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图知识要点第一章(投影和视图§ 1— 2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1. 积聚性2. 真实性3. 类似性4. 平行性单面投影:点不定位,体不定形。
三视图间的投影规律主、俯视图长对正主、左视图高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第三章(线面关系一、直线与平面平行几何条件:1. 若直线平行于平面上任意直线,则线、面平行。
2. 若线、面平行,则过平面内任一点必能在平面内作一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二、两平面互相平行几何条件:两平面内各有一对相交直线分别对应平行。
三、直线与平面相交交点的性质:1. 是直线与平面的公有点 ;2. 是可见与不可见的分界点。
从几何元素有积聚性的投影入手 , 先利用公有性得到交点的一个投影 , 再根据从属关系求出交点的另一个投影。
当直线垂直于特殊位置平面时,平面的积聚性投影垂直于直线的同面投影。
四、平面与平面相交1. 交线是两平面的公有线。
(凡两平面的公有点都在交线上2. 交线的投影是直线,可由其上两个(公有点的投影确定。
3. 求一平面内的一直线与另一平面的交点来确定公有点(转化为线、面交点问题。
实际交线应在两平面投影的公共范围之内。
两特殊位置平面互相垂直时,它们具有积聚性的同面投影互相垂直。
当两特殊位置平面相互平行时,它们具有积聚性的同面投影互相平行。
第四章(换面法一、新投影面的选择原则1. 新投影面必须对空间物体处于最有利的解题位置。
(平行于新的投影面、垂直于新的投影面2. 新投影面必须垂直于某一保留的原投影面,以构成一个相互垂直的两投影面的新体系。
二、新旧投影之间的关系一般规律:1点的新投影和保留旧投影的连线垂直于新轴。
2点的新投影到新轴的距离等于点的旧投影到旧轴的距离。
三、作图规律:由点的不变投影向新投影轴作垂线, 并在垂线上量取一段距离, 使这段距离等于被代替的投影到原投影轴的距离。
四、换面法的六个基本问题1. 把一般位置直线变换成投影面平行线2. 将投影面的平行线变换为投影面的垂直线功用 :一次换面后可用于求点与直线 , 两直线间的距离等。
问题的关键:新轴要垂直于反映实长的那个投影。
3. 把一般位置直线变换成投影面垂直线一次换面把直线变成投影面平行线;二次换面把投影面平行线变成投影面垂直线。
4. 把一般位置平面变换成投影面垂直面功用:可求解平面与投影面的倾角,点与平面的距离,两平行面间的距离等。
问题的关键:在平面上作一条投影面平行线, 新轴必须垂直与该平行线反映实长的那个投影。
如果把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变换成新投影面的垂直线, 那么该平面则变换成新投影面的垂直面。
5 . 将投影面的垂直面变成投影面的平行面功用:一次换面后可求解平面实形、形心、两直线交角等问题的关键:新投影轴必须平行于该平面的积聚性投影6. 把一般位置平面变换成投影面平行面一次换面 , 把一般位置平面变换成新投影面的垂直面; 二次换面,再变换成新投影面的平行面。
第六章(回转体表面交线一 . 截交线:平面与立体表面的交线。
相贯线:两立体表面的交线。
二 . 截交线的性质:1. 截交线是回转体表面和截平面的共有线。
2. 截交线上的点为立体表面和截平面的共有点。
3. 截交线一般情况下是一封闭的平面曲线。
三 . 求圆柱截交线的方法1. 利用积聚性法2. 素线法四 . 积聚性法求圆柱截交线的作图步骤:1 投影分析2 求特殊位置点3 求一般位置点4 连接各点5 判断可见性6 整理轮廓线(一平面与圆锥相交所得截交线形状1. 圆2.一对相交直线3. 椭圆4. 双曲线5. 抛物线(二求圆锥截交线的作图方法1. 素线法2. 纬圆法五 . 回转体表面相交①表面性相贯线位于两立体的表面上。
②封闭性相贯线一般是封闭的空间折线(通常由直线和曲线组成或空间曲线。
③共有性相贯线是两立体表面的共有线。
其作图实质是找出相贯的两立体表面的若干共有点的投影。
六 . 相贯的形式平面体与回转体相贯多体相贯回转体与回转体相贯七 . 作图方法1 表面取点法利用投影的积聚性直接找点。
2 用辅助平面法。
一般是根据立体或给出的投影, 分析两回转面的形状、大小极其轴线的相对位置, 判断相贯线的形状特点和各投影的特点,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作图。
表面取点法原理当相贯结构中有一个是圆柱体时, 先利用圆柱表面的积聚性, 得到相贯线的至少一个投影;再通过回转体表面取点,作出相贯线的未知投影。
辅助平面法原理设置一辅助平面; 求其与两回转体表面的截交线; 两组截交线的交点必为相贯线上点。
选辅助平面的原则要使辅助平面与两立体表面交线的投影为直线或圆。
常用的辅助平面为投影面的平行面或垂直面。
八 .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一同轴回转体相交,其相贯线为垂直于轴线的圆。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二当相交两回转体公切于一个球面时,其相贯线为平面曲线(一般为椭圆。
在两回转体轴线同时平行的投影面上,椭圆的投影为直线。
九 . 相贯线的形状及投影:平面体与圆柱体相贯:相贯线为封闭的空间折线。
相贯线在非积聚性投影上总是向被穿的圆柱体里面弯折,而且在两体相交区域内不应有圆柱体轮廓线的投影。
两圆柱体相贯:相贯线为光滑封闭的空间曲线。
当两圆柱正交, 小圆柱穿大圆柱时, 相贯线在非积聚性投影上总是向大圆柱里弯曲, 当两圆柱直径相等时, 相贯线在空间为两个椭圆, 其投影变为直线。
在两体相交区域内不应有圆柱体轮廓线的投影。
第七章(制图基本知识常用线型及用途粗实线 :可见轮廓线。
细实线 :尺寸线,剖面线虚线 :不可见轮廓线。
细点画线:对称线,轴线。
双点画线:假想轮廓线。
波浪线:断裂处边界线第八章(组合体视图一、组合方式1. 叠加式—组合体由若干基本形体叠加而成。
2. 切割式—在基本形体上通过切割、挖孔等方式形成的组合体。
二 . 组合体的尺寸注法:1. 基本方法定形尺寸:确定各基本形体形状的尺寸。
定位尺寸:确定基本形体间相对位置的尺寸。
——形体分析法2. 尺寸基准:定位尺寸的起点长、宽、高每方向上应各有一个尺寸基准。
主要对称面、主要轴线、大的底面、端面等。
4. 尺寸标注应注意1 同一形体的尺寸应该尽量集中标注。
2 尺寸应该标注在反映形体特征的视图上。
3 同轴回转体的直径,应尽量标注在非圆视图上。
4 尺寸应该尽可能标注在轮廓线外面 , 应该尽量避免在虚线上标注尺寸。
5 相互平行的尺寸,要使小尺寸靠近图形,大尺寸依次向外排列,避免尺寸线和尺寸线或尺寸界线相交。
三 . 看组合体视图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第十章(机件的表达方式一 . 向视图是可以自由配置的视图,但向视图必须要进行标注。
向不平形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影所得到的视图称为斜视图轮廓线封闭的完整结构不完整的基本视图称为局部视图波浪线:断裂线的投影斜视图和局部视图间的区别:1. 投影面2. 视图的完整性3. 图的标注假想用剖切平面把机件剖开, 移去观察者和剖切面之间的部分, 将余下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图形称为剖视图。
2. 剖视图的标注剖视图名称投影方向剖切位置二、常用剖视图按剖切后移去的范围分:1全剖视图、 2半剖视图、 3局部剖视图按剖切平面的位置和数量分:4斜剖视图、 5旋转剖视图、 6阶梯剖视图、复合剖视图、剖中剖1用剖切面把机件完全剖开所得的剖视图成为全剖视图2在垂直于机件对称面的投影面上的投影, 以对称中心线为界, 一半画成剖视, 一半画成视图,称为半剖视图3用剖切面局部地剖开机件所得的剖视图称为局部剖视图4用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剖切面剖开机件 , 并向与其平行的投影面投影所得到的剖视图称为斜剖视图5用两相交的剖切平面剖开机件,并以交线为轴,把倾斜结构旋转到平行于投影面的位置,投射后的图样称为旋转剖视图6用几个互相平行的剖切平面剖开机件所得的图样称为阶梯剖视图注意:肋板经纵向对称面剖切,区域内不画剖面符号转折处不画线、转折处不出现不完整结构、转折处不与轮廓线重合波浪线不能超出边界波浪线不能穿空波浪线不能被其他图线替代旋转剖切面后的其他结构不旋转①全剖视图适于外形简单、内腔复杂的不对称机件②半剖视图适用于内、外都需要表达的对称机件③局部剖视图适于内、外都需要表达的不对称机件④斜剖视图适于表达倾斜于基本投影面的内腔结构⑤旋转剖视图适于有主要轴线的盘、盖等类零件⑥阶梯剖视图适于具有相互错开内腔结构的机件三 . 移出断面图的标注:不对称断面按断面实际情况画对称断面按剖视图画*当剖切平面通过回转面形成的孔或凹坑的轴线时,这些结构按剖视画出。
四 . 回转体上均布肋、孔、轮辐旋转到剖面上(简化画法对称图形可省略一部分肋、轮辐等纵向剖切不画剖面符号对称视图可只画一半,但要画出对称符号。
第十一章(连接件一 . 两种常用连接方式1、可拆卸连接:拆开时不破坏连接件和被连接件。
例如:螺纹连接、键联结、销连接等2、不可拆卸连接:拆开时会破坏连接件或被连接件。
例如:焊接、铆接、粘接等。
二 . 螺纹是按着螺旋线的原理形成的。
外螺纹——在圆柱外表面上形成的螺纹内螺纹——在圆柱外表面上形成的螺纹1. 外螺纹的画法螺纹小径的细实线画入倒角大径画粗实线小径画细实线螺纹界线工程制图要点大径画粗实线圆小径画 3/4 细实线圆 2.内螺纹的画法表达螺纹大径的细实线不画入倒角不画倒角圆大径画细实线小径画粗实线螺纹终止线画粗实线 45°线画到粗实线大径画 3/4 细实圆小径画粗实圆三.(一)螺纹的种类 1. 连接螺纹起连接作用的螺纹。
2. 传动螺纹起传动作用的螺纹。
(二)螺纹的标注 1.螺纹的标注包括以下内容:螺纹的牙型、公称直径、螺距、线数和旋向、螺纹公差带代号、旋合长度等。
2.普通螺纹标注:普通螺纹代号、螺纹公差带代号、旋合长度 3. 梯形螺纹牙型符号、公称直径、螺距或导程(螺距)、旋向、公差带代号、旋合长度代号 4.螺纹连接件常见的螺纹连接件有:六角头螺栓、六角螺母、双头螺柱、垫圈、弹簧垫圈、圆柱头螺钉等。
四.螺纹连接有: 1.、螺栓连接 2.、双头螺柱连接 3.、螺钉连接第十二章(常用件)一.齿轮的用途 1.成对使用 2.传递轴间动力和运动 3.改变轴的转速 4.改变轴的旋转方向二.齿轮的基本参数 1.齿顶圆直径 D 顶 2.齿根圆直径 D 根 3.齿数 Z 4.分度圆直径 D 分=m×Z 5.分度圆齿距p=s+w 6. 模数m=p/π (Z p = π D 分三、滚动轴承的类型和代号按内部结构和承受载荷方向的不同分为三类: -6-工程制图要点 1.向心轴承适用于主要承受径向载荷。
2.推力轴承适用于承受轴向载荷。
3.圆锥滚子轴承适用于同时承受径向和轴向载荷。
第十三章(零件图)一.表达机器和部件的图样称为装配图,表达单个零件的图样称为零件图。
零件图的四项基本内容: (一表达零件形状的一组视图 (二确定零件各部分形状大小和相对位置的一组尺寸 (三保证零件质量、形状的技术要求 (四标题栏二.、主视图的选择(一)零件的摆放方式 1.反映零件的加工状态 2.反映零件的工作状态(二)主视图的投射方向三.零件图尺寸标注合理性包括:(1)保证达到设计的要求;(2)便于加工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