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壁和胸廓评估
第四节 胸壁和胸廓评估
彭正禄
◆评估方法: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 ◆被评估者体位: 被评估者可取坐位或卧位,尽量 暴露检查部位
◆评估顺序: 前胸→侧胸→背部,左右对称比较 ◆评估内容 主要包括 胸壁、胸廓、乳房。
一、胸部的体表标志
(一)骨骼标志 (二)自然陷窝 (三)人工划线和分区
(一)骨骼标志
(二)乳房触诊 (一)乳房视诊
1、双侧是否对称 2、乳房皮肤 3、乳头 4、腋窝和锁骨上窝 1、硬度和弹性 2、压痛 3、包块
(一)乳房视诊
1、双侧是否对称:
正常---双侧对称或稍不对称 一侧增大---炎症、肿瘤、畸形、囊肿 一侧缩小---发育不全
(一)乳房视诊
2、乳房皮肤 发红—炎症、癌性淋巴结炎 水肿(呈橘皮或猪皮)--乳腺癌 回缩—外伤、炎症、乳腺癌
(一)乳房视诊
3、乳头: 注意 位置、大小、有无内陷、 双侧是否对称 近期回缩--乳腺癌 血性分泌物—良性乳突状瘤、乳腺癌 泌乳—内分泌疾病
(一)乳房视诊
中年女性
4、腋窝和锁骨上窝:
注意有无 红肿、 包块、 溃疡、 瘘管、 瘢痕
腋窝淋巴结肿大 + 乳房包块 乳房皮肤橘皮样 乳头回缩 乳腺癌
(二)乳房触诊
☆肋脊角: 为第12肋骨与脊柱构成的夹角, 为肾、输尿管所在区域。
肩胛角
棘突
肋脊角
(二)自然陷窝
☆ 胸骨上窝 ☆ 锁骨上窝(左、右) ☆ 锁骨下窝(左、右) ☆ 腋窝(左、右)
胸骨角、胸骨上窝
锁骨上窝(左)
锁骨下窝(左)
腋窝(左)
(三)人工划线和分区
☆分区: 肩胛上区(左、右) 肩胛下区(左、右) 肩胛间区(左、右) 肩胛区 (左、右)
胸骨柄
☆胸骨: 胸骨体
剑突
(一)骨骼标志
☆胸骨角:
与第二肋软骨相连, 为计数肋骨的标志。 相当于: 主动脉弓上缘、 气管分叉部、 第四胸椎上缘。
胸骨角
(一)骨骼标志
☆胸骨下角(腹上角): 7~10肋软骨构成肋弓。
☆肋骨及肋间隙:
大多肋骨可在胸壁上触及 (除第一肋骨)
(一)骨骼标志
☆肩胛骨: 其下角相当于8肋骨水平。 ☆脊柱棘突: 以第7颈椎棘突最为突出, 为计数胸椎的标志。
☆胸廓异常
佝偻病胸:
鸡胸 —胸骨下 端前突, 胸廓前侧 胸壁肋骨 凹陷。
佝偻病胸:鸡胸
☆胸廓异常
佝偻病胸:
漏斗胸 —胸骨剑突 凹陷呈漏斗 状。
☆胸廓异常
脊柱畸形: 常见于脊柱结核
三、乳房
◆正常男性和儿童乳房不大,乳头 位于双侧锁骨中线第4肋间隙。 ◆女性乳房于青春期逐渐增大,呈 半球形。中、老年妇女乳房多下垂或 呈袋状,孕妇及哺乳期乳房增大前突 或下垂,乳晕扩大,色素加深。
(二)乳房触诊
1、硬度和弹性: 增加---炎症、肿瘤 2、压痛: --急性乳腺炎、月经期乳房 3、包块: 伴 乳房红肿热痛--急性乳腺炎 伴 乳房皮肤橘皮样 乳头回缩 --乳腺癌 无压痛
☆人工划线:
前三线: 前正中线(胸骨中线) 锁骨中线(左、右) 侧三线: 腋前线(左、右) 腋后线(左、右) 腋中线(左、右) 后三线: 肩胛下角线(左、右) 后正中线
前 三 线
前 三 线
Hale Waihona Puke 侧 三 线后 三 线
二、胸壁、胸廓
(一)胸壁
静脉曲张、 皮下气肿、 胸壁压痛。
胸壁静脉曲张
胸 壁 皮 下 气 肿
◆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双手下垂高举过头或叉腰; ---充分暴露双侧乳房。 ◆检查者---手指、手掌平置于乳房滑行触诊; ---触诊乳房 健侧患侧。
触诊顺序: 外上 外下 内下 内上 乳头
(二)乳房触诊
正常乳房: 柔韧感、颗粒感 质地均匀 结节感(哺乳期或老年人) 增大(妊娠期)
(二)胸廓
☆正常胸廓:
成人两侧对称,呈椭圆形, 胸廓前后径: 左右径≈1 : 1.5 小儿和老年人胸廓略呈圆柱形。
☆胸廓异常
☆胸廓异常
扁平胸:
前后径短于左右径的 一半。
☆胸廓异常
桶状胸 :
胸廓前后径增大 与左右径几乎相 等,呈圆桶状, 两侧肋骨平举, 肋间隙变宽、饱 满。见于超力体 型或老年人、严 重肺气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