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美国金融危机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完整版)美国金融危机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篇一: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虽然我国在金融危机中遭受的损失不大,但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越演越烈,大有受其影响更深的趋势。

因此本文对此次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分析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分析首先,信贷结构产品的回报率是高度非线性的。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人是信用分在620分以下的低收入者,这部分人的住房抵押贷款占到了美国整个住房贷款市场的13%到25%。

次级抵押贷款客户的首付为零,其贷款利率比一般抵押贷款利率要高出2%-3%。

在房地产处于繁荣时期,这种贷款方式不会出现问题。

关键是金融系统具有“过度顺周期性”,在美国经济处于下行趋势时,次级抵押贷款人经济状况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住房抵押贷款的违约率上升,次贷危机已呈雏型。

其次,金融衍生产品的高度复杂化。

美国金融机构对这种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进行产品设计,以次级贷款为基础,把低收入阶层买房的这种债券进行证券化处理,形成从抵押贷款到MBS产品,从MBS产品到CDO产品的多次衍生。

以次级贷款为基础的金融产品每经过一次衍生,其复杂性就进一步增加,偏离实体经济也就越远,其风险也就越大。

在从贷款的发放到最终的投资者之间的流通阶段,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其影响将会波及到其后的其他各个链条的投资者和投资机构。

第三,监管不力。

导致美国金融危机的再一个原因是美国金融部门没有予以及时监管以及监管工具的缺失。

当次级抵押贷款及其证券化在美国蓬勃发展时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贷款标准的放松,但美联储并没有及时进行规范。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对市场进行干预,而此时住房市场需求已经受到严重影响,加剧了次贷危机的形成。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一)对我国对外金融投资的影响美国金融危机对金融业的冲击,主要是指对银行,保险公司,中投公司和国家政策之类的影响。

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国内银行业的主要影响在于它们所持有的按揭证券化产品的数量和种类。

从各银行的公开数据来看,中国银行是拥有美国按揭信贷证券化产品数量最多的国内银行,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总风险敞口为1.29亿美元。

由于与金融危机相关的风险尚未完全的释放,此次金融危机对于中国银行业仍然产生了巨大影响。

根据普益财富统计,截至2008年11月28日,正在运行的253款银行系QDII理财产品中,正收益的仅有4款。

11月份,国内34家商业银行(包括28家中资银行和6家外资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477款,银行理财产品以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为主,市场占比为60.59%;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发行继续低迷,市场占比仅有6.71%。

由于目前的QDII主要投资美国市场以及香港市场,美国的金融危机必然影响到香港市场,直接引发中国各类投资资产的价格下挫,导致QDII基金净值缩水。

据普益财富统计,中资银行正在运行的46款QDII理财产品中,正收益的仅有3款,其余43款均为负收益,亏损面达93.48%。

亏损超过50%的有17款,其中8款产品累计亏损超过60%。

从国别看,2008年前三季度,我对美国出口增长11.2%,比去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对以转口贸易为主的香港地区出口仅增长8.9%,回落12.7个百分点;8、9月份对欧盟出口增速也由前7个月累计27.1%分别回落到22%和20.8%。

(二)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占主导的国家,出口的快速增长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相当高,2007年已经达到37.5%。

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外部环境的恶化必然导致以出口为主的企业的生存困难,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的影响。

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4.8个百分点。

(三)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1.对房地产的影响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一定的波动。

究其原因主要可以从资金和心理两个方面来分析。

在美国金融危机中,各金融机构损失惨重,出现净亏损和资金周转不灵等情况。

以高盛、摩根斯坦利为代表的一些金融机构开始出售他们在中国购买的房地产。

受恐慌情绪影响,我国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空房率持续增加,导致开发商现金流遭遇困境,新的房地产项目投资减少,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也大大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8.3%。

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8.8%;商品房销售额19261亿元,同比下降19.8%。

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下降20.6%。

2.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西方股票市场的大幅跌落带动新兴市场国家股票市场的更大幅度跌落。

中国2008年的股市从6124一路下跌到1664跌幅高达75%,初步估计市值蒸发了20多万亿,平均每天每个股民损失3800多元,平均每个股民总损失超过38万元。

与欧美股市相比中国股市波动性更大。

中国的股市和世界的股市既有同步性也有不一致性。

中国股市基本上是自成体系的股市,受各种限制比较多,但基本上主要受国内GDP增长速度、利率水平、公司业绩、流动性和股民信心等因素影响。

从整体上看,美国金融危机下各国股市严重下跌对中国股市的下跌起着主要的作用,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放缓,投资者对中国整个宏观经济的走势和发展也带有点不确定性,从而影响股票价格。

三、结论和启示金融危机的形成以及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却值得我们去思考,从而得出一些有益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银行业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国际银行业普遍面临着筹措资金困难、不良贷款增加、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我国银行业应该高度关注宏观经济政策的风险,积极参与国际银行业有关行为准则的制定和修改;改善我国银行现有结构,加强银行业的创新步伐,争取早日成为国际型银行。

同时中国应该积极执行巴塞尔协定II,加强银行系统抵御风险的能力,为中国银行业走向世界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监管方面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既可以分散风险、提高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效率,同时也可以传递风险、增加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

主要得益于政府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以及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相对较少,中国金融体系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但随着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的加深,中国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应吸取此次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稳步推进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保证现代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金融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三)经济结构调整我国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

此次金融危机以及人民币不断升值使中国的出口企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因此企业要转型,我国必须进一步强化国内需求增长的能力,把中国的“出口拉动型”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型”经济。

同时,企业应开拓新的市场,出口一些高技术含量的产品,以自主创新来实现自主品牌,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四)提高国民信心信心对于金融危机的尽快结束和经济的早日复苏有着重大的作用。

全球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消费的大幅度下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公众对未来经济前景不看好导致。

尽快恢复市场信心、理性的对待金融危机是除了政府有效的财政、货币政策外遏制金融危机进一步扩散、促使我们更早地度过金融危机的有利措施之一,为此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以及人们对金融危机的正确和理性认识。

篇二: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美元作为世界主导货币,在世界经济体系中一直处于霸权地位,因此,美国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经济也越来越全球化,美国金融危机也将不可避免地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第一,对中国金融业的影响。

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不断上升。

此次浩劫中国也难幸免。

在危机不断扩散的过程中,美国不断采取降息、注资、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防止经济衰退,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又加剧了全球的流动性问题。

再加上中、美利率倒挂,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更是无法阻挡国际热钱流入中国的步伐,使中国再次成为国际资本保值增值的避风港,也使中国的美元资产投资暴露于风险中。

中国的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产中,目前大约有1万亿美元左右投资于美国国债与机构债。

其中,中国持有“两房”相关债券3000-4000亿美元,占官方外汇储备近20%;中国商业银行持有“两房”相关债券253亿美元;中国商业银行持有破产的雷曼兄弟公司相关债券约6.7亿美元;中国投资公司持有美国投行摩根斯坦利9.9%的股份;雷曼对花旗集团香港子公司欠款额约为2.75亿美元;中国银行纽约分行也曾主导给雷曼贷款5000万美元。

美国金融市场出现的动荡,必然会导致资产抵押品的价格缩水,从而使得资产难以兑现,这时支付性的危机就转变成为流动性的危机。

第二,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中,房地产业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首先,在国内楼市低迷的情况下,近来美国投行抛售在华物业。

如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出售在上海的部分住宅项目,除大摩之外,花旗也酝酿将一处上海住宅物业出手。

这都是基于美国的金融体系出现问题才产生的连锁反应。

现在,中国经济虽然没有完全融入世界经济,但也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所以美国投行抛售在华项目可能会加快中国房地产下滑。

其次,金融危机对中国房地产的影响,还表现在打击购房者的信心,市场观望气氛浓郁。

现代国际市场研究公司8月曾对穗、深、京、沪4地共917位市民进行了随机街访。

其中72%受访者对楼市信心低迷,仅14%的受访者认为奥运后房价仍可能上涨,37%预计下跌,35%认为基本持平,14%表示不清楚。

当下,对华尔街的国际投行而言,出售物业回笼资金、把握现金等待未来投资时机必然是当务之急,问题是,投行的集体出售举动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市场的信心,在信心进一步深跌的情况下,投行撤退将异常艰难。

再次,金融危机使房地产融资更加困难。

银行给房地产公司的贷款在下降,已经上市的房地产公司通过债权和股权进行融资的路基本已经被堵死,未上市的房地产公司想通过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也基本行不通,从整体上看房地产业陷入了一片困境。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主持的一份名为《2008年中国房地产行业资金报告》显示,预计今年房地产行业的资金缺口为6730亿元。

如果2009年房地产遭遇中期调整,资金缺口将达到9290亿元。

如果遭遇短暂调整,资金缺口也将达到4925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的数字显示,银行对房地产企业的贷款今年上半年锐减30%,减至3990亿元人民币。

第三,对进出口的影响。

逐渐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仍偏外向,进出口总值超过GDP的60%,在美国国民借钱消费模式终结的情况下,“中国制造”随之受到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