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5——戴晓兵
中国版巴Ⅲ
特定情况下,商业银行应当在最低资本
要求和储备资本要求之上计提逆周期资
本。逆周期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产的
0-2.5%,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
中国版巴Ⅲ
系统重要性银行还应当计提附加资本。 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风 险加权资产的 1%,由核心一级资本满足 。 除上述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外,商业银 行还应当满足杠杆率监管要求。
重估储备、普通呆账准备金、带有债务性质 的资本工具、长期次级债务。
风险加权:0%、20%、50%、100% 资本充足率的规定: 不低于 8% ,其中核心资本
充足率不低于4%。
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
第二版巴塞尔协议(1999年6月):三大支柱
最低资本充足率8%的数量规定 一级资本: 实收资本(或股本)与公开储备
11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1999年11月,由克林顿政府提交监管改革绿皮 书(Green Book),并经国会通过,形成了《金融 服务现代化法案》(Financial Services Modernization Act) 。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废除了1933年制定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有关条款,从法律上消除了银行、证券、保险机 构在业务范围上的边界,结束了美国长达66年之 久的金融分业经营的历史。银行业进入了全能银 行时代,确立了混业经营的金融体制。
截至2010年12月份末,我国281家商业银行资本 充足率水平全部超过8%。
两点主要变化:
1. 资本充足率的核算:
取消了对国家特大型企业、国家大型企 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优惠风险权重; 取消了土地房屋产权、居住楼宇、动产 物业抵押贷款的优惠风险权重;
2. 银监会要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行 监督检查: 对资本不足的银行要采取有效的监管措 施,并要求商业银行定期披露计算资本 充足率的有关信息,提高透明度,加强 市场约束。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本充足率要求下无法反映表内外总
资产的扩张情况的不足,减少对资产通过加权
系数转换后计算资本要求所带来的漏洞,推出
了杠杆率,并逐步将其纳入第一支柱。
3.加强流动性管理。
降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引入了流动 性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资产 比率。同时,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其他辅助监 测工具,包括合同期限错配、融资集中度、和 与市场有关的监测工具等。
监管部门监督检查
确保每家银行有合理的内部评估过程,以便 银行首先对其面临的风险有正确判断,并 在此基础上及时评估资本的充足状况。
市场约束(信息披露)
新协议在应用范围、资本构成、风险评估和管
理过程及资本充足性方面提出了定性和定量
的信息披露要求。增强商业银行实际风险的
透明度,使投资者更清楚地了解银行的实际
12
混业经营(综合经营)模式
德国模式:
全能银行
非金融企业
保险
信托
证券
13
美国模式:金融控股公司制
金融控股公司是金融业实现综合经营的一种组织
形式,也是一种追求资本投资最优化、资本利润
最大化的资本运作形式。
14
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金融控股 公司
银行
证券
保险
信托
子公司
子公司
15
子公司
子公司
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转变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2012年6月7日发布 2013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底前达到 规定的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资本充足 率监管要求包括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 本和逆周期资本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 附加资本要求以及第二支柱资本要求。
中国版巴Ⅲ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 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6%。 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商业银行应当在最低资本要求的基础上计 提储备资本。储备资本要求为风险加权资 产的2.5%,由核心一级资本来满足。
新风险权重:
0%、20%、50%、100%、150%。
允许银行建立自己的风险评估体系:标准 法、内部评级法和外部评级法
涵盖的风险更为全面: 集中考虑了信用
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确立最低资 本比例的分母是由三部分组成:信用风险 的加权资产、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所需资 本的各12.5倍。
巴林银行(尼克.里森)
第三版巴塞尔协议
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 《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Ⅲ)。 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监管标准, 2019年1月1日前全面达标。 《巴塞尔协议Ⅲ》几经波折,终于2013 年1月6日发布最新规定。
第三版巴塞尔协议主要内容
1.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
巴塞尔协议 Ⅲ 对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
17
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中信控股
中信银行
中信证券
中信信托
中信国际
中信期货
信诚人寿
万通证券
中信基金
嘉华银行
国际资产 管理
投资研究
18
中国平安集团
19
问题讨论:
分业经营与综合经营的利弊分析
20
5.2 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
——资本及负债
商业银行的资本及负债是其资金的来源,
是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基础。
2、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3、金融体系的主体
6
三、商业银行的职能
信用中介职能(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 支付中介职能 信用创造职能 金融服务职能
7
四、金融业的经营模式
- 分业经营
“分业经营模式”就是对银行及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进行 某种专业化的监督和管制。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 类各有专司:银行、证券、信托、保险 美国、英国、日本(大危机后的60年)
国内第一家金融控股公司——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昨天成立。中信控股通过投资和接受中国中信集团公司 委托,管理集团所属金融类企业。 中信控股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由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出 资设立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接受中国中信集 团的委托,对中信旗下的金融类子公司行使股东权力。 这些子公司包括:中信实业银行、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 司、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 司、中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信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 司,以及在香港的中信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我的青春足迹
/v_show/id_XMj M3MjI3MTI4.html
货币银行学 · 第五章
商业银行
2
本章要点
商业银行的定义、特征与职能 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资本与负债)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3
5.1 商业银行的定义、特征与职能
其他资本
资产重估准备金、贷款损失准备金、证券损失准备金
其他来源
银行持股公司债务、售后回租
23
3.我国银行资本构成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总 资 本
核心资本
普通股本
未分配利润
附属资本
贷款呆账准备金、 次级金融债券 优先股 可转换债券
24
巴塞尔协议(1988年7月)
资本构成
一级资本:核心资本,包括股本和公开储备。 二级资本: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资产
分业经营 大危机后
混业经营 90年代末期
1933年美国《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确立了美国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
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确立了美 国混业经营的金融体制
9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也称作《1933年银行法》
是一部对美国银行系统进行改革的法律,它是由美国 民主党参议员格拉斯和众议员斯蒂格尔提出的。 基本内容: 1.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业务分离 2.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分离 3.禁止向活期存款支付利息,对储蓄存款与定期存款 实行利率高限 4.建立联邦存款保险制度
- 混业经营
“混业经营”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可以相互交融,交 叉进行经营,不再仅仅局限于自身分业经营的业务范围。 混业经营模式的商业银行可以从事广泛的金融业务,不仅 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还可以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 信托业务等。 德国、奥地利、瑞士
8
美国金融业变革历程
混业经营 大危机前
中国版巴Ⅲ
核心一级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 ;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 ;未分配利润;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 分。 其它一级资本包括:其它一级资本工具 及其溢价;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
中国版巴Ⅲ
该法确立了美国分业经营的金融体制
10
从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
基本原因: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市场融资出现了 “脱媒”现象,存款贷款业务萎缩,利润减少,经营困 难,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已无法适应金融市场发展的新 需求,对此作为金融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必然需要进行 相应的调整。
“金融脱媒”又称“金融非中介化”,在英语中被称为 “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 的供给绕开商业银行这个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 手里,造成资金的在银行的体外循环。
状况。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
(2004年3月)
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
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