再思40第二节翻译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必备条件41第一篇 本质认知第三节 翻译研究的未来与任务43第六章 翻译的原型理论视角49第一节 原型理论与翻译范畴属性 49第二节 翻译原型51第三节 几个基本翻译问题的阐释54第七章 翻译的模糊语言学视角57第一节 模糊语言与文学 57第二节 模糊语言与翻译 59第三节 几个焦点话题60第八章 翻译的语篇语言学视角64第一节 翻译的基本单位:是语篇还是句子?65第二节 不同目标读者:必须还是毋须作出不同目标语篇? 72第三节 翻译的基础:以文为本还是以人为本?77第九章 翻译比喻研究的视角(上)81第一节 翻译比喻的内涵、外延与分类 82第二节 翻译比喻的常见语境与文化蕴涵 89第三节 翻译比喻衍生的译学思索93第十章 翻译比喻研究的视角(下)96第一节 翻译比喻与译者比喻 96第二节 体认译者身份 101第三节 解码译者比喻104第十一章 翻译素质与能力研究109第一节 “翻译培训”与“翻译教育” 110第二节 翻译教学的综合素质培育理念 113第三节 素质培育与翻译能力114第十二章 翻译原则与方法研究:以英文译学词典的中译为例119第一节 译学词典翻译与引进的意义119第二篇 理论视角第三篇 研究范围与翻译教学、课题举隅㚠 㔝第二节译学词典翻译原则与方法的确定 120第三节译学词典翻译的“十字方针”121第十三章翻译教学中的文化研究127第一节本土化语境下英语与翻译教学中的中国元素 127第二节英语与翻译教学中的知识功用 134第三节背景知识与共有知识的互动特性 139第十四章香港翻译教育与教学研究142第一节香港高校翻译学位课程概述 142第二节教育理念与模式:以香港浸会大学为例 147第十五章翻译研究方法与课题举隅156第一节基本研究方法 156第二节如何开发新课题 162附录一:谭载喜近年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译学英语论文精选 2081.1 Metaphors on Translation 2081.2 Towards a Whole-Person Translator Education Approach in TranslationTeaching on University Degree Programmes 2261.3 The “Chineseness” vs. “Non-Chineseness” of ChineseTranslation Theory: An Ethnoconvergent Perspective 2511.4 The Translator’s Identity as Perceived through Metaphors 276附录二:谭载喜主要著述一览 295附录三:谭载喜简介及主要学术活动 302参考文献一(正文部分) 309参考文献二(附录部分) 321出版说明本书是拙著《翻译学》于2000年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以来,笔者在新时期对翻译与翻译研究问题进一步思索和探讨的成果。
书中内容结合近十来年国内外翻译研究领域的理论最新,涵盖对如何认知翻译和翻译学的本质特性、如何运用各种不同理论视角来开展研究、如何展开翻译教学研究、以及如何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开辟翻译研究新课题而进行的多维探讨。
书中思想部分来自《翻译学》出版以后笔者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研究文章。
在某种意义上,本书的出版是《翻译学》一书的续篇。
只是,本书所涉理论更新,视角更广,相信在翻译和翻译研究相关问题上的启发性也因此更强。
在本书撰写的整个过程中,笔者要感谢夫人李建夫。
以往,本人每写好、译好一篇文字,夫人总会是所写所译的第一读者。
此次,她不仅如同以往一样,作为本书第一读者通读全稿并提出建设性修改建议,而且还授权笔者改写她两篇关于英语教学和文化研究的文章,将相关内容并入本书第十三章,为本书增添有益的视点。
过往,笔者在各种国际翻译和语言文学研究期刊或文集中发表英语文章近20篇,现从最近期所发期刊论文中挑选4篇,作为代表性英文作品附录于书后,以飨读者。
有关各篇论文的原始刊载信息,附录中将作具体呈现。
特此说明。
谭载喜㛋 䊣䇻㼄ⶼ㩔㳐㋆㈑䊑㔝ⱟᷛ㲘䊹㻓䑘䄋䑙㭗䄜㎡一、主要著、译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2006、2008、2009、2010年重印。
(中国教育部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西方翻译简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出版,2000年重印。
(1997年“广东省高教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997年“深圳市第二届社会科学成果评奖(1991-1995):优秀著作三等奖”)《翻译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2005年重印。
(2001年“深圳市第三届社会科学成果评奖(1996-2000):优秀著作二等奖”)《新编奈达论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年出版,2001年重印。
《跨语交际》,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年出版。
《奈达论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年出版。
(香港商务印书馆门市部1985年冬季10大畅销书第1名)《英语口语一日一题》(与李建夫合编),香港: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版;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第1版;台湾书林出版有限公司2000年第1版。
《翻译研究词典》(谭载喜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出版。
《幸运的吉姆》(译著),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年第1版、2008年再版第1版(“世界经典译丛”);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版,1985年重印。
《汤姆·索亚出国旅行记》(译著),长沙:湖南儿童出版社,1983年出版。
二、主要论文(1)中文论文㠻㋐㸥䍣《中国翻译研究:回望•反思•前瞻》,载《中国翻译》,2012年第4期,第7—9页。
《翻译与跨文化交流:主题·视角·方法》,载《东方翻译》,2012年第4期,第86—89页。
《当代译苑的恒久之光——追忆一代宗师奈达》,载《东方翻译》,2011年第6期,第4—14页。
《翻译与翻译原型》,载《中国翻译》,2011年第4期,第14—17页。
《译者比喻与译者身份》,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第116—123页。
《香港的翻译学位教育:理念与实践》,载《东方翻译》,2010年第6期,第9—16; 21页。
《翻译•模糊法则•信息熵》,载《中国翻译》,2010年第4期,第11—14页。
《东方翻译的东方视角》,载《东方翻译》,2009年创刊号总第1期,第15—16页。
《翻译的“第三形态”特质》(谭载喜、邵璐),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第1期,第39—43页。
《综合素质观照下的翻译能力》,载《辅仁外语学报:语言学、文学、文化》(台北),2007年第4期,第63—78页。
《翻译本质的绝对与相对属性》,载《广东外语与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5—9页。
《两千年翻译家的心路历程——评道格拉斯•鲁宾逊的《西方翻译理论:从希罗多德到尼采》,载《中国翻译》,2006年第5期,第45—48页。
《翻译比喻中西探幽》,载《外国语》,2006年第4期,第73—80页。
《翻译比喻衍生的译学思索》,载《中国翻译》,2006年第2期,第3—8页。
《关于西方翻译理论发展史的几点思考》,载《外国语》,2005年第1期,第53—59页。
《翻译研究词典的翻译原则与方法》,载《中国翻译》,2004年第6期,49—52页。
《翻译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今天、昨天与明天》,载《中国翻译》,2004年第3期,第31—32页。
《语篇与翻译:论三大关系》,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7期,第3—10页。
《翻译学:新世纪的思索》,载《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第1期,第45—52页。
《中西翻译传统的文化烙印》,载《中国翻译》,2000年第2期,第14—18页。
《中西译论的相异性》,载《中国翻译》,2000年第1期,第15—21页。
《中西译论的相似性》,载《中国翻译》,1999年第6期,第25—28页。
《中国翻译与西方翻译》,载《中国翻译》,1999年第5期,第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