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力异常PPT课件
《产科学基础》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编辑版ppt
13
(5)胎头下降延缓:在宫 颈扩张减速期及第二产程时, 胎头下降速度初产妇< 1cm/h、经产妇<2cm/h,称 胎头下降延缓。 (6)胎头下降停滞: 减速 期后胎头下降停止>1小时, 称胎头下降停滞。 (7)滞产:总产程超过24 小时称滞产。
《产科学基础》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编辑版ppt
编辑版ppt
1
异常分娩 (abnormollabor)
编辑版ppt
2
目录
1.产力异常 2.产道异常 3.胎儿异常
《产科学基础》 第十一章
编辑版ppt
3
胎位/胎 儿发育异常
正常分娩
《产科学基础》 第十一编章辑版ppt
人卫出版社
产力异常 (宫缩乏力/过强)
骨产道/ 软产道异常 异常分娩
重点难点
➢ 重点: 子宫收缩乏力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骨产道异 常的类型及处理原则;持续性枕后位及枕横位、 臀先露、肩先露的诊断及处理。
14
【对母儿的影响】 1.对产妇的影响 (1)体力衰竭 (2)生殖道瘘 (3)产后出血 (4)手术产率增加 2.对胎儿的影响 (1)手术助产率升高 (2)新生儿产伤、颅内出血、窒息发生率增加 (3)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易发生胎儿窘迫
《产科学基础》 第十一【预防】 (1)注意对孕妇进行产前教育,进入产程后,重视解除产妇 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 (2)使产妇了解分娩是生理过程,增强产妇对分娩的信心。 开展导乐或家属陪伴分娩。 (3)待产过程中鼓励进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 (4)避免过多使用镇静药物。 (5)注意检查有无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 (6)指导产妇及时排空直肠和膀胱,必要时可灌肠及导尿。
编辑版ppt
7
第一节 产力异常
产力的主要力量是子宫收缩力。 子宫收缩的节律性、对称性及极性不正常或强度、 频率有改变,称子宫收缩力异常,简称产力异常。 临床上把子宫收缩力异常分为子宫收缩乏力和子宫 收缩过强两类,每类又分协调性和不协调性。以协调性 子宫收缩乏力最常见 。
《产科学基础》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编辑版ppt
8
人卫出版社
产力异常的分类: 协调性(低张性) 多为继发性
宫缩乏力 不协调性(高张性) 多为原发性
强直性子宫收缩 不协调性
宫缩过强
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协调性- 急产(产道无阻力时)
病理缩复环(产道有阻力时)
《产科学基础》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编辑版ppt
9
一、子宫收缩乏力
【病因】 子宫收缩乏力多由几种因素综合引起。 1.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 2.子宫因素 3.精神因素 4.内分泌失调 5.药物影响
➢ 难点: 产道异常与胎位异常的诊断及处理
《产科学基础》 第十一章
编辑版ppt
5
异常分娩又称难产,产力、产道、胎儿和产妇的 精神心理因素在分娩过程中相互影响,任何一个或 一个以上因素发生异常,或各因素间不能相互适应 ,导致分娩过程受阻,称为异常分娩。
《产科学基础》 第十一章
编辑版ppt
6
导入情景
《产科学基础》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编辑版ppt
12
3.产程曲线异常 (1)潜伏期延长:潜伏期超过16小时称潜伏期延长。 (2)活跃期延长: 活跃期超过8小时称活跃期延长。活跃 期宫颈口扩张初产妇<1.2cm/h、经产妇<1.5cm/h,提 示活跃期延长。 (3)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子宫颈口停止扩张>4 小时,称活跃期停滞。 (4)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初产妇>2小时,经产妇> 1小时,称第二产程延长。
《产科学基础》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编辑版ppt
17
2)加强子宫收缩:如经上述处理宫缩力仍无好转,可用 以下方法加强宫缩。 ①人工破膜:子宫颈口扩张≥3cm,胎头已衔接,无脐带 先露者,可行人工破膜。 破膜12小时以上胎儿尚未娩出,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破膜后宫缩仍较弱,可采用缩宫素静脉滴注加强宫缩。
王女士,38岁,怀孕足月。昨日出现腹痛,大约10分钟 1次。今天早晨8点因腹痛变频,约5分钟1次,来住院,上午 10点医生告知宫口开大10cm,由于年龄较大,非常紧张焦虑, 忧心忡忡,担心不能顺产,下午4点医生给她检查,说宫口开大 3cm,未破膜,宫缩6~7分钟1次,持续30秒左右。
问题: 1、请判断该产妇产程进展是否正常。 2、为该产妇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
《产科学基础》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编辑版ppt
16
【处理】 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首先寻找原因,检查有无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估计能从阴道 分娩者,应采取加强宫缩的措施。 (1)第一产程 1)一般处理:心理指导,消除产妇对分娩的顾虑,指导休息、 饮食及大小便。对不能进食者静脉补充营养,排尿困难者及时 导尿,必要时用温肥皂水灌肠。
《产科学基础》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编辑版ppt
10
【临床表现及诊断】
1.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低张性)
①子宫收缩具有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收缩力弱,子宫腔 压力低,宫缩持续时间短,间歇期长而不规律,宫缩<2次/10 分钟。 ②子宫收缩达高峰时,用手按压子宫底部仍可出现凹陷。此种 宫缩乏力多属继发性宫缩乏力,常在第一产程活跃期后期或第 二产程出现。 ③常见于中骨盆和骨盆出口狭窄或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等。 ④此种子宫收缩乏力因宫缩高峰时宫腔内压力低,又称低张性 宫缩乏力,对胎儿影响较小。
《产科学基础》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编辑版ppt
11
2.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高张性)
①子宫收缩失去正常的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甚至极性倒 置。
②宫缩时子宫底部不强,而是子宫下段强,宫缩间歇期子 宫壁不能完全松弛,属无效宫缩。 ③产妇自觉下腹部持续性疼痛、拒按、烦躁不安,严重者出 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 ④因宫缩间歇期宫腔内压力比正常宫缩间歇期高,故又称高 张性宫缩乏力。可出现胎心率不规律、胎儿窘迫。 ⑤此种宫缩乏力多属原发性宫缩乏力,应与假临产鉴别。
《产科学基础》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编辑版ppt
18
②缩宫素静脉滴注 适应证: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胎心良好、胎位正常、头 盆相称、宫颈口扩张≥3cm者。 用药方法:①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入缩宫素2.5U;② 从4~5滴/分钟开始,根据宫缩强弱进行调整;③调整间隔 15~30分钟,每次增加4~5滴,最大滴速不超过60滴/分钟; ④达到宫缩持续40~60秒,间歇2~3分钟,并以此滴速维 持静脉滴注;⑤对于不敏感者酌情增加缩宫素剂量,每次 增加2.5U,一般500ml液体中缩宫素总量不超过10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