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学习目标】1.通过选文,了解孔子涉及学习的思想。
2.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重点难点】1.主要学习第4则、第6则、第7则、第11则选文。
2.使学生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通过了解孔子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学习方法】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他们的论著也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教学《先秦诸子论著选读》,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感悟。
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本课共选取《论语》中的十一则文章,中心内容是“学”,选文依次强调好学,阐述好学的内容,说明好学的具体体现,突出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选文中的学不仅仅是指学习关于自然、社会的知识技能,更是指人格修养,孔子将完善品格修养看成学习的重要内容。
【预习检测】文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生字正音。
葸(xǐ)悌(tì)笃(dǔ)贰(èr)2.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一词多义。
贼:①其蔽也贼(害)②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强盗)③几落贼手死(敌人)④其太子丹乃阳会荆轲为贼(刺客)⑤是天下之大贼也(祸患,祸害)趋:①鲤趋而过庭(快走)②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趋向,奔向)就:①就有道而正焉(接近,靠近)②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完成,达到)③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即使)闻:①子亦有异闻乎?(名词,教导)②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动词,听说)偷:①故旧不遗,则民不偷(刻薄,不厚道)②善为国者,仓禀虽满,不偷于农(苟且,得过且过)③楚有善为偷者(偷窃)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女”通”汝”:你)②好知不好学(“知”通“智”:聪明)③今也则亡(“亡”通“无”:没有)④出则弟(“弟”通“悌” :敬爱兄长)4.指出下列加粗词语的用法和意义。
①其蔽也贼:名词活用作动词,害人害己②事父母,能竭其力:使动用法,使……尽③贤贤易色:第一个“贤”,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贤;第二个“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有才德的人。
④不贰过:名词活用作动词,犯错误⑤民斯为下矣:是⑥古之学者为己:为了⑦勇而无礼则乱:转折连词,却⑧鲤趋而过庭:修饰连词⑨生而知之者:连词,表顺承⑩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连词,表并列⑾不如丘之好学也: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⑿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取消句子独立性⒀君子笃于亲:对⒁ 敏于事而慎于言:在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生而知之者,上也(判断句) (2)君子笃于亲(介宾短语后置句)(3)(我)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判断句)(4)陈亢问于伯鱼日 (介宾短语后置句) (5)敏于事而慎于言(介宾短语后置句)探究案学始于疑—质疑解疑,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翻译下列句子,标出重点字词、注意句式句型,并说说你对该语句的理解与感悟。
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第4则)高二语文选修导学案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便有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说:“没有。
”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
喜好仁德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容易受人愚弄;喜好聪明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放荡;喜好诚实却不喜欢学问,它的弊病便是贼害了自己;喜好直率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说话尖刻;喜好勇敢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叛乱;喜好刚强却不喜好学问,它的弊病便是轻率狂妄。
”2.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第5则)孔子说:“只是注意态度恭敬而不知礼,就会有劳倦的弊病;只是谨慎而不知礼,就会有畏惧的弊病;只是敢作敢为而不知礼,就会有闹出乱子的弊病;只是直率而不知礼,就会有尖刻的弊病。
君子对待自己的亲族如果厚道,那百姓就会因此而按仁德要求自己;君子如果不遗弃旧时相好的人,寻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刻薄了。
”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第6则)子夏说:“尊崇贤人而不重视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心尽力;侍奉君主,要有忘我献身的精神;和朋友交往,说话要诚实可信。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要说他是学习过的了。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第7则)孔子说:“君子,不追求吃得好、住得安逸舒服,做事勤快,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5.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第10则)孔子说:“为人子弟的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外出要尊敬兄长,行为要谨慎,说话要有信用,广泛亲爱众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做了以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诗》、《书》等有关礼乐的著作。
”【合作探究】理解每一则含义并评析一.先结合注释疏通语句的字面意思,并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再将全文概括成四部分。
知识结构提示:为什么要学(第1、2、3、9章)什么是学的基本内涵(第4、5、6章)什么是好学(第7、8章)学什么(第4、5、10、11章)(1-3则:学习态度 4-6则:学习内容 7-8则:好学标准 9、11则:学习目的10则:学习地位)1.读第4、5则选文。
孔子所说的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孔子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人格修养、道德实践的意义上说的,跟现在通常所理解的喜欢学习知识或技能不同。
从一般意义上说,“仁”“知”“信”“直”“勇”“刚”是值得肯定的六种德行。
需要注意的是,孔子认为好学就可以防止这些弊端。
这意味着他所说的学,主要是一种道德修养,其基本内容是学礼、修身。
2.读第6则选文。
子夏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他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又是什么?答: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常常把女色看成是美德的对立面,要求人们崇尚、爱好美德。
在我国古代,侍奉父母和君上是人生在世的两大义务,子夏视之为人生两大要求。
古人也非常重视朋友之间的关系,把它跟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并称为五伦。
子夏提出的这四点,说到底都是道德修为,跟现在所说的学习知识或技能没有太大的联系,但是他却把做到这四点的人看成是学习过的人。
由此可见,他所说的学的基本内涵,跟现在所说的学大不相同。
3.读第7则选文。
这则选文凸显了古人一种怎样的教育思想?答:这则选文记载的是孔子的语录。
这可以说是对“什么是好学”这一问题的一种回答,包括四个方面,前两个方面说的是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的是要做什么。
孔子说能够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本点的教育思想。
4.读第11则选文。
孔子拿典籍教育后进的落脚点是什么?先秦儒家之教与学有何启发意义?答:《诗》就是《诗三百》,经过孔子等人的阐释和传授,先秦时候它就已经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了。
孔子非常看重《礼》,视之为政治教化伦理道德的根本。
需要注意的是,孔子拿《诗》《礼》等典籍教育后进,落脚点显然是在立身处世方面。
一言以蔽之,先秦儒家之教与学,都侧重于道德完善方面的内容,跟今天有所不同。
比起现今的教育来,那时候的教育当然有其局限性,然而现今的教育似乎也有一定的偏弊,就是相对忽视培育善德的意义,由此产生了一些不良的社会效果。
而要纠正这种偏弊,孔子的思想是十分富有启发意义的,其启发意义主要就是:在努力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
5.培养德行和“好学”何者为先?根据第三、四、六则选文,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答:按照孔子的观点,“好学”的基本点是努力培养好的德行,所以培养德行和“好学”两者谈不上谁先谁后。
然而现在所谓“好学”,内涵已完全不同。
惟其如此,它跟培养德行之间就有了一个孰先孰后的问题。
现今教育忽视培养学生美好德行的偏失必须得到纠正,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德行具有根本的意义。
6.阅读《论语》中的这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为政以德》)选文中画线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不一样。
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是站在穷人的立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
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
【深入探究】结合课文与课文后面的“相关链接”,探究以下问题:孔子所说的“好学”,有哪些内涵?对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启发?答:孔子所说的“好学”主要是从人格修养、道德实践的意义上说的,例如:第5则中孔子强调恭、慎、勇、直等美德应该以礼作指导,否则就会出现劳、乱、绞。
第6则中子夏强调“好学”的内涵主要着眼于修养德行,比如,要尊重有才德的人、不贪美色、孝敬父母、诚信待友等。
还有第7、8、10、11等都表现了孔子重视对道德人格的修炼。
这跟现在通常所理解的喜欢学习知识或技能有所不同。
第二问的答案,应把落脚点放在孔子所说的好学关键是努力完善道德品质这一点上,因此,他给我们现在的启发是:在努力学好文化知识与技能时同时,也要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是我们中学生在成长历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我们社会需要的就是这种德才兼备的人。
有一句话说:能力行,品德行,是绝品(极品);能力不行,品德行,是庸品(次品);能力行而品德不行,是危险品;能力不行而品德也不行,是废品。
讨论交流:孔子所说的“学”有什么特殊含义?参考答案见课后“相关链接”第2段训练案举一反三—有效训练,反馈矫正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A.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B.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C.学而知之者,次也 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A.民斯为下矣古之学者为已 B.不如丘之好学也又闻君子之远其子C.勇而无礼则乱鲤趋而过庭 D.君子笃于亲敏于事而慎于言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窘迫,受窘B.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笃:笃厚C.贤贤易色贤:尊重,崇尚D.敏于事而慎于言敏:迅速,敏捷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B )A.恭而无礼则劳 B.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C.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D.尝独立,鲤趋而过庭课外阅读:司马迁对孔子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