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001]《现代教育技术》答案

[9001]《现代教育技术》答案

(2)开放课程:尊崇创用共享(CC)协议;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它才可以成之为MOOC。
(3)网络课程: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人们上课地点不受局限。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花最少的钱享受美国大学的一流课程,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联接即可。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L·汉尼希(John L. Hennessy)在最近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解释说:“由学界大师在堂授课的小班课程依然保持其高水准。但与此同时,网络课程也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如果和大课相比的话,更是如此。”
3、在一页多媒体课件上呈现大量文字材料,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不利于活跃学生思维。
在一页多媒体课件中,若呈现大量文字材料,对于观看的人来讲会有一种视觉的恐惧感。由于要阅读大量的文字材料,对人的视觉会造成压力,这种视觉压力可以转化为心理上的压力,使阅读者从心理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行为上表现出情绪烦躁“不想读”。可是在课堂上,学生又必须读,这种“硬着头皮读”的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二、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时,第一需求是清晰,第二需求是美观
案例二:某教师在开设公开课《谈骨气》时,他把PPt做得花里胡哨的,一会儿是一个米老鼠,一会儿又是一只大花篮,一会儿是一颗闪闪的红星,我们在听课时,经常会发现有些教师常在画面的角上放一些闪闪的星星或动画以达到“美”的效果,但上课时往往许多学生的注意力会被这些小动画吸引,以至于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4、教师若用多媒体课件过于详细地呈现教学内容,教学时则不利于创设悬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要留有悬念,制造悬念、制造矛盾冲突、创设恍然大悟的结果,创设出乎意料的错误,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使之处于渴求、乐学状态,提高教学的艺术性。若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过于详细地呈现教学内容,学生不必思考,一看便知,教师的教学哪还有悬念可言呢?不经过思考的学习,就像一杯白水,淡而无味;经过思考的学习,就像一杯清茶,留有余香。
2、判断题
1、对2、对3、错4、对5、对
3、问答题
1、答: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简称AECT)在1994年发布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是中国普遍认可的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其英文原文为: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该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信息和环境条件。新的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能积极进行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者,而教师要提供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从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需求出发,建造一个能支持全面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创造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大系统。
(5)计算机与其它媒体综合运用的原则:计算机引入课堂教学,正在发挥着重大作用,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以及计算机本息还有它的局限性,因而计算机应与各种媒体综合运用,扬各它之长、避各家之短,发挥各种媒体的综合优势,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4、答:慕课的主要特点:(1)大规模的:不是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只有这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规模的,它才是典型的的MOOC。
5、答: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原则:信息化教学是否成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应关注学习目标是否明确,表述是否清楚;是否所有的学习目标都符合相关的课程标准;设计中是否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明确说明如何调整标准以适合不同的学习者;教学设计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的培养。
(2)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这一方面的评价应注意技术的应用和学生的学习之间是否有明显的关联;技术在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是否具有不可替代性;把信息技术作为研究、发布和交流的工具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是否可以比较轻松地应用教学设计中所涉及的技术,并获得相应的软硬件支持。
(3)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方面,应检验是否设计了一些简单易用的评价工具,用于具体、客观的评价和评估: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成果评价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的相关性。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学号:1420810143001姓名:蒋春妮层次:专升本
类别:网教专业:小学教育2016年6月
课程名称【编号】:《现代教育技术》【9001】A卷
题号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1、单项选择题
1、B 2、D 3、D 4、A 5、A
6、C 7、B 8、B 9、A 10、D
(4)个别化教学原则: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的学科水平与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解决因材施教比较困难,CAI引入课堂教学,一对一的人机对话,使每个学生每时每刻得到计算机的个别指导,并且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所需的教学信息,既能照顾学习差的学生,使之从容不迫、循序渐进地学习,又能满足学习水平高、反应敏捷的学生,使之学得快、学得多。教师依据这一原则在练习中对各类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上机达到,并且课外还创造适应的条件,对学习好的与学习差的两类学生解决吃不饱与消化不了的矛盾,这样使各类学生达到分层递进,各有所学,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2)反馈调控与必要辅导相结合的原则:在软件的编写中,对一个知识体系的传授,首先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并在实际教学中找出学生在掌握这一类知识的常见病与薄弱环节,按好、中、差三个层次进行设计,并对学生可能犯的错误作事先的设计。
(3)指导与自学相结合的原则:计算机引进课堂教学,改变了原有的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这并不是降低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也不是无师自通。
2、答:(1)屏幕录制工具软件,(2)使用PPT自带功能进行录制,(3)添置手写板(数位板),(4)使用手机。
3、答: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教育目标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学工作的指导原理。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应遵循以下几条教学原则。
(1)兴趣与目的相结合的原则:计算机辅助教学为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它以图、声、文并茂,生动形象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它又以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坡度减小,吸引着学生自觉投入教代替板书,要将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案例一:某教师在开设公开课《苏州园林》时,只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课题后,到本节课结束也没有在黑板上再写任何一个字。有些教师为了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将过去的“灌输式”教学变成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灌输式”教学(有人戏称为“电灌”),弊端有二:其一教师即使放慢播放速度,学生也难以记下学习的内容,难以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其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被动,教师展示、讲解的内容越多,学生越没有思考、内化的时间和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