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哈贝马斯的
沟通行动理论
主要内容
一、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简介 (二)主要著作与学术地位 二、沟通行动理论 (一)沟通行动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行动及交往行动概念 (三)社会行动的类型 (四)“交往行动”与语言行动的关系
一、生平与著述
(一)生平简介
尤 尔 根 哈 贝 马 斯 ( J ür g e n Habermas ),1929年出生于德国 的一个小城镇的中产阶级家庭。祖 父是一位神学院院长,父亲是当地 工商联合会会长。曾先后在哥廷根 大学、苏黎士大学、波恩大学学习 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 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 为《论谢林思想中的矛盾》。1961 年完成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 结构转型》,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 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 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 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1994年荣休。
▪ 但是他认为这两种运动不是交往行动。
(三)社会行动的类型
▪ 哈贝马斯在他的《交往行动理论》的书中指出,社会中存在着四种 类型的行动:
1、目的性的行动 又称作工具性行动。这是一种目标取向的行动,通常在经济和政治
领域出现,在比较、权衡各种手段以后,行动者选择一种最理想的达 到目的的手段。 他认为这一行动与作为可操作性对象的客观的或外在的世界相联系。 目的性的行动是交往展开行动的客观基础,因此,对于参与者来说, 必须对感知的和可支配的对象采取一种客观化的态度。
样,如何统一主客观问题,实现主观和客观、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
统一就成了社会学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哈贝马斯以
“兴趣”作为逻辑起点,以那种“原初的”,“未分化的”,“尚未
主题化”的“生活世界”作为解决主客二元对立的归宿,应该说有自
己独到的价值。

第三,它为解决西方社会结构转型问题,避免人的异化,实现

3、以规范操作思维为认知前提条件的交往行为与辫论。
(六)交往行动的职能与合理性
▪ 哈贝马斯将交往行为职能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理解职能;行 为合作化的职能;社会化职能。

1、 理解职能主要服务于文化储存知识的中介,或说是服务于文
化知识的传统与更新;

2、行为合作化的职能显示它主要服务于社会统一与联合的形成;
争。值得重视的有:与波普尔、伽达默尔等的方法论之争;与福科的
现代性之争;与亨利希的形而上学之争;与鲁曼的社会理论之争、与
罗尔斯的规范民主之争、与斯洛特迪杰克的基因技术之争等。哈贝马
斯十分重视自身理论体系的构建,长期以来,他逐步从方法论、认识
论、语言哲学、社会学、美学、政治学、法学等角度,建立和完善了
模式框架内,交往行为的水平停留在个体行为期望之上。
(五)交往行动的结构与发展阶段
▪ 第二阶段是命题的言语被区分的阶段 ▪ 也就是说和行为第一次被区分的阶段,在此阶段,行动者作为参
与交往的角色,互为观察者;
▪ 他们的行为期望通过交互动机系统被协调; ▪ 交往行为的水平已经上升为能理解并决定是否服从反省性 行为
(三)社会行动的类型
▪ 决定着人们的目的性行动,其行为取向是盘算各种手段以选择最 佳手段实现明确的目标,当其他人的动因都被包括进某人的算计之时, 这种行为变成了战略性行动。
▪ 他认为这类行动是属于“工具性的合理的行动”。
▪ 然而,目的合理性是一个较为压制人的手段,真正合理性应存在 于沟通性的行动之中,而不是存在于目的性的行动之中。
米德符号互动理论、当代语言哲学以及批判理论的综合。哈贝马斯的
所有作品都是在与近代和当代著名学者的对话中展开的。在他的《交
往行动理论》这本书中,他主要的对话人是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
米德、卢卡奇、霍克海默、阿多尔诺和帕森斯。他在进入学术领域后,
便不断向各种不同的思想路线提出挑战,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学术论
二是视角基础的局限。他以兴趣作为其认识的基础,然而人的兴趣从 何而来 ?如果对哈贝马斯的“兴趣”作一个本体论式的追问就不难发 现,无论他论证得多么“完善”,他所谓的“兴趣”其实仍然不过是 笛卡儿式的“天赋观念”而已。
自己的沟通行动理论体系。
(二)行动及交往行动的概念
哈贝马斯认为交往行动是指至少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 的主体间以语言或符号为媒介;
他区分交往和社会行动的概念: ▪ 行动概念象征性地表达了行动者至少对社会世界
所发生的一种关系; ▪ 它是以身体运动为因素而去改变世界上的事物。 ▪ 这种事物具有双重意义:工具行动和意义运动
三、沟通行动理论的评价

从总体上看,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难题:

第一,它为认识和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践提供新的视角。
“二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
新的变化,中产阶级普遍增多,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有所好转,资本主
义社会已经不再是马克思、列宁所描述的那个到处充满着阶级矛盾和
(四)交往行动与语言行动的关系
▪ 哈贝马斯把交往行动看成是人们以语言或符号为媒介的达到相互理 解的行为。
▪ 因此,他认为,语言将人类从已被人类观察到的其他灵长类动物 的符号性中介的相互作用中区别出来的,语言对交往行为来说具有决 定性作用。
1、语言是一种交往的媒介,是为了解服务的,而行为者通过相互 理解,使自己的行动得到合作,以实现一定的目的,这一点就决定交 往概念。

3、社会化职能显示了他主要服务于个性结构的形式化,或者说
服务于个人同一性的形成。
(六)交往行动的职能与合理性
▪ 哈贝马斯指出三种职能与语言的三种结构因素(命题组成部分、 非语言组成部分、带表情的组成部分)的联系非常紧密。
▪ 他的用意在于通过突出交往行为使社会统一和个人社会化的作用, 以便说明交往行为合理化对社会走向合理性的重要意义,从而把合理 性问题作为交往和社会理论的首要问题。
学术地位
▪哈贝马斯是20世纪60年代初,在德国“社会科学 的各个学科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最有成就的鼓 动家”,是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界公认的“批判理 论”和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甚至被 誉为“当代的黑格尔”,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
▪ 2005年,哈贝马斯被评为全球前20位公共知识 分子的第7名(第1名是乔姆斯基,其他还有克鲁 格曼、阿玛蒂亚·森、德·索托、霍布斯鲍姆 等)。
阶级斗争的社会。那么,如何把握资本主义的本质和特征就成了学者
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哈贝马斯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既看到资本主义社
会的异化本质,又把这种异化的社会现象当做资本主义社会结构转型
和社会变迁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说,他把这种异化的社会现实当成资
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

第二,它为整合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思维方式
越严重,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统治使“公共领域”逐渐衰落,人们的
理性沟通受到了压制,科技理性和工具理性压过了一切,资本主义社
会面临着合法性的危机,要化解这种危机最根本的出路是用沟通理性
重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充满危机的资本主义社会需要沟通行动理论。
二、沟通行动理论
2.学术背景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社会学传统、
(三)社会行动的类型
2、循规性的行动
▪ 或称为规范调节的行动,这类行动是根据群体共同价值为取向的 行为,即一个群体的受共同价值约束的行动。
▪ 规范控制行动严格遵守那些由个体组织起来的群体所具有的价值 期望。

(三)社会行动的类型
3、戏剧性行动
▪ 它是指自己在观众或公众面前的有意识的操作,这行为是以自我 为中心的,演员彼此操纵他们的行为以显示他们自己的意愿,但是这 种操纵行为是在组织活动的背景关系中得以出现,所以,也具有社会 性。
▪ 为什么交往行为存在合理性问题?

他发现人们交往是遵循某些规范、由权利制度所规定的,而制
度权利又体现了把外部自然界的强制转化为对人的本性的强制,并使
之转化为社会规范的强制,所以交往行为对人自身的自然压抑相对应。

(六)交往行动的职能与合理性
▪ 人们交往过程中,还存在着被系统扭曲了的交往行为。所以,他 认为理想化的交往行为是没有任何压抑、自由的交往……
▪ 为了使人们自由交往没有压抑等因素的存在,使社会成为理想的 交往共同体,这就需要使人们的行为理性化,也就是使之具有一种理 性的结构。
▪ 于是,合理性和合理化就成为交往行为理论的根本问题。
▪ 哈贝马斯认为合理性就是使人获得解放和实现个性化成为可能的 唯一媒体。
▪ 他认为老批判理论在错误在于合理化作为物化给否定了,这样社 会理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批判理论。
“后现代社会”,而哈贝马斯认为,要避免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公共领
域结构转型中出现的异化现象,只有发挥交往理性作用,重新“回到
生活世界”,以实现社会的进化。

当然,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主要
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方法论的局限。他试图整合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形而上和形而 下的二元论思维方式。可是从根本上讲,任何一个抛弃或绕开马克思 的实践观的做法都是不现实的,只能重新回到二元论或者以一个新的 二元论来取代原来的二元论。

(二)主要著作与学术地位 最为著名的代表作:
▪《公共领域的结构变化》(1962) ▪《理论和实践》(1963) ▪《认识与兴趣》(1968) ▪《技术和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1968) ▪《社会科学的逻辑》(1970) ▪《合法性危机》(1973)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1976) ▪《沟通与社会进化》(1979) ▪《交往行动理论》(1981)
(五)交往行动的结构与发展阶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