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建筑专业方案设计说明第一部分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项目概述:项目名称:文山州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项目地址:文山县城南片区项目承办单位:文山州人民医院项目用地面积:230亩,折合171695.6m²。
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一期194560 m²,其中医疗用房108274 m²,科研教学用房49023 m²,地下车库面积31833 m²。
本项目一次性规划1800床位,分期建设,其中一期设计1200床位,二期增加600床。
2、项目概况:文山州人民医院创建于1950年8月,是全州最大的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医院,是全州医疗卫生事业的领头羊。
全院共有在职职工857人,编制病床700床,但实际开放床位已达到1200床,设有临床科室20个,行政后勤科室17个,医技科室8个、一个急救中心及一个远程诊疗中心。
近几年来,医疗技术力量及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全院设有40个临床医技科室,内科、外科已实现二级分科,主要设备有核磁共振、西门子螺旋CT机、1000mAX光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色B超、体外震波碎石机等先进设备,目前除能开展一般常规手术外,已能开展心脏手术、肺叶切除术、颅脑外科手术、肝叶切除术、肾切除术、断指再植等高难度手术。
文山州人民医院承担着全州八县及红河州河口县、广西西林县及越南河江省等边境一线危重、疑难病症的诊治任务,服务半径200多公里,服务人口400多万人。
文山州人民医院是整个文山州医技水平最具实力的一所医院,但随着医保制度的改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活质量、健康、保健的更高需求,目前医院的规模已不能满足文山州区域医疗卫生的需求,函待扩建。
本次扩建拟打造一个集科研教学和医疗综合临床运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中心。
该项目建成后能极大改善文山州人民的医疗条件,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以合理的空间布局安置好原有设备和引进新技术设备,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更大程度地满足当地患者的需求,以优质的服务服务于人民。
本项目分期开发,一次性规划,充分考虑医院自身的客观规律和医院的长远发展,本次一期建设规模1200床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服务于文山州片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长期发展规划为1800张床位。
3、区域位置:本地块位于文山县城南片区中心地带,区域位置交通比较便利,项目建设用地西南侧临县城主干道,东南侧临县城辅道,交通便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距文山县城区约10分钟车程,基地东南北三面盘龙河环绕而过,东、北两侧不远为俊秀山色,环水依山,景观幽雅。
场地西北侧规划为旅馆用地,东南侧规划为商业用地,西北侧规划为居住用地,西南侧规划为服务业、图书展览馆用地,沿盘龙河畔为公共绿化用地。
本地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发达、土地资源丰富、基础能源充足、自然环境优美。
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医疗用地。
4、基地现状与地形:基地周边资源条件满足规划条件及发展需要。
基地中环境大部分仍保持自然生态,现有场地上是农民种植的水稻田,基地三面盘龙河盘绕而过,东北两侧为山地地形,景观资源比较优异。
用地地形基本属于平地,西北角局部高起约5~9米,其余地方高差非常小。
区域规划道路标高整体略高于基地约3~4米。
5、地质条件:项目场地内构造简单,无断层通过,场地所处区域,西边发育有主干文麻断裂,距本场地约2公里,为活动性断裂,近期活动较为明显,对本场地影响较小;东边发育有石洞断裂,距本场地约2公里,该断裂不具活动性。
场地所处区域为自身地震活动相对较弱地区,属较稳地区。
项目所在地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5g。
6、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区地处县城南片区,所在区域的供水、排水、电力、电信、环卫等各项市政配套基础设施随城市的规划建设正在逐步完善。
内部有足够的施工场地,可以组织封闭施工。
一些建筑材料可就地取材或购买,主要建筑原材料供货市场齐全,工程建设得以保障。
项目前期工作完成后,即可进入施工建设。
二、设计依据1.文山州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及实施性方案设计及初步设计招标文件中的设计条件与技术要求。
2.文山州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
3.文山州人民医院提供的红线图和地形图。
4.国家及云南省、文山州地方颁布的各种有关规范5.云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6.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7.《文山县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8、《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2004.6.18)9、《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1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年版);13、《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14、《汽车库、停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15、国家及省市有关环保、卫生、消防、防疫、交通、市政、绿化等部门的法规及规范。
三、规划原则1、规划设计体现出科学性,实用性,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体现人性化,特色化,现代化,开放化,生态化,景观化理念。
2、撷取现场环境的精神达到建筑与地形共生的设计理念。
维护现有的地形和自然环境,河川和水面等生态体系,因地制宜,特色加以活用而形成景观节点。
充分发掘医院内部有限资源,整合医院内部秩序,提供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富有特色的环境景观,创造优美的就诊和疗养环境。
建筑与环境互为背景,人与自然相互交融、和谐的医疗环境空间。
3、强调建筑模块式划分与功能的完善,有利于日后医院发展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创造合理的分期建设规划。
4、力求建构一个让使用者很快的感受并深刻体验的建筑空间。
藉贯推广室内空间和户外环境相互辉映的经验,创造愉快步行与自然景观结合的院区特色。
有机地融合在城市建设空间内部,赋予城市触手可及的自然。
5、明确院区的功能划分,探寻医务作业流程的最优化,以达到最佳的人性化设计。
6、重视对结构要求和环境影响的协调性。
合理利用建筑朝向、通风、采光、建筑材料、废物的利用及当地地理气候和基地小气候的分析,以达到最佳的生态节能设计。
7、提高院区的绿化率。
8、有效组织道路交通,按综合医院的流程要求合理划分人、车及洁、污流线。
9、利用最现代化的科技来发展对既往文化的延续,并用现代的表现法来解决改变生活形态的趋势。
10、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医院的使用主体——患者的行为方式,在设施的设置、交通的组织、空间的营造上应充分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创造一个良好、优美、便利的就诊环境。
四、规划目标1、文山州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成后编制床位为1200床,为文山州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的诊疗需求,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医疗服务水平和就医环境。
在改善医疗环境的同时也改善文山县城的规划发展,配合文山县城的形象建设。
远期规划目标为1800床,含干疗康复中心。
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文山县城南片区的一个地标性标志,服务于文山州片区,完善区域功能配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2、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兼有保健、康复功能,科室设置和功能分区合理,医技诊疗资源共享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明确功能分区,细化医疗流程,理顺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安排院区的各个出入口之间的位置,合理规划院区内的交通流线。
做到布局紧凑、空间适宜为病人提供高效舒适的就医环境。
2、医院建设采用整体规划设计,考虑后期发展可能性。
3、国际化的医疗建筑设施.在特定的基础上提出最佳的现代化医院的设计标准,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建筑系统和信息管理技术,强调医院内部的高效率运转的医疗服务模式。
4、创造简洁、清晰的交通体系营造一条医院街将急诊、门诊、医技、住院串联在一起,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简捷,导向性清晰。
明确区分公共空间、医务空间、病患空间。
为医院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5、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块化式规划为适应医院未来发展的灵活性、满足医院对未来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为了满足医院的功能分区明确、功能更加完善,本设计采用由内而外的模块化式建筑布局,布置三个模块,门诊模块、医技模块、住院模块,三者之间为开敞的庭院。
使未来建成的文山州人民医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导向性。
6、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建筑细部处理上,本设计在各种空间处理上充分体现了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以病人为中心,同时也兼顾医护人员的设计原则。
在每个候诊空间均设计了采光的候诊廊,并配以一定的病人休息空间,内部空间以院落式空间为主,尺度宜人,为病人带来家的温馨的感受:同时每个医疗单元也单独设计了医护人员区域,体现了建筑设计对病人、医护人员的同等关怀。
7、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将本院区设计成为新世纪的精品,城市中的地标。
8、与基地现状的共生充分利用基地本身赋予的有利条件及景观要素,充分利用基地地形,依水而造,纳景入内,将基地各种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使整体生活空间具有鲜明个性与可靠的质量。
创造独特的“优雅”环境。
五、规划理念美妙绝伦的建筑不能用语言表述,自由的想象没有限制。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一种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
它揭示出,最完美的艺术作品都必须进入道的境界,进入自然朴素而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本真境界。
“大象无形”的主导思想是“顺应自然,倡导自然”。
在这种设计思想指引下,建筑依山就势,依水而建,整体形态就盘龙河之自然曲线,自由而流畅。
设计延续基地自然土地纹理,建立符合基地自然特征的“自然-建筑-自然”的圈层式结构。
在主要城市建设空间内部建立以绿化庭院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核心。
建筑环河而建,纳景入内,成为城市内部一扇打开的“视觉观景窗”。
六、设计特色1、规划结构———生长+复合+秩序,持续发展规划本次规划的出发点是充分尊重城市规划,尊重城市的肌理,从整体出发,兼顾医院未来的发展而进行。
建筑整体规划,多处预留发展余地,可自由生长、扩展。
充分考虑后期发展的可能性,使建筑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环境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避免用地能源和空间的浪费。
2、功能分区———多元价值+动态平衡合理的功能分区是医院设计的立足点,根据对项目用地的现状分析,按照医患活动区域相对区分,内外有别,模块化灵活可变,减少交叉感染的思路,提出了“整体规划,灵活设计”的设计理念。
3、总体布局——聚合+发散本设计将整个用地分为综合医疗区,干疗康复区,后勤辅助区、行政办公区,院内生活区,科研教学区,并适当预留发展用地。
各功能区合理布局,相互独立但交通便利。
设计延续基地自然土地纹理,建立符合基地自然特征的“自然-建筑-自然”的圈层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