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出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所有制问题
参考答案:错误。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现实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构想出了一条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新思路,这就是建设与改造并举、发展与变革同行,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紧密结合起来,在变革生产关系中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思路。
其中,社会主义工业化是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和手段。
2、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仍然具有两面性
参考答案:正确。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仅在民主革命阶段具有两面性,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同盟者。
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仍然具有两面性,它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中国共产党正是根据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这一基本特点,制定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用和平赎买的方式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指的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参考答案:错误。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进行的,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同时,把资本家由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在内容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制度的改造,包括企业所有制和企业管理制度等,最终把资本主义私营工商企业改造为由工人当家作主,实行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另一方面是对人即对资本家的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如何在改造过程中,实施团结教育的功能,化解他们的消极甚至抵抗的情绪,使他们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同样十分重要。
4、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完全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错误。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中国无法超越初级阶段这个现实。
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了,物质精神成果丰富,我们才能完成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1)(反帝任务完成,民族独立实现)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反封任务完成,人民解放实现)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广大中国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
(3)(国家统一完成,和平局面实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从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4)(社会主义方向确定)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5)(中国共产党从夺权到执政)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三年内,为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实际步骤?
答: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引导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大部分走上了初级形式的(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
(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到1952年,全国已有40%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少数农户还参加了半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考验?
答:(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4、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中共中央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2)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
(3)刚刚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论述:
1、试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各族人民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答:(1)发动军事战役,消灭国民党匪特残余: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案,相继发动战役,于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大陆实现了各民族的统一。
(2)建立各级人民政权: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各地通过召集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各人民地方政权;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3)开展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从1950年冬到1953年春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4)镇压反革命:为巩固新生政权,历时了三年的镇压反革命运动。
(5)进行多方面民主改革:a.在已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建立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b.按照“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原则,对私营工商业进行调整。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解放妇女。
d.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在全国开展了一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2、试述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答:(1)1949年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2)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了。
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1952年,各种经济成份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19%,合作社经济1.5%,公私合营经济0.7%,个体经济72%,资本主义经济7%。
就是说,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合计为79%,占到国民收入的绝大部分。
到1957年,各种经济成份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33%。
合作社经济56%,公私合营经济8%,个体经济3%,资本主义经济0.1%。
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基本上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公私合营经济合计为97%,占到了国民收入的绝大多数。
这是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果。
这表明,中国已经胜利地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3)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它不但没有造成通常难以避免的大的社会动荡和社会生产力的破坏,而且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即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
经济发展比较快,经济效益比较好,重要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比较协调。
市场繁荣,物价稳定。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这是了不起的事情。
(4)创造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改造形式,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利用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对企业的改造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曾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并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5)总之,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