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历史街区(一)景区概况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东起护城河、西临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至白塔东路,面积约116.5公顷。
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苏州现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
至今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保留着小桥、流水、人家以及幽深古巷的江南水城特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聚集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内有世界文化遗产园林1座—耦园,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展示区——中国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苏州评弹博物馆,文化保护单位9处,控保建筑43处,以及为数众多的古建筑、古桥、古井、古树、古牌坊,至今还保留着古城墙遗址。
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曾生活于此,至今,区域内的居民还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平江历史街区作为苏州古城历史街区的代表获得2005年联合国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并被国家列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平江路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游览时间1.5小时。
(二)景点详细介绍[景观石处]请大家看我的右手边,这上面镶有两块中英文奖牌。
它是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给平江历史街区保护项目的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是当年唯一一个获奖的历史街区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委会曾对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做出这样的评价:“该项目是城市复兴的一个范例,在历史风貌保护、社会结构维护、实施操作模式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证明了历史街区是可以走向永续发展的。
”[碑亭]大家现在看到这座碑亭是我们在2007年为迎接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曁中国苏州国际旅游节而建造的,采用具有江南地域风格的建筑造型,内有我国最早的一副城市规划图《平江图》的复制品。
《平江图》是南宋绍定二年,苏州郡守李寿朋所制,因年代太久,图碑模糊,于民国六年(1917)再次深刻,现存苏州市碑刻博物馆(文庙)。
图碑高277厘米,宽142厘米。
该图刻绘了宋代平江城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详绘城墙、护城河、吴县衙署和街坊、寺院、亭台楼塔、桥梁等各种建筑物,其中桥梁多达305座,庙宇、殿堂250余处。
该图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碑刻城市地图。
请大家看图上这块区域(指向平江历史街区区域),这块区域就是近千年前平江历史街区的原有风貌格局,等下我们可在碑的背面看到现状图。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平江历史街区现状图,平江历史街区虽和苏州古城一样经历了千年沧桑,但仍然保持了旧时的面貌。
将其现状和《平江图》对照后,可以清晰地看出,区域内街巷、河道的分布和《平江图》的标示大体上是一致的。
宋代平江城这张精妙绝伦的“双棋盘”,在这里留下了完整的一角:东有城墙残垣,勾勒出古城的一段轮廓线,纵向有护城河、平江河,横向有胡厢使河、柳枝河、新桥河、悬桥河,组成“二纵四横”的河网。
小河两岸,视线所及都是高低错落的旧宅老屋,让人看到数百年来苏州人生活环境的原貌。
2002年为迎接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先导试验性工程。
以同济大学教授、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领衔编制的《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规划》为指导,按照保持古城格局、展现传统风貌、美化环境景观、传承历史文化的基本要求,坚持“修旧如旧、循序渐进”的工作原则,大力实施河道清淤、码头修整、驳岸压顶、绿化补种、路面翻建、管线入地工程,加快完善停车场、接待中心等交通组织体系,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思婆桥]桥是体现平江历史街区风情的重要景观,又是街区的历史见证。
平江历史街区范围内原有桥梁29座,现在保存完好的还有18座,就在平江路上保存有古桥13座,是苏州城内古桥最集中的区域。
这些桥大都有八百年以上的历史,而其名称和位置在宋代“平江图“上都能一一对照。
我们看到的这座桥名为“思婆桥”,原名“师婆桥”,因为在我们苏州话里面,“思婆”与“师婆”同音,讹传所致。
在唐代,桥西有一座叫“资福寺“的尼姑庵,尼姑俗称师婆,那这座桥也跟着改称“师婆桥”。
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桥上有用武康石做成的桥台排柱和两头雕有灵芝宝莲的长系石,从它们的材质、结构和雕刻来看均为宋代遗物,由此可以证明思婆桥至少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
[董氏义庄]大家现在看到河对岸,墙面斑驳、略微倾斜的建筑为董氏义庄,现为特色酒店平江客栈所用。
义庄主要任务是春秋祭祀祖先,维修坟墓,纂辑族谱,以义田收租赡养族人之贫困者。
古时候,苏州形成了一种“义庄“文化,光在我们平江历史街区范围内保存得比较完好的义庄就有八处。
在这座干挂青砖建筑的南面,就有一处保存完好的董氏义庄大殿。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破旧墙体,基本上都是原来面貌,为了保持原真风貌,在危墙之内加了钢架结构支撑,当然比砌一堵新墙要贵上几十倍。
一会我们去平江客栈内参观时,会看到它内部架构。
大家请跟我来,让我们参观一下由香港太平绅士王敏刚先生花了2年多时间精心打造的特色文化酒店——平江客栈。
平江客栈是由姑苏古老民居改建而成,原是明朝望族“方家大宅”。
客栈内的房间依据苏州传统民居布置,木梁瓦顶,回廊小苑,临河而居,清幽恬静,典型的江南民居格局。
平江客栈既古朴,又现代,51间客房风格迥异,提供舒适、独立的冷暖气调节系统以及独立的浴室。
现在已经成为平江路较为重要的住宿设施,对游客深入了解苏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钮家巷口]这条巷叫钮家巷。
钮家巷东起平江河西至临顿路。
这里原来有条东西向的河道,1956年填了,拓宽成路面。
在西面钮家巷3号,有潘世恩故居。
潘世恩为乾隆年间状元,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拜太子太傅。
据史书记载,潘世恩一脉称为“贵潘”,在清代中晚期,“贵潘”家族中共有32人金榜题名,其中状元1名,探花2名,可见其门第显赫。
在钮家巷3号故居中有一处保存完好的纱帽厅。
太平天国后期英王陈玉成来苏州会见忠王李自成,就下榻在纱帽厅里。
悠久的历史遗存,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平江历史街区被誉为苏州古城的一张名片。
我们先后接待了尉健行、李铁映、刘延东、华建敏等国家领导人,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演员刘嘉玲也是我们这里的常客,陈道明、王姬、韩雪、苏有朋等都在这里拍过片子。
他们对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措施表示赞誉。
为实现保护整治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2005全力实施招商择资工作,主要引入以文化为龙头,休闲旅游产业。
目前,有平江客栈、明堂青年旅舍、筑园建筑会所、法国艺术桥画廊、当代艺术之窗、伏羲古琴馆等。
经营内容包含客栈、旅舍、会所、画廊、茶楼、咖啡厅等。
在明确古城旅游形象定位的基础上,2005年平江河上开通了手摇船水上游线路。
从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到商贸中心观前街、交通动脉干将路,都可以乘船抵达。
[肖家巷口雪糕桥]这是一座保护整治中恢复历史原貌的廊桥,名叫雪糕桥,就是夏天吃的冷饮“雪糕”。
为什么叫这样的名字呢?这里有一个关于孝子的故事,古籍“二十四孝”上就有记载。
孝子姓张,家境贫寒,平日靠做小生意谋生,他母亲已是古稀之人。
孝子每天做好生意总是到观前街黄天源买块松糕给母亲吃。
但这年腊月,连续下了数十天的雪,小生意做不成了,家里断了粮。
偏偏娘亲又生了病,躺在床上嘴里嚷着要吃糕,孝子只能出门想办法,走到桥边被雪滑了一跤,啃了一口雪,虽说冰凉透心,但却觉得有丝丝甜味。
于是孝子灵机一动,抓了两把雪,用力摔打结实,捧了块雪糕回家献给了老娘。
老娘吃在口里,凉在心头,连连说“好糕,好糕!”说也奇怪,有病的老娘,吃了雪糕,病就好了。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民众被他的孝心感动,就把这座桥称作雪糕桥。
雪糕桥桥西这条巷叫肖家巷。
大家知道,苏州在三国时原为吴国所在地,相传东吴大将军周瑜就在这条巷里出生,所以原来这条巷叫将军巷。
后来有居民在造屋时挖出一古碑,碑上刻着南北朝时一位肖王的墓志铭,巷名就改作了肖家巷。
[昆曲博物馆]我们现在来到了中张家巷,这里原本有条中张家河,后在城市改造中被填平。
为了恢复苏州水乡风貌,沟通环古城河和平江河的水上旅游线路,苏州市委市政府已决定重新开挖中张家河。
这座古建筑叫“全晋会馆”,也就是山西商人在苏州的聚集地,现在是中国昆曲博物馆的所在地,昆曲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百戏之祖”,2001年5月18日中国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昆曲博物馆(全晋会馆)本身就是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装饰十分精美,而最著名的莫过于有着百年历史的古戏台和精美绝伦的堂名担,大家可以进去参观一下。
[积庆桥口]由于平江历史街区文化历史十分浓厚,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同样为之倾倒。
平江路上就有好几家外国人投资的文化企业。
如加拿大籍客商投资修缮的旅游度假酒店,法国艺术桥画廊等。
积庆桥边有一口古井,名为“万斛泉”,是清光绪自治局开挖,后被居民覆盖,在平江路保护整治工程中发现,被保护了起来。
[礼耕堂]礼耕堂具有约三百年的历史。
我们前面说过,钮家巷有一处潘世恩故居,那是“贵潘”,而这里就是“富潘”的故居了。
主人为安徽富商潘麟兆。
原先是五路六进,7500平方米,现修复了三分之一三路五进,2500平方米。
富潘主要是做进出口生意的,生意做到东南亚、中东和欧洲。
据老一辈人讲,袁世凯的女儿嫁到潘家,陪嫁队伍一直从观前街,大儒巷,排到这里,声势特别浩大。
潘家除进出口贸易外,在苏州还拥有很多店铺、作坊、房地产。
苏州老字号黄天源,瑞福祥都曾是这家的产业。
礼耕堂1982年被列为市文物单位。
现在是一个私人会所。
[青石桥]这座桥名叫“青石桥”,桥身全部用青石砌成,桥洞为正圆形。
一般游客都喜欢站在对面的积庆桥上对着青石桥取镜,人站在青石桥顶,正圆形的桥洞倒映在水中,水、桥、人、浑然融为一体,桥上有人,水中有影,一派江南意境。
[南石子街]前面我们讲过“贵潘”,这条巷8号就是潘祖荫故居。
潘祖荫是潘世恩的孙子,清咸丰探花、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
潘祖荫爱好文物收藏,被誉为“海内三宝”的西周青铜器的辉煌之作—大克鼎、大盂鼎和毛公鼎,潘家便收藏有大克鼎、大盂鼎两件。
抗日战争时期,小日本采取了许多残酷的手段,包括长期派特务驻扎在南石子街8号,要想得到这两件宝。
但潘家的后代却把这两件国宝深埋在地下保护了起来。
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挖掘出来,献给了国家。
现在这两件国宝由上海博物馆保存。
[小新桥]大家都知道周庄的双桥十分著名,可在我们平江路的中部,一百米的范围内就排列着三组双桥,现在在大家眼前的就是由南向北第一组:众安桥与小新桥。
向北四十米就是第二组双桥—通利桥和朱马交桥,再向北六十米就是第三组双桥—胡厢使桥与唐家桥。
而每一组双桥都有着他们脍炙人口的故事。
双桥也叫“三步两座桥”,是水网密布的江南特有的景象。
小新桥又名新桥,过这座小桥的河就叫小新桥河,这条河向东流180米,就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耦园。
现在请大家走上众安桥。